小数合作学习要关注“五性”

2017-03-29 03:46黄玉春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黄玉春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来说,教师不光要关注合作成员的分配情况,还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趣味性、适用性、参与性、紧凑性、批判性,以实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40-02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状况缺乏应有的安排以及应对,致使合作学习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如何才能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从追求合作内容的必要性、合作形式的适用性、合作过程的参与性、合作节奏的紧凑性、合作评价的批判性五方面入手。

一、合作内容要具有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内容的选择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数学教学内容有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如果对于所学内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获得,那么就没必要进行合作学习,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从而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服务。

例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在乘法口诀的推导上,就没必要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只需要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小棒摆一摆,一个4是多少,两个4是多少,三个4是多少,四个4是多少,然后进行自主学习就可。而在教学《厘米和米》的时候,对学生来说,如果独立测量黑板或者教室的门,以及自己的双臂长等等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这些内容时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有必要。因此,在教学时,在关于“厘米和米”的学习中,笔者就采取了让学生四人一组学习的方法,这样一来,有两人负责拉尺子,一人记录,一人在旁协助,就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学生就可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更好。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通过两个事例的描述,指明了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具有必要性,只有在需要合作学习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合作形式要具有适用性

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来说,形式与效果的完美统一是最高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合作学习的形式越花哨越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知识探究的需要,采取适合的合作学习形式,以使学生乐于合作,人人积极参与,只有因需而用,合作学习效果才会更显著。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笔者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以日常用品和文具为材料,并让学生准备好元、角、分等面值人民币。由于这个体验合作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面积大,笔者主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个买,一个卖,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人人有事可干,在亲自体验合作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也知道了如何用人民币以及学习认识人民币给自己带来的方便与好处,这样的合作对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也是有效的,合作學习的效果才会更好。

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上,教师主要根据学习内容以及所学知识的特点采取了两两合作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合作学习面积广,范围大,效果好。由此可见,并不是花哨的,表面形式热闹的合作学习才是好的,只有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在合作形式的选择上一定要具有适用性。

三、合作过程要体现参与性

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来说,既然是合作,那就表明不能是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由一个人唱独角戏,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与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调控任务分不开。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的任务,以使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享受合作学习成果。

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汇总》的时候,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笔者主要采取了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能够有事可做,就把合作学习的要求交代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比如在统计班里同学的个人信息的时候,小组内你负责体重的统计,我负责身高的统计,他负责性别的统计,还有人负责汇总,这样有了明确的分工,就很容易把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此一来,小组成员精诚合作,为提高合作学习实效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简单的数据汇总》一课为例,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放在首位,才能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提供必要的保证。

四、合作节奏要具有紧凑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追求实效而不是体现形式,走过场。但是,有的合作学习在形式的关注上大于内容,看似学生议论纷纷,其实效果甚微。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有效问题的设置以使学生目的明确,而不是拖拖拉拉,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紧凑、有效。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的时候,围绕所学知识,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紧凑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让各个小组成员拿出需要观察的物体,在小组内说说观察的方法;其次,在学生明白观察物体的方法以后,再让学生就自己观察的物体说一说,哪个是前面,哪个是后面,哪个是侧面。最后,在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方法有了基本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就课本上需要观察的图形说一说,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这三个环节结构紧凑,既不流于形式,还可以使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在《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上,教师主要采取了三个紧凑的合作环节,这样一来,小组成员就能够围绕所学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合作学习,有效避免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拖拉现象,从而确保了合作学习的高效。

五、合作评价要体现批判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想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离不开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在学生合作学习方面,要想避免人云亦云、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合作评价的语言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能够认真聆听同学的发言,并且能够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批判性得到有效培养,进而提高合作学习实效。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为了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在小组评价的时候,笔者主要鼓励学生首先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然后,想一想,他的回答一定正确吗,如果是我,我会如何回答问题,经常鼓励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互相评价,那么,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还可以使学生在同伴的互助下,有所提高。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需着重鼓励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对同学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既是一个获得新知的过程,又是一个质疑、反思,从而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的过程。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就不应该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而是应该关注这“五性”,唯有如此,才能起到以合作促高效,从而为提升学生合作学习效果服务!

参考文献:

[1]孙喜平.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数学交流学习[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5,(3).

[2]赵玉城.对“数学交流”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数学教育,20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