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模式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法治理念培育

2017-03-29 20:37周禄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作坊形势培育

周禄涛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22)

“工作坊”模式下形势与政策课的法治理念培育

周禄涛1,2

(1.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350122)

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独特的内容定位,存在成为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新平台的可能性。“工作坊”教学模式强调现实导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实践环节。借鉴这些教学理念,形势与政策课可在遴选契合主题,进行深度讲解;布置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活用角色扮演,确保入脑入心等方面做文章,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实效性。

工作坊;形势与政策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要“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将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深刻反映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的法治要求。运用“工作坊”模式,笔者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法治理念培育进行了实践尝试和经验总结。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可行性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内涵集中体现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1]。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育不是其主要使命。但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在完成好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任务基础上,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地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是可行的。

(一)相关政策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开辟了空间

首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指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是这门课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的具体体现。

其次,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办《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包括“法治”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领域。形势与政策课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其他四门主干课程一道,肩负引导大学生树立包括“法治”在内的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是这门课落实中办《意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切入点之一。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中宣部、教育部《通知》)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是党的政策的稳定化[2]。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转化为法律,成为国家意志,才能在全面实施中彰显魅力,实现党的领导。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是这门课践行中宣部、教育部《通知》要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途径之一。

(二)相关课程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提供了借鉴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理念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继续承担这一职能,为形势与政策课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当今时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改革风生水起,多种价值观念相互影响碰撞,大学生在对法治理念的认识上出现了差异[3],在对法治精神的信仰上产生了迷茫[4]。形势与政策课透过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视角,通过对世情、国情的生动讲授,引导大学生在认识当下“时”和“势”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消除迷惑、正本清源,从而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独特的内容定位,开辟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新平台。

二、“工作坊”的概念与理念

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的“工作坊”教学模式,因其关照现实、注重互动的鲜明特点,被许多课程教学采纳。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借鉴这一模式,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良好效果。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在研究生英语课程中借助论文写作与发表“工作坊”,提升了该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的应用能力[5];天津理工大学通过建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坊”,提高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效果[6];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生涯工作坊”推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师生受益匪浅[7],等等。在“工作坊”教学实践方兴未艾的当下,明确“工作坊”理念,是形势与政策课借鉴这一模式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坊”的概念辨析

从现有文献看,目前学界对“工作坊”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偏重于将“工作坊”视为带有研讨性质的主题活动,是“研修班”和“讨论会”;二是倾向于将“工作坊”视为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的场所,是“活动场”和“操作间”[8]。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各强调了“工作坊”模式的一个侧面。综合以上两种定义,可将“工作坊”的概念归纳为:以教学小组的形式面向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双向交流、注重实践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

(二)“工作坊”的倡导理念

1.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现实导向

“工作坊”模式非常强调现实导向、实际运用,其所选择的教学(学习)内容主题均以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实际的内容为素材。在教学内容的择取上“先声夺人”,让学生“眼前一亮”,才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厚实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工作坊”模式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都是以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对技能的熟稔。注重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是“工作坊”教学模式优势之所在[8]。

3.在教学方式上重视实践环节

“工作坊”模式相当重视实践环节,它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倡导“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引导、鼓励学生深入实践场所、接触实际情况,或统筹各类教学资源,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各种任务场景,使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价值观的塑造。

三、形势与政策课借鉴“工作坊”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中宣部、教育部《通知》也提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的要求。从教学法角度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环节的每一要素唯有与时俱进地吸收、借鉴已被实践证明的理念和做法,才能在创新中加强,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包括法治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坊”已运用到我国高校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其效果已被确证。形势与政策课借鉴这一模式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遴选契合主题,进行深度讲解

将“工作坊”强调现实导向的理念运用于形势与政策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学内容上,要求我们遴选契合主题,进行深度讲解。

形势与政策课所要实现的育人功能是多维度的,并不是所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以下简称《要点》)中的主题都适合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素材。通过这门课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要有的放矢,不能四面出击。在教学内容上,要善于发现联系、提炼主题,选择国内国际时事中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联系密切、学生关注程度较高的现实问题进行讲授讨论,以达到“有机融入”的效果。

比如,《要点》中国内部分要点有六个,国际部分要点有四个,并非所有要点都适合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切入点。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取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选择了学生较为关注的国际部分要点四“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主题作为切入点。在介绍“一带一路”缘起背景时,注重其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横向比较,说明TPP要求让渡国家部分立法、司法权的做法违背了我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原则。相反,“一带一路”倡导的共商、共享、共建理念,恪守了联合国宪章,遵守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必将为沿线国家带来共赢。这一做法既讲清楚了教学内容,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灌输。

(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

将“工作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运用于形势与政策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布置学习任务,引导自主学习。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工作坊”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中组织引导交流讨论,支持学生经由自主探究、研讨、体悟来发现答案、学会知识、培育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教师变成“导演”和“配角”,变“让你学”为“你要学,我引导、支持你学”。

比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一项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何为“有机统一”?怎么体现?很多学生在理解三者关系上存在一定困惑。笔者在讲授《要点》国内部分要点二“全面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时,运用“工作坊”模式开展教学。首先,在课前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预习题目,其中一个题目为“谈一谈出台一部《五年规划》所要经历的那些步骤”,让学生在课前独立探索;其次,课堂上组织学习小组派代表就课前布置的主题进行轮流讲解,笔者给予点评纠正;再次,在学生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有了认知理解的基础上,适时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央通过的是《建议》?而不是直接制定《规划》本身?”引导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对学生林林总总的回答进行剖析引导,指出:中央制定《建议》,正是“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以《建议》为蓝本经全国人大讨论,最终审议通过成为《规划》,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我国《宪法》第62条第9项规定全国人大行使“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职权,全国人大的实践正是依照宪法行使职权的写照。因此,《五年规划》制定的全过程,本身就是党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具体彰显,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生动鲜明的体现!

(三)活用角色扮演,确保入脑入心

将“工作坊”重视实践环节的理念运用于形势与政策课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学方式上,要求我们活用角色扮演,确保入脑入心。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内容特点使其无法像其他传授技能型知识的课程那般轻易模拟现实工作情境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但其教学方式完全可以遵循“工作坊”重视实践环节理念的方法论精髓。在笔者看来,角色扮演法就是这一理念在形势与政策课“土壤”中厚植的教学方式“果实”——将相关国际国内时事热点的当事方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具象化为一个个由学生扮演的鲜活角色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在扮演、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比如,在讲授《要点》国际部分要点二“把握国际热点问题的影响”中的南海问题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遴选四名学生分别扮演中国、菲律宾、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角色,排演了一个简短的小品模拟南海主权争端。在课堂上,四名学生分别从各自扮演的国家立场主张出发,进行了一场你来我往的唇枪舌战,其他学生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被带入模拟情境中。小品结束后,在笔者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最终得出“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尊重历史事实,在国际法框架内与域内国家和平解决争议”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被高度激发,领土、主权等法律概念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深入学生脑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公丕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法治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2]吴占英.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论[J].社会主义研究,2007(4):110-113.

[3]张梅.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实证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74-76.

[4]刘端端.论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构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192-196.

[5]邵辉.基于CBI理论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探究——以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为例[J].东疆学刊,2015(3):101-104.

[6]严玲,陈雨薇,邓娇娇.以问题为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6(5):94-103.

[7]李磊,尹兆华,孙长林.基于社会实践视角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模型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7):82-84.

[8]郭朝晖.工作坊教学:溯源、特征分析与应用[J].教育导刊,2015(5):82-84.

2017-01-19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新常态下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Z160299);福建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坊’模式加强高等中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XJJGY1523)。

周禄涛(1984- ),男,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福建中医药大学讲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D643

A

2095-7602(2017)05-0168-04

猜你喜欢
工作坊形势培育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