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回顾与启示

2017-03-29 20:37代天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国初期党校党员干部

代天喜

(武夷学院 宣传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国初期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回顾与启示

代天喜

(武夷学院 宣传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建国初期,为了巩固国家新生政权,使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于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国各地通过党校培训、短期轮训班、组织学习、编印党员学习材料等方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和文化教育。回顾建国初期各地党员干部教育的途径与机制,对当前我国党员干部教育有诸多启示和现实意义。

建国初期;党员干部;教育

建国初期,由于党的执政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党员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党员干部教育进入新的阶段。在继承和发扬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员干部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各个时期形势任务的要求,通过党员教育统一思想、统一纪律,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一、建国初期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历史背景

建国初期,我国国内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新中国的复杂任务,全党干部急需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各地根据中央的要求,制定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同时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的文化理论水平,确定党员干部的学习内容、学习期限和评价制度,全党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的热潮[1]。

中共中央先后发布了《关于中央政府成立后党的文化教育工作问题的指示》《关于加强理论学习的决定》《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关于1953-1954年干部理论教育的指示》等文件,指出建国以来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不少工农干部理论和文化水平很低,需要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国家新的建设任务[2]。

1949年12月25日,《东北局宣传部关于轮训农村干部党员的指示》指出,为使轮训班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讲解目前党的具体政策及分析与批评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时,应贯彻阶级观点、政策思想及共产主义的原则教育。在具体进行时,党员训练班应结合受训党员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联系当前工作和行动中的具体问题,着重基本思想问题的教育[3]。

195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轮训全党高、中级干部和调整党校的计划》《关于加强初级党校工作的指示》等文件,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党的高、中级干部作了明确规定。《计划》对马列学院、中级党校、初级党校的任务及课程设置等进行了详细规定[4]。

各地按照中央的指示要求,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大规模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建国初期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一)党校、短期班等党员培训形式

按照中央规定,1950年5月,广西省委组织部从各地市委抽调一批县级干部参加省委党校第一期轮训班学习。至1957年,广西省委党校就举办了15期轮训班。培训党员的另一渠道是各级党委举办的短训班。1956年6-7月,广西省农村普遍利用农闲举办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短训班,时间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三四天。

1954年,淄博市博山区建立党员干部训练班,专门负责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训练对象为区属机关、厂矿企业、文教卫生等单位的党员干部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学习内容主要为党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和任务。学习时间从9月中旬开始,到年底共训练5期,每期学员120人。仅1949年到1955年底,全国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25.3万人参加学习。1956年,各级党校招收3万余名干部参加学习,其中仅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和中级党校就招收学员6900多名。

(二)组织党员学习

各地为党员学习创造条件,精心组织、经常检查,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谈话、上党课、组织社会调查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党员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50年,合肥市创办政治学校,分批组织全市科局长以下干部进校学习政治理论。1953年4月,合肥市委组织全市职工、干部开展学习《经济建设》理论活动。此次学习活动持续到1956年,除学习《经济建设》外,还学习了《联共(布)党史》。1956年,为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科学知识,合肥市委先后举办马列主义和科学技术知识等讲座135场,有23000多人接受了宣讲教育[5]。1949-1956年,福建省有16500多名干部离职或业余参加文化学习。各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除了聘一部分专职教师外,还吸收一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担任兼职教师。建立预授和补课制度,使下乡工作的干部也能够跟上进度,有80%左右的学员能坚持经常学习[6]。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宜宾市组织全市干部学习新党章,强调执政党的地位,对党员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同时以《做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教材,对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意识锻炼教育。宜宾市委明确规定各支部建立“三会一课”制度,即一月一次党小组会、一次支部会、一次支委会、一次党课。

(三)编印出版学习资料

建国初期,河南省委宣传部编印《学习文选》《政治常识》《理论常识》等小册子供党员学习。广西省委宣传部在1951年的工作计划中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按月编写适合全省党员需要的党课教材,供基层组织上党课参考。潍坊市委不定期出刊《支部生活》小册子,配合干部、党员学习毛泽东著作,提高干部党员的理论水平,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据1954年统计,当时全国专区以上报纸有270种,平均每期发行量800万份。1955年全国杂志约有300种,平均每期发行量为1200余万册。为适应新中国建设需要,许多期刊在这一时期开始创建,如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文史哲》(1951)、《哲学研究》(1955)、《经济研究》(1955)、《红旗》(1958)等。这些报刊致力于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阐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7]。1961年7月,《支部生活》在福州创刊,每月出版一期。它是以基层组织和党员为主要对象的党内刊物,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组织部主办,通过各种栏目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建国初期党员干部教育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员干部培训制度

建国初期,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中央及省市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建立党员培训机构和主管部门,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切实履行具体组织党员干部教育的职责,健全各项教育制度,落实各项教育任务,尽可能地把每位党员都纳入教育范围。

(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党员干部教育

建国初期,干部、党员的理论学习主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配合各项中心工作,组织干部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知识。1953年全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心转入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学习的重点是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如《经济建设常识读本》《联共党史简明教程》《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等。1953年《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卷出版并公开发行,三门峡市组织干部、党员学习毛泽东著作,以提高干部党员的理论水平。

1955-1956年,湖北省组织干部党员学习《全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和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学习党的八大有关文件,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1957年结合整风运动及反右派斗争,组织干部党员普遍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毛泽东建议干部学习三本书,即《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斯大林《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南平市委和各县县委积极组织干部学习,从而划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界限。

(三)拓宽教育渠道,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国初期,中央及各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围绕国家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和途径。通过各级党校培训、轮训班、短期班、干部业务文化班等形式,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培训活动。各级党校以“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认识、增强党性”为教学方针,分级、分类、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

1952年,三门峡市委建立了核心学习组,市委宣传部成立了讲师团,有理论教员20余人,经常给干部党员进行理论辅导。陕县、卢氏、灵宝等县规定每周二、五为学习日,集中进行学习。企事业单位的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6小时。有些县、市还举办短期轮训班,组织干部党员脱产学习;有计划地抽调一些领导干部,到各级党校参加理论培训[8]。

(四)在党员教育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群众。党员干部教育要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建国后,福建省要求各地党组织传达、贯彻中央文件和方针政策,重点贯彻群众路线,实行民主作风教育。1956年,北京市以《党员的义务权利、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等材料作为党员主要学习内容。同年,安徽省委在直属机关抽调107名处长级以上干部,到长江南部、淮河南部和淮河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向社员仔细讲解《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内容并征求社员意见[9]。

建国初期中央及各地开展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激发了党员干部参加教育的内在动力;开放整合资源,构建了富有活力的党员教育新格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了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要积极借鉴建国初期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在工作中创造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促进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的发展。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22-123.

[2]马齐彬,陈文斌,林蕴晖,等.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1949-1989)[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70.

[3]东北局宣传部关于轮训农村干部党员的指示[Z].新华社通讯稿,1949:54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97.

[5]合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合肥市志[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146.

[6]福建省有16500多名干部参加文化学习[Z].新华社通讯稿,1956:2195.

[7]李焱胜.中国报刊图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93.

[8]三门峡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三门峡市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245.

[9]中共安徽省委抽调一百多名处级以上干部下乡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Z].新华社通讯稿,1956:2065.

2016-12-17

代天喜(1982- ),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建国初期党员教育研究。

D261.4

A

2095-7602(2017)05-0014-03

猜你喜欢
建国初期党校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员干部要姓“党”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