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2017-03-29 07:41:49牛一农于芳付奕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运动量总分体育锻炼

牛一农,于芳,付奕

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牛一农,于芳,付奕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现实状况,寻找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之间的联系并找到科学的解决方式。方法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中北大学本科生600人的体育锻炼情况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总体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42.58%,男大学生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女大学生;2)大学生做小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占74.17%、中等运动量的占16.67%、大运动量的占9.16%,其中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量和小运动量;3)大学生焦虑、抑郁标准总分与年龄、年级呈正比,与性别、运动量呈反比。结论体育锻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缓解其焦虑、抑郁的情绪,运动量的选择对降低抑郁、焦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体育锻炼;焦虑;抑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是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群体,具有课业负担重、就业及生活压力大的特点,一旦不能较好地调节心理,便有可能产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因此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联性研究便引起了部分学者的重视。查阅近年来关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诸多中外文献,主要包括了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认知与情绪等多角度的相关研究。多数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体育锻炼与短时间的体育锻炼都能对不良情绪产生积极的作用,运动能减轻强迫症状,帮助人与人更好地沟通,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缓解焦虑状况[1-3]。但目前对于如何改善大学生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研究不多,且大多数进行的是单因素的分析,然而诸多焦虑与抑郁往往是通过多种因素相遇而造成的不健康情绪,仅仅对单因素造成的结果进行分析不足以展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即便获得了一些有规律的成果,但必然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以让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在有了强健的身体的同时也获得了健康的心理,从而取得最高的心理效益。本研究主要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后通过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联系,试图寻找其作用机制以及何种体育锻炼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地进行体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600名中北大学本科生,男309名,女291名,年龄均在20.92±1.74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等学科中与研究有关的资料及相关数据,并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体育及心理期刊,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有性别、年龄、学校及年级。体育锻炼的参加程度测试运用日本桥本公雄制订,由武汉体育学院粱德清等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该量表从体育锻炼的强度大小、一次锻炼持续的时间长短及锻炼的频率多少3个角度来研究进行体育锻炼的量,并以体育锻炼量来权衡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从强度、时间、频率3个角度对被试前1个月从事体育锻炼的量做评判,不同角度各为5个级别,强度与频率从1-5级为1-5分,时间从1-5级为0-4分,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故运动量的满分是100分,最少是0分,对运动量的评判方式如下:小于等于19分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大于等于43分为大运动量。焦虑水平测试选用WilliamW.K.Zung于1971年制订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该量表包含20个问题,评定有1-4级,其中5,9,13,17,19题为反向计分,评定时间为上个星期,把各题的分数求和为总粗分,总粗分*1.25,四舍五入便是标准总分,其临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水平测试选用WilliamW.K. Zung于1965年修订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该量表有20个题目,评定方式为l-4级,其中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自评后,把所有题目分数求和为总粗分,总粗分*1.25,四舍五入便是标准总分,其临界值为53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大于72为重度抑郁。以上量表经检验均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本研究共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没有收回的及无效问卷7份,收回的有效问卷593份,有效回收率为98.8%,该项调查有效。

1.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算。结果为平均数±标准差、百分率,总体之间差异用F检验分析,组与组之间差异用T检验分析。*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1认为明显不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及患病率

从表1来看,男大学生抑郁、焦虑标准分分别为53.45± 10.98分和52.13±10.59分,女大学生抑郁、焦虑标准分为49.89± 10.37和48.28±11.16,性别间不明显(P>0.05)。具体见表1。

表1 大学生抑郁、焦虑标准总分均值(X+S)

表2、3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总体具有抑郁、焦虑情绪为42.58%和48.33%。男大学生抑郁率、焦虑率均高于女大学生,整体比较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大学生抑郁患病率(%)

表3 大学生焦虑患病率(%)

2.2 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根据PARS-3的运动量评判原则对60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做描述性分析。

2.2.1 不同体育锻炼运动量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表4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的总体分布情况为:小运动量74.17%,中运动量16.67%,大运动量9.16%。其中,男大学生小运量为66.67%,中运动量为24.07%,大运动量为9.26%;女大学生小运量为80.30%,中运动量为10.61%,大运动量为9.09%。性别之间,不同体育锻炼运动量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分布情况(%)

2.2.2 不同体育锻炼强度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评定体育锻炼成效的标准就包括运动强度,在进行体育锻炼中为了更好地达到燃脂健身的目的主要采取中强度的锻炼。从表5可以看出男大学生大强度但不持久和大强度且持久所占比例为14.81%,中等强度为22.22%,小强度为62.96%;女大学生大强度但不持久和大强度且持久所占比例为9.1%,中等强度为9.06%,小强度为81.82%。性别之间,不同体育锻炼强度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情况表(%)

2.2.3 不同体育锻炼时间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由表6中可知,男大学生每次运动30min以下者占70.38%,每次运动31-59分钟者占9.26%,每次运动60分钟以上者占20.37%;女大学生每次锻炼30min以下者占78.79%,每次锻炼31-59min者占13.64%,每次锻炼60min以上者占7.58%。性别之间,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大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情况表(%)

2.2.4 不同体育锻炼频次下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从表7可以看出,男大学生每星期运动2次以下者占85.19%,每星期运动超过3次者占14.82%;女大学生每星期运动2次以下者占71.22%,每星期运动超过3次者占28.79%。女性大学生每星期运动超过3次者高于男性大学生,而每星期运动2次以下者小于男性大学生。性别之间,不同锻炼频次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7 大学生锻炼频次情况表(%)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焦虑相关性分析

2.3.1 不同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差异性比较

表8显示,按照PARS-3的运动量评判原则,将大学生的运动量按小、中、大分为3组,并对3组之间的焦虑、抑郁标准总分做对比分析,整体差异不显著(P>0.05)。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见表9):做中等运动量的大学生的抑郁标准总分比做小运动量的大学生的抑郁标准总分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0.05);做中等运动量的大学生的抑郁标准总分比做大运动量的大学生的抑郁标准总分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

表10、表11显示大学生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量和小运动量。仅有小运动量组重度抑郁占1.12%。大、中、小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

表8 不同运动量组之间的焦虑及抑郁标准总分差异性比较(X+S)

表9 不同运动量焦虑及抑郁标准总分组间比较

表10 不同运动量组之间的抑郁患病率(%)

表11 不同运动量组之间的焦虑患病率(%)

2.3.2 焦虑、抑郁与相关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运动量及焦虑、抑郁的标准总分做Pearson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2):大学生焦虑、抑郁标准总分与年龄、年级正相关,与性别、运动量负相关。

3 讨论与建议

3.1 对大学生焦虑、抑郁情况的讨论与建议

通常正常人与病人在某种情况下都会产生焦虑与抑郁的情绪。焦虑是指个体在忧虑本身达不到预期情况或做不到击败心理屏障的条件下产生出的惶恐不定,具备害怕恐惧的情感状况。抑郁是一种自身的内心表达,主要体现为情感不高、反应迟缓等。焦虑与抑郁都是负性心理状态,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4]。张强等对综合性大学生的分析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不健康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北大学学生的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42.58%,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学生已经有了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如果不能尽快做心理咨询及治疗,那么就会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这种情况的存在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作用并不大,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因此教育部门要引以为戒,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表12 焦虑、抑郁与相关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

对于需要调节存在焦虑情绪的同学的心理状况,首先要引起他们的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参与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人做剧烈运动可以产生中枢神经的松驰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焦虑,比如做趣味游戏或打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大体力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运动中,减少焦虑的情绪,同时老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努力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需要调节存在抑郁情绪的同学的心理状况需要他们参与到大家的交流沟通中,可以让他们踢一场足球比赛、和大家共同编一支健美操等,肢体的表现也可以更好地宣泄内心的情感,感受社会大家庭的融洽,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发展个性、抵制抑郁情绪[9-14]。

3.2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的讨论与建议

体育锻炼不但作用于身体同样作用于心理,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对改善自身的情绪也得到了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状况,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或消除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15-17]。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的总体分布情况为:小运动量74.17%,中运动量16.67%,大运动量9.16%,进行中等运动量的大学生的抑郁标准总分低于小运动量,具有显著差异。中等运动量焦虑、抑郁的检出率最低,其次为大运动量和小运动量。仅有小运动量组重度抑郁占1.12%。说明运动量的选择对降低抑郁、焦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建议进行中、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如跑步、羽毛球、乒乓球等。

4 结论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善焦虑、抑郁的情绪,采用体育锻炼的方式能够让他们学会分享与合作,从沟通中获得满足感,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焦虑、改变心理情况。但在分析体育锻炼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时,由于焦虑、抑郁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一种情绪,因此不能排除此外的影响因素。年龄、年级、性别都会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并且这些因素间之间,包括与运动量间都可以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杨剑,季浏,田石榴.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赵武,程莹.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6(6).

[3]章巨焕.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8).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刊)[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苏坚贞,季浏,徐波,等.身体锻炼影响中学生自尊的路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2).

[6]房蕊.业余体育参与因子对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1).

[7]庞庆军,李银萍,齐立斌.青少年身体自我概念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6).

[8]黄志剑,姒刚彦.活动类型和强度对大学男生心境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7(5).

[9]谷玉冰,金秀舫.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

[10]周东明,谭红专,李硕硕,等.726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2):144-146.

[11]许韶君,陶芳标.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2).

[12]殷晓旺,邱达明,黄斌.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一般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8(3).

[13]刘凯,杨建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1).

[14]刘海燕,童昭岗,颜军.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1).

[15]唐征宁.试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3).

[16]谢琴.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校别、性别及焦虑水平差异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7]王丽萍.成都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身体锻炼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nxiety Depr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IU Yinong,YU Fang,FU Yi

To understand the re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anxiety and depression.Looking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find a scientific solution.By means of literature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s,the connec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600 students in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was tested and analysed.Results 1)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48.33%and 42.58%respectively.The depression rate and anxiety rate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2)Among college students,the rate of light training was 74.17%,moderate training rate was16.67%,and large load exercise rate was 9.16%.Among above,moderate training shown the lowest detection rat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followed by large load and light load..3)The total scor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positive related to age and grade,and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sex and physical activity.Conclusion Physical exercise ca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mprove the ment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reliev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their mood.The selectin of exercis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duc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anxiety;depression

G80-05

A

1003-983X-(2017)02-0173-05

2016-11-12

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03176)

牛一农(1991-),女,河北承德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030051

猜你喜欢
运动量总分体育锻炼
大树的日常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中等数学(2018年8期)2018-12-01 00:48:55
一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一)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你每天的运动量够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祝您健康(1991年1期)1991-12-30 06: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