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席 王娟
摘 要:只有教师课前先自己尝试实验过程,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下有利于归纳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经过充分思考的结论。
关键词:观察;实验探究;合作;指导
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中热水温度的连续变化实验。我首先给学生讲解测量温度的方法及温度计的使用。学生开始实验,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操作、观察、计时、记录各司其职。而有的小组则表现过度兴奋,温度计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甚至还不停变换着方位观察温度计的指数。操作的孩子稍有不当或疏忽,其他孩子就立刻大声指责,甚至跑上前争夺器材取而代之。整个课堂的气氛格外“热闹”。
汇报开始了,问题也出现了。大部分小组测量水温下降结果都是没有规则的,降温速度忽快忽慢,还有的小组测得结果是匀速下降的。我着急了,拿过各组实验数据一看,也的确如孩子们所说。这可如何是好?从科学的实验结果看,热水降温的速度在没有外因影响的情况下一定是先快后慢的,实验结果出不来,结论就无法得出。最后我只得强加结论给学生:“其实,热水温度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操作上有问题,或者在温度计读数时不够准确,大家课下可以继续研究。”好歹算是给孩子们一个正确的认知。可有的孩子对教师的“一言堂”好像还有点不服气,总盯着水和温度计看个不停,胆大点的孩子还拿起温度计仿佛想再研究一会儿。
本节实验课失败了。细细想来,科学课的实验很多时候会出现实验数据不准确,最后导致教师尴尬收场。学生探究过程有了,却难以在探究实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结论往往还是以教师告知的方式获得。仔细分析,我发现了一些我们实验课设计和指导方面的一些共性问题,产生了以下几点想法:
一、教师应课前做实验,改进实验材料,提供学生最易成功实验的先决条件
只有教师课前先自己尝试实验过程,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实验误差。以上水温下降实验,如果教师在课前自己先把课上实验完整操作几次就会发现,无论以1分钟还是2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下降速度的区别都是非常小的,如果稍不注意很可能绘制出的曲线图也是一条均匀下降的直线,那孩子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就在意料之中了。其实热水的起始温度不同,所画曲线的下降速度也是不一样的,經过多次实验发现,当起始水温在90℃时,它下降10分钟所画出的曲线是最明显的。而使用玻璃器皿的效果要优于一次性纸杯和塑料杯,它导热性能更好,更利于热量的散发。如果教师课前掌握这些资料,对提供热水的水温和水杯加以特别关注,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其他实验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课前教师应先尝试实验,通过改进实验材料,发现问题,以便在实验前对学生更好地指导。
二、创造一个安静的实验探究环境,更利于学生思考
现在的实验课,有的教师觉得学生实验就应该热热闹闹,这样既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也能反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往往不太注意指导学生实验中交流。事实上无论是科学家的真正研究还是我们普通人的工作,环境嘈杂会造成实验者心绪不宁,很难有条理地进行实验活动,更谈不上在实验中思考。在这个案例中,有的小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强,有恰当的实验分工,这样学生能静心观察实验结果,能够更好地在实验中贯彻教师的实验指导,成功率自然会有提高。
三、课前必要到位的指导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有些老师有这样的观点:孩子亲身的探究应该相对独立,教学之前不应有过多的指导,让孩子在实验摸索甚至失败经验中,能吸取经验,也是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而我个人认为则不然,就本课中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太熟悉,这就需要必要的提醒。而有的实验就更具有代表性了,在研究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秒表如何使用”“摆线如何拉直”“要轻轻松手让它自由摆动”“一次完整的摆如何计算”等细节问题都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如果对学生没有事先的指导和提醒,显然学生的探究就会乱作一团,没有实验的价值了。
一次学生实验的成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实验材料选择使用、实验环境营造、实验要点提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实验探究的条件,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更加详尽的考虑和准备,才能从容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验问题,使学生充分享受到课堂实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陈东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导[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2.
[2]崔鸿.新理念科学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1.
[3]刘甲平.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陈席(1981—),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职称: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生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