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
摘 要:考试大纲是高考试题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语文教师实施语文教学的准则。在复习备考中,认真研读考纲,做到明晰重点,抓住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策略;复习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2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8.135
2017年新颁布的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对语文学科做出了一些修订。总体来看,稳中有变,具有平稳性,不会对复习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教师也必须根据大纲做出侧重。新的考纲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了考查内容,更加全面地考查语文的综合能力,更加注重人文修养。从变化来看,适应了当前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热潮,也是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自然纠正。
一、高考语文修订的几个变化
总体来说,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导向和变化: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更加要求学生的速读能力,如果没有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训练,就容易吃亏。速读能力不仅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浏览更多的字数,还要求应试者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甄别和筛选,既要看完,又要看懂。做出这样的调整,适应了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各种芜杂的信息铺天盖地,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筛选能力,就难以说具备一个当代大学生应该有的必要素质。
二是引导学生情理并重。原来的考试大纲规定了两个选考模块,其一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其二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两种文本风格不同,前者更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情商,需要移情、想象力,需要更浪漫的气质;而后者则更侧重考查应试者的理智,需要归纳、概括这样的逻辑思维。这本来是为了便于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然而,在备考应试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准备后者的学习和复习。究其原因,实用类文本阅读从语句理解上来说,更多准确求实的表述,引起联想、想象的地方少,这样自然减少了歧义。从文章段落上来说,实用类文本更追求层次清晰,这样的文章更便于归纳。在主题上,也往往显而易见。而文学类文本常常追求主题的深刻和隐晦,甚至追求主题的“多解”,这都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答带来种种障碍。所以,教师在备考中习惯性地把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重点,而有意识地规避文学类文本。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了选考的模式,把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作为必考内容,这就引导学生既要发展情商,具备浪漫的诗人气质,也要发展理智,懂得归纳和整理,学会用逻辑思维分析现实世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三是增加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五四以来,我们把传统的文化看做腐朽的、僵化的、违反人性的文化,进行了彻底地批判与抛弃。尽管我们坚持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批判态度,但不得不说,我们扔掉的更多。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在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一个国家悠久的传统文化不是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绊脚索,而是让这个国家和民族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国家不可忽视的软实力。在这种背景下的语文学习,回归传统文化,重視古代文化知识就是必然的选择。
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根据以上对考纲修订的分析,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中除了坚持原来的复习策略之外,还必须进行针对性复习,适当调整复习策略。在根据考纲抓好稳定题型的基础上,还要把握《考试说明》中透漏出的最新信息。
首先,认真研究今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传统文化”的考查,预测高考对传统文化考查的形式:可能在文言文、诗歌鉴赏、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用各种形式考查。可能会在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中增加有关古代文化的问题,但从“古为今用”的文化批判原则来说,所考查的内容不应该是那些过时的、腐朽的、没有意义的内容,而应该是和今天的生活相关,能够对当今生活产生影响的内容。
也有可能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增加传统节日、民俗、古代文化表达之类的题目。从灵活性和便捷性上来说,增加一个小题的可能性更大,这远比在文言文和诗歌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来考查更加方便,而且更灵活。这样的话,教师需要在备考中对古代常见文化形式和内容进行突击。
其次,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大量的阅读依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应该针对阅读进行专项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速读的技巧。无论是网络上还是书籍,都有一些提高阅读速度技巧之类的知识,或者聘请专业的老师来进行培训也是有必要的。除了突击学习之外,让学生养成每天朗读的习惯也非常有帮助。
此外,还应该注意比较阅读题型的出现。比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加大,难度增加,由于学生对新闻体裁不熟悉,应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类文体的特征,表现手法。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另外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我们不能放弃对文学类文体的阅读复习。据北京市年前考试统计,采用新闻比较阅读题型后,学生得分率大幅下降,甚至低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所以在注意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应引起足够重视。
最后,注重训练学生情理结合。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中,能慢下来是气质,也是修养,更是一种修炼,也是对浮躁生活和价值观的自觉抵制。让学生用情,多用心去感知节令的变化,体会生命的酸甜苦辣,关注内心,还要引导学生在纯文学文章上下一定的功夫,掌握常见的表达方法,熟悉常用的修辞,为理解文章扫除障碍。
三、复习备考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在反复做题过程中会出现倦怠现象,做题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反复讲,学生会产生烦躁心理。教师要抓纲务本,革新复习方法。比如诗歌鉴赏可大力挖掘课本的应试价值,利用已做过的典型试题以少胜多,提高复习效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首怀古诗比较熟悉的优势,采用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己出题、自设问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强化答题的规范化。
学生根据高考考点自拟考题、答案和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评判同学的练习,这种另类的复习一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在活动中加深对答题规范的要求的理解,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高考作文占据了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应引起足够重视。但教学实践中发现,作为应试作文出彩的文章并不多,能到50分以上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就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需要每周写一篇作文,重点练审题,同时保持成文的手感即可。
参考文献:
[1] 苏海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0(3):45.
[2] 朱爱兰.全面树立新型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学术综合,2011
(10):120-121.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