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霞
摘要:在自媒体发展越来越广泛和迅速的今天,我们应正视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为此,首先阐述自媒体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其次,分析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学理念上,不能及时跟随时代,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的“灌输与被灌输”;管理方式上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粗糙化、简单化以及对大学生成才成长规律研究上不够深入和细化。最后探求自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发挥两课教师主阵地作用,主动研究、使用自媒体,充实思政教学方式方法;发挥专职辅导员思想引领作用,积极组建和掌握班级自媒体,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平台;增强教学辅助部门的全员育人理念,整合校内育人力量,构建自媒体教育大舞台;自觉开展自媒体网络工作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5.069
1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2002年《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首次提出了自媒体概念。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里面对自媒体做了严格界定:“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通俗地讲即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自从自媒体出现后,它就具有了去中心化、核裂变化、交互性、草根性、碎片化等特征。普通大众常使用的QQ、微博、微信、帖吧、论坛等社区就是它的活动场所。
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他们是自媒体的“忠实粉丝”,他们热情奔放,自主独立,标榜个性,追求自由,标榜民主,肆意言论,标榜公正,随时喜爱利用朋友圈、微信、微博、贴吧等“网络空间”发布自己的心声,至于这些心声正确与否,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新兴事物的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利弊并存。一方面,自媒体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张扬个性、体现价值、促进自我认同,而且也满足了大学生多样化社交的需求,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与虚拟,使部分大学生过度沉溺网络,生活理想化,现实社交弱化,人际关系冷漠,精神家园贫瘠。同时,在这种人人都是播音站和记者的年代里,各种传播信息真假难辨,交互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开放性之强,使当代大学生在三观判断和价值取向上困惑迷茫,也进一步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2当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分析
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自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仍旧按部就班地按固有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2.1就教学方面来看
教学理念上,不能及时跟随时代,更新教学理念。殊不知现代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已经多元化了,老师的讲授只是其中一元而已。只要他愿意,互联网轻轻一敲,知识化、碎片化的知识就会铺天盖地而来。對此,作为教师就有必要想想如果有一天你被自媒体取代的话,你的职业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你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怎么样的教法才能使我们在与强大的自媒体比较重获得学生认可。教学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时政性强,娱乐性小,学生虽耳濡目染,但心理排斥主动参与热情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上,也是自上而下的单项管理模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师生互动性不强,学生积极主动性缺乏动力,很难实现真正育人目标。
2.2管理方面来讲
管理方式简单化、粗糙化,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学生出现某种不合规范的行为时,给予简单粗暴地批评和惩罚,相反,从正面给予引导和教育,开展一对一贴心谈话的则比较少,这种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本没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学工部门和各行政职能部门往往只注重管理事实,不重视教化过程,由于这些部门不是教学第一线,对教育教学规律掌握不够深入,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只会一味地、机械地按照学生手册管理规定处理,并不考虑学生出现该种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所想,因此这种管理方式也不会起到真正的教化效果。
2.3教育研究方面来讲
对于当代大学生成才成长的思想规律、学习规律、交往规律、心理规律、网络行为规律等基本规律和大一至大三或大四的各阶段的阶段性规律研究掌握不透,教育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因而,针对性和实效性作用也就大大减弱。
凡此以上种种情况,均暴露了当下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时代在变,思想在变,那么解决措施也得适时变化。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教师的讲授不再是大学生接收信息的唯一来源,任何人的言论和任何媒体、动态的发布,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因此,针对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寻求适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3自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3.1两课教师要在主动研究自媒体、使用自媒体,充实思政教学方式方法
承担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阵地意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实的信仰者”、“坚强的捍卫者”和“坚定的实践者”。首先,
作为教师应紧紧跟随时代步伐,积极研究探索自媒体,挖掘自媒体的正向引导功能,为思政课教学服务;同时注重观察调研学生对自媒体的利用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其次,做到认真思考,精心备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树立问题
意识,讲授中结合时事热点,进行个案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完善线下自媒体运行平台,发挥它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环境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QQ群,微信群和时事热点讨论专区,学生以匿名方式发表对事实问题的看法。教师进行线上的即时互动和参与讨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讨论中,辨明是非,决策行动。
3.2辅导员积极组建和掌握班级自媒体,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班级平台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与学生基本同吃、同住、同学习,对学生思想行为心理特点比较熟悉,便于根据学生状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首先,利用自媒体开展一系列观点鲜明的主题班会是进行普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平台。其次,利用网上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和大量自媒体党史党情纪实片等做好党团专项活动(参观学习、专题讨论、民主座谈)是带有浓郁党性修养的教育实践延伸;再次,基础的心理谈话是引领学生思想转变的关键,这个环节上,基础谈话要做到长期的、动态地跟踪和管理;最后,进行适时的网络引导是补充。为了便于班级组织管理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留意,对大学生来说,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帖吧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3.3增强教学辅助部门的全员育人理念,整合校内育人力量,构建自媒体教育大舞台
大学生成长成才,人人有责!在学校,除了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外,图书馆、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学工部等多个部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图书馆可以利用日常学生出入学习人数众多的便利条件,开展有现场奖竞猜和网上图书馆系统平台红色优秀图书、优秀视频资料免费借读活动;宣传部可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开展一系列微校园活动,例如“您心目中最受欢迎的老师评选”、“寻找校园最美身影活动”等。就业处可以发起“最美简历大赛制作”评选活动等,以系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就业知识和就业的提高;教务处在日常加大对违纪学生的处罚力度的同时,可以通过自媒体形式宣传“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四六级考试规定”、“西北地区师范生技能大赛表彰”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奋进。切勿违法校纪校规;学工部门在主抓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如“国家奖学金学生风采展”、“育人模范风采展”、“法律大讲堂”等自媒体活动。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扩展,最终必然会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共育人的效果,目前我校已经在自媒体育人上有了積极探索,先后出现了个人—班级—系级—院级自媒体网络平台,已经初步形成矩阵效应。自媒体成为了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3.4自觉开展自媒体网络工作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成效
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媒体作为一种新事物,总有一个逐步被接受和推广的过程。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要比以往更加复杂。因此,积极的自媒体网络工作实践开展无疑就是一支急行军和先锋队。这支队伍不怕困难,逆流而上,积极实践。例如,我院目前开展的“心理咨询进网络”、“资助管理进网络”、“就业信息进网络”等,都从不同方面为学生的思想沟通交流打开了另一个通道,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这种形式的实践中,我们真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了实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
综上所述,自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道重远,广大教育工作者确实要积极正视,认真思考,适时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取育人成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任小龙,沈强.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7).
[2]郑继海.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08).
[3]张建彬.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戏剧之家,2014,(7).
[4]周顺鑫,张德才,周晓杭.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5,(1).
[5]杨明刚.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民营科技,2014,(12).
[6]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