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燕
摘要:中国的纺织企业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经济环境下,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提高生产技术和我们的产品质量,引进并培养经济高效的人才,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把握发展机遇,并创建纺织工业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建立品牌经营理念,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让中国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
关键词:纺织工业;产品质量;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5.001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迎接世界之时,我国的制造业紧紧抓住了人口红利这一突出优势,迅速的发展起来。我国的GDP由1980年的189,401百万美元仅占当时位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GDP的17.42%,跃至2014年GDP总值为10,424,215百万美元,占据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GDP的222.49%。
随着我国近年的人口增长率由八九十年代中的双位数回落至5%左右。人口增长率的骤减,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主力人群成萎缩状态,使得中国经济形成波浪下降趋势。特别是我国的劳动人口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招工困难是挥之不去的问题。
由于经济主力人口规模(22到44岁)萎缩,劳动力供应量不断下降,导致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价格上升,人力资源成本自2008年以来逐年递增,产品成本丧失国际优势。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更令国内出口型加工企业雪上加霜。
例如我国传统制造业龙头—纺织业,在我国丧失人口红利和成本高企的当下,已然丧失了国际优势地位,到底需要如何转型呢?产业生命周期是每个产业必经过程,要经历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纺织业自80年代开始,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当时少有的几个高增长、高利润的产业部门之一。而在东南亚等纺织业新兴市场不断涌现的今天,我国的优势不断的被取替。政府推出一系列的补贴计划、机器换人计划等措施,以求推迟纺织业衰退期的到来。2016年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前9个月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低于上年同期增速1个百分点,且低于同期我国宏观GDP的增长,2016年前9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下降了5.9%,规模效益增长有所放缓。据分析,当前中国纺织行业增长速度趋于平缓,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行业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直接结果,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纺织业之前高增长中所形成和积累的供给侧、结构性以及体制性问题。目前中国纺织业正在积极破解这些发展难题,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同时深化管理创新。
2016年3月11日,欧盟和美国市场几乎在同一时间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4月1日,欧盟将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关税从9%降至12%。
在欧洲和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淡季,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在人民币,中国纺织服装出口1563.9亿元,6月较上年同期上涨了0.9%,593.7亿元,出口增长了2.5,服装出口970.2亿元,下降0.1%。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成本上升以及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2009年起,欧美不断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反倾销”则成为贸易摩擦中的主角。中国纺织业的生产规模、出口数量和投资总额受此影响增速急剧下滑。越来越多中国纺织企业谋求在境外投资建厂,借助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改善经营效益。目前,越南吸引了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和法国等国的纺织企业。外资企业出口额占越南每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的60%左右。中国纺织业龙头企业天虹、百隆东方和申洲国际等都已在越南投资建厂,甚至兴建纺织业工业园区,以谋求国内外产能联动。
而且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特别是在城市的雾霾现象日益严重的当下,保护环境是每个行业及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纺织行业面对国家排污监管标准的提升,行业环保压力也日益显著。面对环保部门的定期及不定期检查的重点对象,企业为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纺织企业一定要不遗余力地提升自己节能减排和废物循环利用等经济环保循环能力,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
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显示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中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也是它污染环境的表现,特别是合成纤维,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另外,毛麻丝行业中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紡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这些新能源的消耗也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我国纺织行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1)企业科技技术水平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中国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2)产品质量标准普遍较低。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高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质量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
(3)高质量人资供不应求,人才竞争力薄弱。缺乏行业品牌和资本运作以及国际往来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不能实现全面信息化,电子商务起步慢,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不足,软件产品少,多数企业管理方式没有突破传统体制,难以建立起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的意识。传统的加工贸易比例大,应对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正处于调整阶段。纺织行业专家认为,根据中国的经济环境环境,纺织行业目前的困难是“三率两价”,即利率、出口退税率、汇率和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此外,还有加工贸易保证金和原料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这些税率政策不相统一。
面临诸多的问题和艰难的形势,我国传统纺织业应该如何解决难题,中国纺织行业传承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竞争优势占有稳定基础,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种植开始,经过纺纱、织布、染色、裁剪、车工、缝制……等配套加工。技术工人的技术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实操已经处于世界纺织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如此恶劣的经济环境下,纺织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要蜕变的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1)響应国家的号召,向纺织品的高新技术研发发起进攻。新型材料及技术为我们开发研制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提供良好基础,例如日本纺织企业—优衣库,凭借他的特色产品—超轻羽绒服成功占领了我国服装行业的半壁江山。一到秋冬时节,街头满目几乎人手一件。
(2)响应政府的支持,多地政府,特别是纺织企业众多的东莞市政府,对当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津贴以实施“机器人”计划,以机器代替人进行生产。在人力资源紧张的今天能更好的帮助企业度过危机。现代高效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的纺织技术使得传统技术逐步退出市场。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生产质量,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促进企业加快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抵制低水平能力的增长。
(3)同时,制订相应的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取缔人定胜天的年代,不再单单凭经验而为之。依照目前国内的经济环境,近80%的中国纺织品主要消费市场仍旧是国内市场,所以国民内需是我国纺织业增长的原动力。只有树立了行业标准,与世界接轨了,才能提高国内纺织品的质量,达到出口内销的品质标准一致。人们才能在自家门口买到物美价廉,不用再崇洋媚外去买外国名牌产品。
(4)引进优秀的,与时并进的人才,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国家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布局我国的优秀人才计划,在多轮高校扩招后,我国的高校录取总人数由1997年的一百万人上升到2012年的六百多七百万人,也就是说2016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差不多达到七百万人。我国有这么多接收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在高科技研发方便的人才库是库存足够的,就看企业怎么运用和开发了。
(5)树立民族品牌企业。我国的纺织行业在过去几代人,都是做代工,为他人做嫁衣裳。很多世界知名的品牌都是中国制造。这些世界知名品牌在树立他们的名牌之路上,带给了中国发展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带给了中国不可磨灭的环境污染,最后欧美视“中国制造”如洪水猛兽。我们是时候清醒了,为自己的民族品牌而战。像手机通讯行业,在若干年前,都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的天下,到了近五年前苹果和三星称霸武林,终于到了2016年年终公布成绩的时刻了,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IDC近日公布了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数据。2016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4.7亿部,其中总销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分别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1.2%、14.6%、9.5%、6.8%、5.3%。华为与三星及苹果的差距已经缩短了很多。我期待着有朝一日,我国纺织的民族品牌也能与LV等世界名牌一较高下。
中国的纺织企业在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经济环境下,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提高生产技术和我们的产品质量,引进并培养经济高效的人才,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把握发展机遇,并创建纺织工业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建立品牌经营理念,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让中国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