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并源
电视新闻采编怎样“接地气”
吴并源
电视新闻节目不仅有利于老百姓们了解身边的热点事件,还可以让老百姓们感受周围的世界。伴随社会和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老百姓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不断提高采编水平,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尤其目前有部分电视新闻严重失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这就迫切要求电视新闻节目必须更好地“接地气”。为此,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改进提升采编水平,保证电视新闻节目稳步向前发展。
电视新闻;采编;接地气
[作 者] 吴并源,岑溪市广播电视台。
在当前的信息科技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成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之一。如何播报一些让广大老百姓都能通俗易懂的电视新闻节目,首先就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采写出接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素材。只有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对新闻的采编接地气了,才能制作出一些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
“接地气”就是要广泛联系群众,与群众融为一体,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与诉求,从而真实反映老百姓们的诉苦和愿望,关注老百姓们的贴身利益。为此,作为电视新闻工作人员不应摆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应该是深入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俯下身子聆听群众的诉求,收集最底层百姓的心声及新闻素材。
“接地气”是衡量一个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倘若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制作出的电视新闻节目跟现实的距离相差较远,没有“接地气”,那么电视新闻节目不但无法获得观众的认可,甚至会遭受到观众的指责。所以,采编工作人员在采编新闻时绝不能闭门造车,编造出一些毫无生气的新闻报道,而应当深入生活,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制作出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新闻报道。
(一)“接地气”才会“有灵气”
优秀的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往往注重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真情实感地感受当地的人情风土,才可以很好地激发新闻灵感。制作出来的电视新闻节目只有更好地深入群众,在基层一线获得最为真实的第一手新闻素材,才能够使电视新闻栏目很好地接近一线群众,电视新闻栏目在播出的时候才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二)“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作为一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对电视新闻事件的深浅理解具有直接关系。为此,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务必培养自身敏锐的新闻眼光,以便洞悉观察世界。需要做到详细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掌握当前的时代脉搏,具备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只有这样,方能在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做到心有底气。
(一)深入生活
作为一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并且要善于在细小的生活事件当中发现属于正能量的事物。每一个职业均需要人们用一颗平常的心在开展工作时恪尽职守,追崇“任何事物都是源于生活”,做到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注重走进群众,避免进行一些刻意安排的采访。因为往往提前刻意安排的事件最不能反映群众真实的一面,报道出来的新闻节目反而不易得到观众的认同。所以好的电视新闻源于最普通的人们、源于人们最平常的生活事迹。
比如一名电视新闻工作人员在对精神病院这一特殊的环境进行采访的时候,往往能很快体会医护人员这一工作群体的艰辛,为医护人员经常因工作被病人抓伤这一事件感到痛心。在发现这一感人的新闻采访素材后,需要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进一步走近医护人员,亲身了解医护人员每天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照顾细节,才能采编报道出“白衣天使坚守岗位 无微不至照顾病人”的感人电视新闻节目。倘若电视新闻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医院、没有深入医护人员、没有体验工作,那么将无法体会这些医护人员的艰辛与奉献精神。
又比如部分电视新闻采编新手在负责纪实栏目的过程中,深入到大山深处对普通工人进行为期3天的采访,每天沉浸在尘土飞扬里,耳畔也满是机器轰隆隆的响声。这些场景无一不说明,只有真正走进一线,做到“接地气”才令电视新闻采编新人全面打开工作思路,真真正正地在群众当中体验到工人的想法、感受和生活,并迅速察觉问题。在该过程当中,电视新闻采编新手不但需要转变身份,而且应当更新审视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在“接地气”以后,电视新闻采编新手在剪辑时将会明显地体会到自身变化,也就是可以清晰地知道哪里该剪,哪里该凸显,并清晰地知道要怎样说、具体说什么。通过“接地气”,真正挖掘出大深山里工人与其他工人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二)学会说家常话
“接地气”的典型表现之一就是会说家常话。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如果在采访的过程当中可以讲一些家常话、拉一些家常,那么可以让被采访人瞬间感受到采访人员的亲切、热情,也极易快速消除被采访人心里的戒备与抵触心理,拉近与被采访人的距离。与此同时,采访人员在与被采访人进行采访时,采访人员说家常话时有助于摆正自身位置,而不是让被采访人觉得采访人员不了解、高高在上。双方通过说家常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人感觉好像朋友闲聊一样,让采访成为一种真情实感的情感表达。需要注意的是,会说家常话其实并不等于就是会说家乡话。在这里,会说家常话主要指的是会说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并且这些话语应当是源于生活、在群众中流传的。这样的话语才可能跟群众日常生活当中的相贴近,才能够使得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制作出的电视新闻节目以家常接地气,得到观众的喜爱。
此外,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也可以创新工作方式,尝试通过创建家常社群,通过与群众的情感交流,挖掘他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与此同时,电视新闻栏目也需要在传统品牌形象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升级完善,不仅确保电视新闻节目的高质量,还使电视新闻节目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更多地体现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为了符合这个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也可以在采访的过程中使用具有新媒体时代特点的语言,使电视新闻节目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
(三)体会群众感情
随着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观众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对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需要改变以往粘贴、复制的方式,大量学习新闻传播及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多面手”,不但可以采写新闻,而且还可以编制新闻等。这就需要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走到群众当中来,与群众直接进行日常生活接触,甚至是以群众日常生活的角色来体验生活,获得群众日常生活的各种真实感情。如此一来,才可以真正走入群众,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新闻素材。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必须肩负起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的责任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了解群众疾苦,洞悉社会民生,更好地将电视镜头对准群众、对准百姓生活,并通过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以多维度的新闻视角制作出新鲜而富活力的新闻节目。此外,报道采访的相关事物、人物以及事迹应当映射出群众最迫切的心声,并在节目播出后对观众的反馈做出有效的回应。只有这样,电视新闻节目方可充满活力,具有亲和力。
(四)杜绝不正之风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有效工具之一,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如何在保证“接地气”的同时发挥好监督作用也十分重要。例如,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需要准确拿捏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放尺度,确保不受上级单位、上级领导的干扰,真实反映基层一线百姓的实际热点问题。这就要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一身正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干扰,最大程度上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为此,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报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抗拒各种诱惑与压力,杜绝不正之风。
电视新闻工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视新闻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在不同阶段担负着不同的任务。现阶段,电视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更好地代表群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群众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今的科技信息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相关信息进行传播。如何制作出一档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做好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作为一名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接地气”,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并在制作过程中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时刻保持清醒的大脑,真实反映问题,促使行业更加稳步向前发展。
[1]张栗.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科技信息,2012(12).
[2]黎露.电视节目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探析[J].中国记者,2013(15).
[3]徐镇.目前媒体“走转改”存在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5(9).
[4]周燕.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5(7).
[5]柳成新.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素养和能力探析[J].神州(上旬刊),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