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经典文学融入语文学习中

2017-03-28 20:28陈红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考力系统化科学化

陈红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所有能力的基础,是保持"终身学习"这一良好学习品质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由于一线教师受个人能力限制,在指导课外阅读实践中不够科学系统,所以設立经典阅读课程很必要也很重要。通过经典名著和课内语文学习结合,改变语文只教教科书的现状,将课内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再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引入课堂,科学地引领学生的阅读生活,并同步提升读写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将教师个人原生态的、个体意识的实践经验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融合;科学化;系统化;可操作;思考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24-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作为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努力把经典文学融入语文教学中。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就是创造读书条件,创设读书氛围。笔者在班级内设立“班级图书馆”,精选专家的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多读课外书,并且经常按照他们的自觉性和读书量进行评价。低年级学生识字量较少,主要以绘本为主,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园青菜成了精》等都是学生百看不厌的。到了二年级,很多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了,考虑到相比于教师的推荐,高年级学长的亲身阅读体验更容易被接受,笔者便经常邀请高年级学长进行好书推荐。班级中有特别重视读书的家长,笔者就邀请他们为其他家长分享亲子阅读经验,或请家委会的导师团周末时分组带领学生阅读。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就是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书。学生升到中年级以后,结合语文教材的整合,进行主题阅读时推荐学生读整本书。比如《卧薪尝胆》是一篇历史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都产生了极大的阅读兴趣。但是很多教师和家长总是让学生把历史书从头开始读,有些历史太久远,学生难免提不起兴趣。笔者把适合小学生的几部历史畅销书做了对比,推荐阅读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读《历史穿越报》,因其语言浅显,读起来不费力,内容丰富活泼生动——有通讯员搜集的民间言论,读者可以听听古人的心声;历史名人访谈,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还有大量插图和搞笑漫画,使得其读历史书很轻松。对于阅读量比较大的男孩子,推荐他们读袁腾飞《这个历史挺靠谱》。袁腾飞诙谐的语言很能抓住男孩子们的胃口。而台湾吴涵碧的《吴姐姐讲历史》,是娓娓道来的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历史故事,笔者推荐给了阅读量较大的女孩子。最后再把《明朝那些事》推荐给几位顶级“大书虫”。班级上对历史书的阅读兴趣也越发浓厚。这时再把《林汉达历史故事》推荐给他们,因为这本书只写到三国归晋,难免使人遗憾,所以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着手补充后面的历史故事。对于历史人物繁杂难记这一阅读难点,笔者鼓励他们用树形图来做“人物关系表”并当成书签。

“提高阅读品位”着力培养学生善于创造性思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多侧面地思考问题。笔者为他们设计了读书笔记卡,借助有卡通图画的读书笔记卡让学生涂涂写写,解决读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读书有思考。如《长袜子皮皮》有一个读书任务就是“请用6个词去形容皮皮,写一写你是从哪些情节的描写中体会到她的这些性格”,这张读书笔记卡片很具体地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读绘本《犟龟》《我的爸爸叫焦尼》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尚低,难以深入理解,便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爸爸,自己的梦想。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些书的理解,挑选一部分装订,等到半年过后再拿出来看,看看是否和当时的感悟不一样了。当学生渐渐习惯写读书笔记之后,便可以自己选择记录内容和方式。

在自己探究如何把经典文学融入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许多锐意改革的语文教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细观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做法,在实施过程中,多数存在4个问题:①绝大多数往往停步在介绍书目,激发兴趣,展示读书活动等,布置多,指导少。②推广阅读只是个人行为,教师个人的研究能力受限,使得推广行为并不严谨和科学。③学生是否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得到“精神成长(朱永新语)”,并没有相应的验证体系。④课内的语文学习依然占据大多数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所以,研发经典阅读课程,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也很重要。将经典文学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阅读广度,加深阅读深度。

首先,经典阅读课程要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延伸作用的经典文学。教科书的学习和经典书目阅读科学地融合在一起,才会使学生获得“最高的语文能力”。现在的普遍现象是小学生一入学,教师和家长便“课内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唯上,为了让孩子应付考试,教师和家长把学生全部的精力封闭在极其有限的应考知识上,很多孩子上学之后几乎失去了课外阅读时间,造成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的现状,语文综合能力也就难以提高,使得语文越学越累,学生人文素养低,使得思考和写作都缺乏深度。可见脱离经典阅读,教科书并不能发挥最大作用。即使是很爱读书的学生也面临不会选书,或者对于自己的读书收获很茫然等问题。许多学生读书只图“热闹”,和语文学习完全脱离关系。提倡自由自主阅读的斯蒂芬·克拉生教授虽然强调自由自主阅读的重要性,但也认为“只有自主阅读无法保证孩子的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如果方法得当,就能为学生“取得最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助一臂之力。设立经典阅读课程的首要任务就是先将课内教材进行取舍整合,打破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把古今中外的名著引入课堂,拓宽孩子阅读视野,引领孩子们的阅读生活。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结合,精读略读结合,再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中,带着孩子们畅游书海,并同步提升读写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除了和语文课融合之外,还可以尝试将经典阅读与艺术、表演、文化体验等各种课程结合,真正实现大语文观。

其次,经典阅读课程要形成阶梯式的阅读系统。许多一线教师随着对经典阅读重要性認识的深入,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由于没有专业团队的引领,就只能以自己的文学基础为学生推荐书目。教师的文学素养深浅不一,而且长期受教科书的局限,很难驾驭经典文学,对于文本表达的内容、作者思考的角度、谋篇布局的精妙等方面的理解难以把握,对于价值判断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偏差。而教师的这些局限性肯定会影响到学生。研发经典阅读课程,就是通过团队的力量,将教师个人原生态的、个体意识的实践经验科学化、系统化。以学生为本位,站在学生悦纳的角度,根据小学各年段的语文训练目标来选取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或者某个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渐渐地形成阶梯式的阅读系统。阅读系统应具体地分级、分类别,可操作性强,对于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馆的建立还具有指导作用。

最后,经典阅读课程还要建立测评学生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的评价系统。以往小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都是脱节的,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用不上,而“应试教育”是大家不能回避的,进行经典阅读课程的研发,就是要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阅读能力提高了,即使是应试,老师也用不着担心。测评系统并非只有书面或电子测评,更重要的是读书之后的交流。目前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善于主动参与讨论,不肯质疑,这都反映出学生批判能力的薄弱。拓宽读书面,增加读书量的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加深读书的思考深度,在比较、质疑、分享多种读书方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所以面对面的交流测评,小组间的合作汇报,个人的读书感悟等许多重点在于“讨论”的“教具思考性的形式”都可以放到测评系统中,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评价系统中主观和客观测评都有,既可以评定学生知识的广度,又能评定学生思考的深度。既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语文能力水平,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读书中尚存在的不足。

综上所述,针对阅读现状,设立经典阅读课程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将经典文学与语文教学科学的融合,用提高学生“阅读品位”的经典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用经典来学语文,在“读好书”的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根基。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5.

[2] (英)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3] (美)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思考力系统化科学化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Logic Dots
Logic Dots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