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明++朱凤莲
【考点解读】
考点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背景\&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1918年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目的\&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操纵人物\&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图1 巴黎和会三巨头\&时间\&1919年1月至6月\&主要内容\&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性质\&战胜国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中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国际联盟\&据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由于美国未加入,所以它被英、法控制\&]
2.华盛顿会议
[背景\&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美日之间矛盾尤为激烈 \&目的\&协调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召开\&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图2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操纵国\&美、英、日\&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结果\&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九国公约》\&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启示\&弱国无外交\&]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评价\&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仅仅维持了20年的和平,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隐患\&]
【例1】(2016·天津·22)一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两极格局
【解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体系。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答案】B
【例2】(2016·湖北孝感·19)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與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
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
【解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的内容。依据题干信息“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华盛顿会议的描述。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2月,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答案】A
【拓展延伸】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及原因
瓦解: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德国于1933年建立法西斯专政后侵略野心膨胀,大肆扩军备战,公然派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撕毁《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开始瓦解。同样日本为克服经济危机,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加速对外侵略扩张。二战的爆发与扩大使这一体系最终瓦解。
原因:合约对战败国进行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和战败国间的矛盾,分赃不均使国际新秩序潜藏着危机。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影响: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中国对各国要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启示:①弱国无外交。中国作为战胜国未能得到应有权益(未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②走科教兴国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军事,提高综合国力。③加强国际合作,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用谈判协商方式处理分歧。
3.历史上的中美、中日关系
(1)中美关系: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支持英法侵略中国(帮凶)。②20世纪初: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一战后: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④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
①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签《马关条约》,掠夺巨额赔款,割占台湾。②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划福建为势力范围。③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逼签《辛丑条约》,要求中国赔款,损害中国主权。④1919年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我国的五四运动;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受美国排挤。⑤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7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⑥抗战期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制造南京大屠杀、对沦陷区进行残暴统治和野蛮掠夺、推行奴化教育、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细菌战及“三光政策”等。⑦1943年《开罗宣言》发表,规定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⑧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因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考点二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时间\&1929—1933年\&爆发\&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剧增;并引发各国的政治危机
图3\&]
2.罗斯福新政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实施\&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图4 罗斯福\&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例3】(2016·青海西宁·16)1933年,罗斯福总统收到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来信:“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 )
A.调整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削减农业产量
D.兴建公共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據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其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故选A项。
【答案】A
【例4】(2016·湖北鄂州·22)有学者称:20世纪最大的反危机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表明,任何危机中都可能孕育着新的“机遇”。罗斯福新政的“机遇”是( )
A.遏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C.颠覆了资本主义制度
D.铲除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答案】B
【拓展延伸】
1.20世纪三次伟大的改革
[\&俄国\&美国\&中国\&问题\&战争严重破坏经济\&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困难\&“文革”使经济面临破产\&人物\&列宁\&罗斯福\&邓小平\&改革\&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心措施:调整工业,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对我国的启示\&(1)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恰当的政策;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3)面对社会危机,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走极端,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
(4)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中外历史上“新”的含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①新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②新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新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新革命道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考点三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的社会阶级矛盾\&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图5 希特勒当上总理\&主要暴 行\&①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②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③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战后,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势力控制了政府\&暴行\&①1931年9月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②1937年7月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③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影响\&轴心国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例5】(2016·四川南充·19)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国会纵火案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在1933年正式上台,就任德国元首,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答案】B
【例6】(2016·山东青岛·40)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事件及其关联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答案】A
【拓展延伸】
日本历史上面临的两次困境、解决途径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时间\&困境表现\&出现原因\&解决途径\&给中国带来的影响\&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幕府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与世界的联系\&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0世纪30年代初\&工农业生产严重衰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灭绝人性的惨案,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
【强化训练】
1.“当战争(一战)结束时,我们能够迫使它们(协约国)按照我们的方式思考,因为到那时在所有的事情中至少在财政上它们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根据你的判断,发表此讲话的应是( )
A.美国总统 B.英国首相
C.法国总理 D.中国国务总理
2.2016年7月28日俄罗斯“东方媒体”新闻网写道:“中国一直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但由于与日本等邻国出现领土纠纷,造成中国周边环境恶化,中国不得不在领土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这使我们想起了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所蒙受的屈辱历史。与中国的“屈辱历史”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
A.《辛丑條约》 B.《凡尔赛和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3.美国战略再平衡重返亚太后,与日本绑架菲律宾一手炮制的南海仲裁案,以阴谋开始,以闹剧收场。而在一战后美、日两国在亚太地区存在着矛盾,其解决是在(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4.在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会上,与会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战败的德国进行惩罚和削弱,此和约包括( )
①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削减其领土 ②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③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④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归还给中国 ⑤德国必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20世纪上半期,伴随着美日的同时崛起,中、美、日关系几经演化,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在三国关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6.图片承载着历史,记载了过去。以下3幅历史图片记述了历史留下的悲伤,清晰地铭刻了有志之士的抗争历程!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6 图7 图8
(1)图6、图7反映的史实与哪次会议有关?有人说“这次会议一开始就让人感觉到不可能是真正的和平”,你能用所学知识帮他解释说明吗?
(2)图7中为何说“沮丧的德国人”“得意的日本人”?它与图8事件有何联系?
(3)图8针对图7的抗争结果是什么?从他们的抗争中你发现他们具有什么精神?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有何感悟?
7.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日本、美国是这一地区的重要国家,近代历史上三国关系的战与和、亲与疏,都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美国敲开日本大门,签订不平等条约,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日本是怎样克服民族危机的?20多年后日本强盛起来,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
(2)一战后,日、美两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是通过哪次会议协调的?这次会议上签署的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的条约是什么?
(3)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了什么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积极改善与美、日两国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有何进展?
(4)回顾历史,结合当今时政热点,你认为今天中国应该怎样维护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