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17-03-28 13:17马韬
试题与研究·中考历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苏俄列宁俄国

马韬

【考点解读】

考点一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 了深重苦难

背景 时间:1917年3月

俄国二月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爆发

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二权”并立(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 苏维埃)

领导者:列宁

开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

政治: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 权;迁都莫斯科

经济: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 措施 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 配给农民耕种

外交: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 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 府——人民委员会

国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诞生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影响 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 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考点二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实施新经济政策

背景: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恢复 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成为首要任务

时间:1921年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政治: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简称“苏联”)

时间:1922年底

创始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加盟国:15个

考点三 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 展重工业(1928—1937年)

措施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迫农民 加入集体农庄

影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 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

(2)政治:形成斯大林模式

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宣 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特征: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考查角度】

角度一 十月革命名称、开始的标志、领导人物、结果和影响

【例1】(2016·四川内江·14)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 )

A.巴黎公社

B.苏联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月革命

【解析】这是一道直白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苏联的成立是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例2】(2015·黑龙江龙东·20)抓住关键词,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五月流血周”

C.俄国二月革命 D.苏联成立

【解析】这是一道创新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联想、判断能力。“斯莫尔尼宫”是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总指挥部,“冬宫”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所在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号声。

【答案】A

【例3】(2015·辽宁辽阳·18)20世纪初,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斯大林 D.列寧

【解析】这是一道叙述式直接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立者;列宁和斯大林是革命理论的实践者。根据题干中的“十月革命”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选D项。

【答案】D

【例4】(2015·四川雅安·9)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是( )

A.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D.人民委员会

【解析】这是一道叙述式直接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两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C项是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D

角度二 新经济政策

【例5】(2016·四川乐山·2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1普特=16.80千克)

[ 项目 年份\&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

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

【解析】这是一道图文式材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时间段“1921—1925年”,可以排除A、B、D三项。

【答案】C

角度三 苏联的名称和领导人物

【例6】(2016·四川成都·24)“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与该材料描述的历史进程相符合的国家是( )

A.苏俄 B.苏联

C.独联体 D.俄罗斯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结合题干中的 “横空出世‘一战中”,可以排除C、D两项。结合“一朝解体两极终”,可以排除A项。

【答案】B

【例7】(2016·福建福州·19)20世纪30年代,领导人民将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这是一道直白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紧扣题干中的时间点“20世纪30年代”,就可确定答案。

【答案】B

角度四 五年计划的名称和影响

【例8】(2016·江苏常州·1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这是一道叙述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点“1937年”。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答案】C

角度五 斯大林模式和对其的评价

【例9】(2016·山东临沂·24)“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擁护。”“这种体制”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答案】B

【拓展延伸】

1.开启人类历史新纪元——辉煌十月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思考:“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具体指什么?它又是如何成为“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的?

2.创新社会的经济制度——不忘初心

尼古拉·津科维奇在《领袖和战友》中说:“列宁善于发现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他曾原原本本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提出了向社会主义前进的新计划。但是对这项新计划,甚至连他最亲密的战友们也感到不理解。”

思考:这项“新计划”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他的新计划得不到他亲密战友们的理解?

3.挑战一种全新的模式——功过评说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思考: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这种“新型现代化途径”“新”在何处?

【参考答案】1.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追求高速度。

【强化训练】

1.冬宫是昔日沙皇皇宫,现为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该宫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巴托洛米奥·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沙皇退出历史舞台源于( )

A.二月革命的爆发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D.人民委员会的诞生

2.列宁在给俄共中央委员会的信中这样写道:“不能等待了!!等待会丧失一切!!”这位具有钢铁般意志和敏锐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17年,他创造的伟大奇迹是( )

A.领导十月革命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成立苏联

D.颁布苏联新宪法

3.1917年10月21日,当祖国处于危险之时,列宁再度发出号召:“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保卫每一寸土地。”当时俄国面临的最主要危险是( )

A.苏俄经济面临全面崩溃

B.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涉

C.俄军在一战前线的败退

D.沙皇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4.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念吸引了许多信徒,远超出俄国本身的领土,1917年俄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能够与1789年的法国革命相比拟。俄国革命的重大意义体现在( )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21年,苏俄发生的大规模饥荒使年轻的美国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大为震惊,他立刻购买了小麦运到苏俄销售,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他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 )

A.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B.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D.苏俄需要大批粮食救灾

6.在新加坡“慧眼中国环球论坛”2016年会一场分论坛对话会上,与会嘉宾聚焦中国“十三五”规划,就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这种“五年计划”最初开始于(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7.《两条经济发展的路线》(图1)是一副20世纪30年代的漫画:两个人在行进中,一为巨人,代表苏联老大哥,高大英俊,昂首阔步;一为老朽,代表美国山姆大叔,佝偻驼背,步履艰难。对这一漫画解读错误的是( )

图1

A.苏联的国民经济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B.苏联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C.美国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中

D.苏联的发展方式引起西方国家的羡慕

8.斯大林认为:“农业必须成为巨人的另一条腿;农业如果不发展,没有粮食、原材料,工业也不可能发展。”斯大林发展农业的方法是( )

A.搞集体农庄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开展人民公社化 D.采取公私合营

9.红色岁月——流淌在心中的歌

(一)人类历史的一次难言阵痛

材料一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全球通史》

(1)列宁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指什么?其發生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在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一座宫邸;一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忽然发出了几声炮响,炮弹的火光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冲击下被缓缓打开。

(2)这一情境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它与列宁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有何关联?

(二)在伟大的变革中再度新生

材料三 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堂的土地,连同其耕畜、农具、房屋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法令》

(3)这一法令的颁布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

(三)一次始料不及的强烈震荡

材料四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漫画。

图2

(4)列宁清扫的对象主要指什么?举出一例说明他是如何“清扫地球”的。

材料五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走俄国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5)十月革命是如何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观察国家命运的?“俄国的路”是一条适合中国的路吗?举一例佐证你的观点。

10.辉煌奇迹——创新在前进之中

(一)开创一条全新的社会道路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说明了什么?它主要得益于哪项措施的实施?

材料二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解释俄罗斯国歌重新选用苏联国歌的曲调时说:“不能用苏联的标志(如图3),那么,我们的父母就虚度了一生,生活得毫无意义了。”

(2)苏联给他们的父母带来哪些历史的记忆?举出一例说明。

(二)描绘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3)毛泽东的评论针对苏联哪一现象?把农民挖得太苦将会带来什么消极后果?

材料四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4)苏联的“五年计划”为什么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计划重点发展什么?

材料五 这是流行于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到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

(5)这则笑话讽喻了当时苏联时期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三)汲取探索实践中的宝贵财富

材料六 1991年底,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苏联国旗在夜幕中缓缓降下,一个同美国分庭抗礼四十余年的超级大国,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6)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及其最终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猜你喜欢
苏俄列宁俄国
七颗钻石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救济署借援助渗透苏俄
美国借救济援助渗透苏俄
拉美有多少“列宁”?
信与疑:鲁迅如何看苏俄
纪念列宁
哥德巴赫
最后的岁月
列宁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