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非弱势发展探讨

2017-03-27 15:39丁玲
科教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媒体话语权

丁玲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成为我国大众传媒十分关心的一个方面。媒体对农村弱势群体在近年来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行了相应的报道,但大多数时候媒介更关心的还是社会上的精英阶层,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怀程度不够,没有积极发挥媒体的相应作用。本文对媒介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的相关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利用媒体给农村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农村弱势群体 大众传媒 媒体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8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urvival of vulnerable group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hina's mass media. The media made the corresponding reports on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in recent years in the media, but most of the time was more concerned on the social elite, the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concern and care is not enough, not actively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of medi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the media to focus on the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Keywords rural vulnerable groups; mass media; media; discourse power

0 引言

弱势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一类人,尤其是当前的农村群体,他们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面对很多侵害时没有办法保护自己。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大多数通过对各种事件进行报道,从而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事件的重视程度,从而给弱势群体更多的保障。媒体是对社会新闻进行传递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监督工具,媒体应该作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进行发言的载体,要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畅所欲言的空间。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媒介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社会经濟发展的其他部分,就社会阶层而言,媒体更关注社会的精英阶层,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因此使得农村弱势群体的各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已经失去了话语权。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给他们更多的话语权,是媒体应该要承担的责任,也是媒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贡献的一个直接表现。

1 农村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话语权指的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个主体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观点的一项基本权利。在话语权建立的过程中,除去知识体系这一要素之外,大众传媒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不仅是各种信息传递的载体,更是大众话语权的载体,对应在农村弱势群体上,他们要掌握话语权,指的是他们能够借助媒体对各种国家事物、社会事务进行关注,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很明显,当前大多数的农民都没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对国家事物、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即使有一定关注,但也没有机会能够将其表达出来,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话语权缺失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乡二元式结构以及社会的分化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加深,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快,使得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这是直接导致农村弱势群体失去媒介话语权的原因。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落后,而且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谋求利益成为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很多媒体发现城市中的经济利益更大,于是将重心倾向于城市,比如当前很多媒体都对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进行关注,如明星、白领、精英人士等,而对农村的弱势群体关注不多,这种强势报道与弱势忽略之间的关系还逐渐演变,使得农村弱势群体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自己的利益诉求更得不到保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就逐渐失去了话语权,没有权利将自己的诉求以及各种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1.2 受媒体市场经济效益为主的理念的影响

媒体与资本之间的结合是传媒行业逐渐实现市场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媒体和广告商都开始重视经济效益,因此使得媒体和广告商都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很多媒体将报道的重点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新闻价值取向上一向强调主旋律报道的做法,对我国的农村弱势群体的权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弱点,比他们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也不是媒介的主要消费者,因此媒体不会将精力花费在农村弱势群体身上,他们的话语权就逐渐被边缘化。

1.3 技术方面的原因

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的报纸传媒到现在的网络媒体,传媒行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传媒行业的发展主要是以媒体经营集约化为标志的。在当前的转型过程中,传媒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农村的弱势群体自身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多人根本接受不了新鲜的媒体形式,比如有的偏远农村地区,几乎没有网络,导致当地的人对外界的情况不了解,生活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他们也不能够通过媒体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逐渐失去了话语权。

2 农村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非弱势发展策略

大众传媒通过对各种新闻事件的报道,达到传递信息、监督社会的目的,但大众传媒本身也是人们表达观点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农村弱势群体,大众传媒应该要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为弱势群体提供发言的渠道。

2.1 利用大众传媒构建农村弱势群体媒介话语表达空间

大众传媒本身具有社会公共空间传播职能,这种职能就能很好地为农村弱势群体服务。首先,大众传媒应该要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对弱势群体在当前的背景下的需求进行关注,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利用传媒的传播优势,为弱势群体提供发表意见的渠道,而且应该要积极发挥媒体的导向功能,使得弱势群体的心声能够得到有效表达。其次,大众传媒应该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要对当前农村的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真实的报道,使得政府以及社会群体能够对农村的弱势群体有更多的了解,能够给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关怀。媒体想要实现推动民主进程的功效,就应该要发挥监督社会的责任,为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人士都提供一个自由表达声音和想法的平台,尤其是对于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诉求不能表达的弱势群体,应该要积极主动地对其进行关注,了解他们的处境,帮助他们表达诉求。第三,大众传媒应该要转变传统的利益追求目标理念,构建全新的新闻价值观,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构建起顺应民众呼声和保护农村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舆论阵地。在农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中,大众传媒也应该要扮演良好的互动角色,建立完善的农村弱势群体的问题反馈机制,坚持用一种公正地态度对弱势群体进行保障,尽量不要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做到公平、公正地报道。此外,大众传媒在为弱势群体构建话语空间的时候,媒体本身应该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以及综合性,使得媒体传播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求。比如大众传媒在对各地农村的经济状况进行报道的时候,要根据各地的语言差异,确定语言传播形式,使得媒体的报道内容能够被当地更多的百姓接收,为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提供基础。

2.2 增强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的媒体在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应该要尊重客观事实,而不应该只是代表某一个群体或者政府。大众传媒是社会强势群体中的一员,在完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的过程中,传媒应该要摒弃传统的将农村弱势群体置于主流社会群体相对立的位置上这一理念,停止长期以来对弱势群体进行的显失公平的负面刻画,要给整个社会传递一种正确、真实的农村形象。因此,从媒体的角度着手,应该要将重点放在提升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方面,使得大众传媒能够有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就当前关于农村弱势群体的发展状况的报道,应该要坚持真实应对、不回避的态度,有助于实现媒体自身形象的恢复性塑造,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对社会上的精英阶层进行报道,从而能够对社会上那些有价值的事件进行报道,并且以此为基础,按照多样化原则对农村以及农民进行更多的报道。比如电视媒体可以设置更多与农村有关的节目,比如与农村的生存、农民的生活、娱乐等相关的节目,都是对农村以及农民的真实状况进行展示的一个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要保证各种素材的真实性,大众传媒的工作人员应该要深入到基层,确保各种素材的真实系,从而能够积极发挥媒体的正面、积极的形象,提升大众传媒的行业形象。

2.3 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

媒体的传播是双向性的,媒体在积极保证农村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的时候,也应该要给农村的弱势群体更多的教育,使得他们自身能够提高文化素养,能够知道利用媒体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要让农村弱势群体明白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能够通过媒介对这些事件进行曝光,明确自己要利用媒体对自己的什么权益进行维护,并且利用媒体督促相关的职能部门对问题进行解决。所以,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是保证弱势群体的话语权的根本途径,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也需要借助媒体的力量,比如媒体可以在农村集中开展相应的讲座,以一种通俗化的方式对各种媒介知识进行讲解,从而使得弱势群体能够对自己的权益进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媒體应该首先要鼓励弱势群体改变传统的思维,能够通过媒介传播自我心声,并且能够主动掌握各种先进媒体的使用方式,比如学会使用网络,从而能够利用网络媒体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想法。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村弱势群体应该要对各种新媒体进行了解,从而借助新媒体实现与政府以及社会的互动,发挥自由的言论。比如有的农民在积极学习之后学会使用网络,并且开通了微博账户,对农村地区的一些问题进行报道,有助于社会监督各种问题的解决,保障了自己的基本权益。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的大众传媒在对各种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比较关注社会的精英阶层,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度不高,尤其是农村的弱势群体,在媒介上更是没有话语权,使得自己的各项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对此,要积极加强媒介的重塑,使得媒介的工作人员能够改变传统的观念,给弱势群体更多关注,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更多表达心声的机会,确保农村弱势群体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宫慧娟,马妍妍.我国弱势群体的媒介地位与话语权维护[J].青年记者,2010(21).

[2] 赵凌晖.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嬗变[J].新闻世界,2011(9).

[3] 梁发祥.农民媒介话语权的缺失及原因探讨——兼谈大众传媒在农民媒介话语权回归中的作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媒体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