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转课堂在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7-03-27 13:53张周天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学互动翻转课堂

张周天

摘要:该文基于对翻转课堂的特征分析,阐述了目前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从课前自主学习设计、课中交流研讨设计和课后教学评价设计等方面梳理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互动;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3-0155-02

1 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以录制的微视频或网络资源为载体,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知识,课堂上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疑点难点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运用,从而充分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通过互联网视频和其他资源进行转换和拓展,颠覆了课上课下顺序,采用课下自主学习、课上合作交流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2 翻转课堂的特征

2.1 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的改变

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灌输者和课堂管理者,翻转课堂中教师扮演的是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从传统的教学 “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练习”翻转成“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探讨”的模式。在翻转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不间断的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新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因此,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高度参与的课堂的主角。

2.2 教学资源呈现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资源主要以教材或制作开发的PPT 课件为主,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为教学视频、交流互动平台等信息化资源。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教学视频通常以微课的形式呈现,一个视频的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使学生学习在较为轻松的学习场景中实现,学生可根据自己个性化学习需求控制视频进度或反复观看疑难知识点。同时,还可通过交流互动模块的设计,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总结学生共性知识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准备。

2.3 重构学习过程与教学检验

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在师生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传递,同时学生将外界知识和技能转化成内部知识实现吸收内化。在翻转课堂模式下,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学习完成的,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挖掘知识的动机和热情,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重新构建。然后通过课堂教学更容易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学习完成后,一般情况下视频结束前会留下几个知识理解的小问题,启发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判断。如果学生还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可再次对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进行沟通解答。

3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基础差异大,难以因材施教

该课程主要面向的是一年级新生,学习者来自全国各个不同的地方,由于区域发展和信息化的不平衡性,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很大。城市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明显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课程内容太浅,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在传统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不能针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效果不近人意。

2.2 教学活动交互性不强,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讲授时间偏长,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交流互动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少,学生无法在任务完成和问题解决中提高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采用机械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先操作演示,学生再上机练习,单一通道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2 教学软硬件配置不高,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覆盖面广,大多是多个班一起合班上课,班级容量大,教室面积大,尽管采用了大屏幕教学,但也存在着距离教师远的学生听不清、看不清,特别是在操作演示时,教室后面的学生基本看不清教师的操作过程。同时,在上机时,也存在班容量大在,学生人数多,教师不能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的问题,可以说,计算机教学软、硬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大程序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4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案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普通高校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职业技术课。学习对象是普通高校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7-20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具备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下面,以“EXCEL图表应用”这节课为例,将翻转课堂理念应用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

4.1 课前自主学习

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首先要创建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通过创建知识地图,罗列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让学生对课程脉络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其次,遴选适宜的微视频课程、PPT、自测试题等,部署在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上,学生可在线学习或下载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对知识地图设置链接,点击知识地图中的知识点,就自动打开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资料的选择要求短小易读,且可实现停止、快进、快退等功能 ,在学习过程中穿插习题,通过自测练习巩固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将出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整合问题后,采用在线解答或在课堂上集中解答的方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针对性。

4.2 课中交流研讨

课前学生已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课上则通过群策群力的小组研讨和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遴选出共性问题及关键及问题,供学生讨论。如Excel绘制图表有哪些步骤;如何重新选择数据源?如何使用绝对地址?如何应用数据透视表等。讨论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确保每位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完成后,每个组派学生代表通过软件演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交流学习体验,教师进行总体点评与总结。最后,布置下一轮的自学任务。

4.3 课后评价反馈

课后,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将共性问题制成视频或文稿形式上传至学习平台,作为学习资料。同时将学生提出的巧妙的操作思路制作成问题小锦囊,学生的学习时长、交流贡献可赢取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打开小锦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互动交流的能动性。如果学校没有网上教学平台的支持,也可通过微信、QQ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如在QQ中建立讨论组,或在微信中建立微信群,学生可反思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继续与同伴或教师讨论交流,利用拓展资源继续学习。教师可观察学生在群中的表現,通过发言量、智慧贡献程度等定期评选优秀学员,激发学生学习反馈和贡献的动力。

信息时代,翻转课堂作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得到大家的认可。通过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来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因材施教,可有效提高教学中的互动性,从而改变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 (2):55-61.

猜你喜欢
教学互动翻转课堂
教学互动与人的社会化训练
“九步五必做”教学法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语文教学中的互动
对信息化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