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之我见

2017-03-27 11:26彭和平
新课程·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有效学习德育渗透高中历史

彭和平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源中学)

摘 要:历史课程是国家为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而专门设置的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进行。学习历史的真实目的是指导学生“以史为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中作为历史教育教学的关键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使命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历史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贯彻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以历史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为基本出发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专业思维和历史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有效学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基本出发点,吸引学生的兴趣点,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即历史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上课过程中按照课本的目录进行讲授,在考试之前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这种死记硬背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引进德育渗透教学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四种新型的课堂德育渗透教育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音乐、视频,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这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战争结果和签订的条约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给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将领“邓世昌”的图片来增强学生的感情。接着,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教学中来,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中国人民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从而激发学生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

二、在合理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还原具体的历史场景,并在教学情境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辛亥革命》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熟读课本并且掌握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同盟会的性质和纲领,并且分析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从具体的革命事件中指导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由于本课的内容和孙中山先生有关,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一身中山服,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中山服的特点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注意点。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述三民主义的时候,联系中山服,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延伸,即“中山服袖子上的三颗扣子分别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四个口袋分别代表礼义廉耻;五颗扣子分别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宪法。”在课堂结尾指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联系孙中山的人格魅力,讲解他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启发和引导。设置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升了历史思想素养。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德育渗透

合作学习虽然一直被社会和学校所推崇,但是真正落实的并没有多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讲授后学生做课后练习,考试之前进行死记硬背。这种传统的历史教学和学习方式已经扼杀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其实归根结底,是不愿意背诵历史。而在新课标上面,在合作学习渗透进德育被放在了重点的位置。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孔子与老子》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孔子和老子的重要思想,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并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在每个小组设置一名组长,配合教师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在黑板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问题,即“孔子和老子的重要思想有哪些?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部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上的知识,尝试着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内部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有哪些消极之处呢?他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来分析这些具体的问题,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之后,在课堂的结尾给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给学生详细解说“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际交往原则”,指导学生在实际的为人处世和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学习孔子留给我们的重要思想和理念,不断完善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德育渗透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四、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渗透

无论学习哪门课程,都是需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样,在学习高中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加强思维模式的转换,促进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高中历史必修二(岳麓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我国農业的起源,我国早期的农资源和进行农耕的工具,“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水利设施的发展完善过程和小农经济的经营特点和模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本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水利设施的发展状况,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思想上进行引导,给学生讲述“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我们现在生活的基础就是农业生产给我们提供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农业的成果,从而珍惜我们的生活。”在历史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德育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整体素养。

在高中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德育渗透为基本的出发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新课程导学,2012.

[2]刘淑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有效学习德育渗透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文综学科学习方法的中学生视角分析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有效学习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