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
摘 要: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当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自学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顺应了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学生自学的可行性
目前的高中信息技术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教学方面没有太复杂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老师的讲解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都是靠学生自学完成的。如今的计算机教材内容详细,步骤也详细,高中学生也具备了上网的能力。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学是完全可行的,而且大量实践表明,高中信息技术课宜多采用任务驱动学习、协作式学习、自主性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而自学也正好符合了这个教学要求。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虽然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课程,很多学生不明白要学习什么,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因此,就算具备自学能力,也不知道从何做起。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走弯路,空有学习能力而无发挥之地。同时,老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教学“如何获取网络信息”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如“针对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操作步骤,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并且将其下载下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教材去寻求解决答案。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其整理下载好的素材,生成Word文档;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学会下载或者查找就行。
2.使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明显,自学能力的差异也相对明显,有的学生只用十分钟就能完全掌握教材的知识,而有些学生一节课甚至十节课也不能够掌握基本技术。因此,老师应当将学生分组,可以两个两个一组,相互帮助,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两两组合的时候,尽量拉开两人之间的水平差异,一个能力强的学生搭配一个能力差的学生,这样才能达到分组合作的教学目的。除了帮助后进生提高自学能力之外,有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例如,在教学“多媒体信息的表达和加工”这一章节的时候,学生要是独立完成就会耗时耗力,有的时候还不可行,这时,老师就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几组,每四个学生组成一个组,然后给每个组布置“制作幻灯片”的任务,这样两个学生负责上网搜集素材、下载资料,一个学生进行幻灯片版面设计,另外一个学生则负责集成作品。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同时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也能一起想办法解决。这种相互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率。
3.拓展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按需学习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前半节课,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后半节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拓展学习。例如,在教学“信息加工与表达”这方面内容的时候,涉及很多的操作界面,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后半节课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界面,如,Powerpoint界面、Excel界面或者Word界面等进行自学。课下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老师再给予一定程度的帮助,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學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学习,掌握了实用的知识,也体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要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相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信息技术老师应当加以重视,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润生.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学习的研究[J].学周刊,2016(21).
[2]贺宝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J].网友世界,2014(3).
编辑 高 琼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