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园霸凌说“不”

2017-03-27 14:32
现代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霸凌暴力校园

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始末

2016年12月,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被众多网友转发。文章作者是一位母亲,儿子斌斌刚满十岁,就读于北京中关村二小,最近遭受校园欺凌,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并引发急性应激反应,而涉事学生家长和校方对事件的处理态度令其失望。文章受到网友的热烈响应,一时间,“校园霸凌”这一话题被送上风口浪尖。

文章以自述形式还原了作者所了解到的事实。

11月某日,斌斌课间去厕所小便,随后两个经常欺负他的同班男生跟了进来,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XXX,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另一个男生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一个垃圾筐,正砸在斌斌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钟。

斌斌在厕所受欺负后,回家出现了入睡困难、易怒、极度需要陪伴、情绪激动等症状,并且在12月2日被诊断为“急性反应过激”。

事发后第二天,斌斌母亲带孩子去学校和老师、涉事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两个学生都对前一日发生的事供认不讳,但扔垃圾筐的学生家长“只是愤愤不平地给我们口头道了个歉”,后来还在电话里表示:“这么点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地闹到学校去,我去给你说声对不起,你还不满意吗?”另一学生的妈妈更是以自家孩子只是一名目击者,与事件无关为由拒绝道歉。

老师当天没有发现情况,得知此事的第一反应是问斌斌:“发生这事你怎么不告诉我呢?我在做课间操时看见你,也没发现你有什么不对劲啊?”并简单地将此事定性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学校还曾屡劝受欺负孩子的家长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相关诉求。

此事经网络传出后,引起众人关注,其中包括与斌斌同校的学生家长。这时,有人发现不止斌斌一人遭受过欺凌。

据斌斌同班同学的家长介绍,事发当天,堵住厕所门的孩子叫鹏鹏(化名),扔垃圾筐的果果(化名)是鹏鹏的好友。“可能是因为斌斌是班级的体育委员,因而管鹏鹏的时候比较多,两个人有过矛盾。之前,鹏鹏给斌斌起过外号,还欺负过其他同学。”另一名家长也证实鹏鹏曾欺负过其他同学:“我孩子回来跟我说,有时候鹏鹏会用拳头直接砸其他孩子的头。”

中关村二小也向媒体披露了事情的基本经过及调查情况,认为涉事的三名学生属正常的同学关系,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该“偶发事件”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的行为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

不容忽视的隐痛

虽然校方予以了否认,但事件的持续发酵无疑让“校园欺凌”一词再次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帧认为,校园欺凌已经影响到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受害者往往会自我认知消极,缺乏自信,自我评价比同龄人偏低。这种自信心、自尊心的缺失可能会伴随一生,严重的会出现自杀和报复社会的倾向。而施暴者有盲目的优越感,缺乏理智,脾气会越来越暴躁,严重的会造成心理扭曲、变态,形成成年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有的甚至会诱发犯罪。

那么,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它与嬉笑打闹、恶作剧之间有无明显界限呢?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褚宸舸认为,同学纠纷、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三者是渐进的过程。

校园欺凌也叫霸凌,它是指自觉的、故意的、重复的攻击行为、操纵行为或排斥行为。偶发的同学之间的恶作剧、开玩笑不是重复的、故意的、自觉的,一般不认为是校园欺凌行为,就是一般同学间的纠纷、矛盾。校园暴力,通常比欺凌造成的伤害程度深,一般来说违反行政法,比如治安管理处罚法或刑法,或者行为主体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实际上已经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或者财产比较重大的损失。

2016年4月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曾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看来,通知没有强调行为的重复性,所以涵盖范围更为宽泛。她说:“我赞成这种提法。因为有些即便是单次的行为,也会对受害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所以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它的重复性。只要发生了故意欺负其他同学的行为,给其他同学造成了伤害,根据《通知》的定义,都应该列入校园欺凌的关注范畴。”

由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认知,不少校园欺凌事件会升级为校园暴力,甚至引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據最高法的统计,2013年到2015年,我国审结的100件校园暴力案件中,针对人身伤害的暴力占比88%以上,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高达67%。

2016年4月23日凌晨,山西省绛县一名15岁的少年张超凡,在网吧被多名同学殴打长达4小时,最终被活活打死。据目击者称,张超凡被殴打的起因,是因为同学让他买东西,“他没带钱,买不成,就被打”。据张超凡的母亲说,事发前,孩子休学在家。家人一直以为他不愿意去学校,是因为调皮捣蛋。事发后才知道,原来他在学校一直被欺负。

未成年人死在同学的拳脚之下,让人震惊而惋惜。最高法关于校园暴力刑事案件的统计报告显示,从涉案阶段看,小学生占2.52%,初中生最高占33.96%,高中生占22.64%。

最高法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代秋影认为,这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密切相关。青春期少年由于生理发育等客观原因,攻击性较强,冲突事件的引发多少基于情绪而非基于利益。加之,青少年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同情心和控制力,因此校园欺凌事件和冲突的后果,特别是对受害人的心理伤害巨大。

如何判断孩子被校园霸凌

2016年11月,我国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从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三方面,来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12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又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明确将重点督查治理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等。

然而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困难重重。最大难题是:关于何为“校园欺凌”,并没有统一的、硬性的标准。所以,除了媒体曝光的一些极端例子、暴力事件外,大部分的校园欺凌较为隐蔽。“校园里,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小矛盾、恶作剧总是有的,定性为‘欺凌好像言重了吧。孩子们往往是上一分钟在打架,下一分钟又像没事人一样。”采访中,不少中小学老师都表示“校园欺凌”在实际情况中很难界定。“而且,由于受虐对象的耐受力不同,同样力度,对体弱多病或心理脆弱的学生而言,就可能造成重伤致残或精神失常,甚至自杀的严重后果;而对皮糙肉厚、没心没肺、自我消化能力强的孩子,啥大的影响都没有。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己所欲,也请勿施于人,因为个体情况不同,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想当然。”

然而,正是在界限模糊以及“孩子不懂事,闹着玩”的表象下,一些看不见的“伤痕”被想当然地忽略或者回避了,给遭遇欺凌的孩子蒙上了心理阴影,造成成长中的创伤。

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中有一个细节,在此事发生前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两个男生就给斌斌起了侮辱性的外号,并以推搡踢撞的形式欺负他,而家长和老师都未发觉。如果这些端倪能够尽早被觉察,说不定斌斌就不会遭受后来如此严重的创伤了。

或许有家长问,如果孩子自己不说在学校受欺负了,我们怎么能够知道呢?

其实,及时觉察校园霸凌事件,家长真的还可以做得更多。如果您的孩子回到家出现了以下现象,您就要格外留意了:

1.突然不愿意上学了

原本不排斥学校、成绩不错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并不是他厌学了,而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他头疼、不愿面对和难以处理的事情。

2.无端的情绪变化

孩子回家后经常闷闷不乐,原本活泼开朗的他突然变得情绪阴晴不定。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向您寻求帮助的信号,您可以提供一些可行方法帮他走出困境,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把同学请到家里聊聊天,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否需要家长干预。

4.孩子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

有些孩子放学回到家浑身脏兮兮的,脸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可孩子却一口咬定說是自己不小心摔倒了。

5.性情变化,行为异常

孩子的情绪突然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发他的激烈反应。另外,他变得特别黏人或者变得胆小怕事,总从梦中惊醒,这时您就该去学校了解了解情况了。

孩子被霸凌后,家长怎么办

孩子要上学,而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全天候地陪在孩子身边。下面这些做法,是您现在就应该教给孩子的: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校园霸凌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知反抗的孩子身上。

所谓“吃柿子专挑软的捏”,如果被同学欺负而不知反抗,只是一味地自我怀疑,那么就会增大被欺负的可能性。很多情况是,有些家长经常打压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顺从,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很有可能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相反的例子是,很多男性回忆自己学生时代遭到同学挑衅的经历,当时他们鼓起勇气揍了回去,让同学不敢欺负自己。这种做法虽不提倡,但简单粗暴地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不是好欺负的!这种信号往往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欺凌。此外,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如文中案例,那么家长就该在孩子被欺负时亲自出马,采取行动,要求学校和老师有所作为,不能听之任之。

2.用有益的人际关系来对抗人际孤立和霸凌

容易遭受校园霸凌的,还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在一些案例中,确实有学生有能力鼓励和影响同学们孤立和排挤某一个孩子,但也会有学生对被欺负的一方报以同情和善意。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这对校园霸凌的影响能产生很大的缓冲作用。

如果千防万防,孩子还是遭遇了校园霸凌,家长也不要慌,下面这几点将会帮助您:

1.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如果孩子愿意给您讲述霸凌发生的始末,您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孩子谈论受害时可能是平静的,也可能是恐惧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作为一个能够帮助他的成年人,您都应该很好地倾听并做出回应,让孩子知道事情是完全可控的。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边,支持他。您的坚定可以帮助孩子镇定下来,这意味着你们将开始一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2.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会让孩子误以为发生霸凌事件是自己有问题,从而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中。对孩子表达共情是很有帮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不是成长中的“常态”,您对他所遭受的经历感到痛心。

3.接纳,父母绝不会抛弃你

遭受霸凌后,孩子很容易出现极端情绪,比如对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很可能正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造成二次伤害。

4.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在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孩子更看重别人的关心和关爱,所以家长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您的关心、关爱。孩子越早把情绪处理好,霸凌事件对他的伤害和影响就越小,这比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另外,让孩子看到您处理此事的态度和方法,这对他来说也是学习应对问题的机会。

5.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您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您这件事。勇气对于克服恐惧、尴尬和自我怀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肯定。同时您也要肯定他:只有他愿意谈这个事情,家长才有机会帮助他,这很了不起。比较有效的表达是:“把这些告诉别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尽管艰难,你还是告诉了我们,谢谢你对爸爸妈妈的信任。”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霸凌暴力校园
反性别暴力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校园霸凌行为现状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