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霞
(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中学)
摘 要: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文化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内容。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最有力量的队伍。而在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中加强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教导学生向经典学习,夯实文化知识基础,为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做好充足的准备。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活动中要注重加强高中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坚持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依靠和精神支柱。语文则是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教育的关键所在,对于学生培养以及文化传承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发展,但相应的精神生活却日益贫乏,这深深影响着当代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使其主动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从而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让其接触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会逐渐形成个人文化的累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和文化底蕴。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增强人文气氛
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精心编排而形成的材料组合,其中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是文质兼美的传颂经典。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将授课的重点放在文化解读和文化教育上,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积淀文化。比如说,《师说》中就含有从师求学的传统文化道理,而《鸿门宴》中则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审美情感和精神追求。同时,语文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水平的一种完全诠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營造人文气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古风》《莲花》和《青阳渡》等与“荷花”联系紧密的诗词歌赋,再辅以相应的古典乐曲,尽量将学生带入到“荷塘月色”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2.积累诗词古典,提升文化素养
语言类学科的学习尤其看重日复一日地学习和积累,课堂45分钟的时间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积累诗词古典,提升其文化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爱写爱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听到的都用笔积累下来,可以将自己觉得优美的篇章摘录下来,供自己以后慢慢品读;也可以为摘抄的诗词做题解,简要介绍诗词的作者、背景和内容等;还可以在本子上写一些杂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品析诗词古典。教师要求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写一篇一到三百字的阅读感想,简介一些作品的题材、感情和追求等,然后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最后,要鼓励学生多诵读诗词经典。教师要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古诗,最好选择一些好的古诗抄写在教师后面的板报上,先让学生自读,把古诗的文字读通读准;再让学生熟读,感悟古诗的情怀和思想;然后由教师带领大家读懂读透;最后让学生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期间,举办诗朗诵等学生竞赛,通过评比,选出优秀者,营造“比读赶竞超”的良好阅读氛围。
3.弘扬传统节日,感悟民族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开发,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也是如此。结合传统节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是促进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好方法、好途径。例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有关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屈原的生平,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等,并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节日活动,如选艾叶、吃粽子、赛龙舟、咸鸭蛋等,还可以分享一些节日的趣闻,如南北方关于“甜粽”还是“咸粽”的地区差异等。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不再是冷冰冰的法定节假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在节日气氛中学习民俗文化,更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从而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精髓,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更好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生效较大,并且还能帮助师生构建更加和谐友爱的关系,促进良好班级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的形成。只有教师不断探索,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更广泛传播将成为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潘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胡林丽.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编辑 李建军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