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君霞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1
肌肉注射在临床上是十分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具有操作便捷、给药迅速、药效发挥高及应用安全性高等特点[1]。但肌肉注射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导致患者发生负面心理,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故将患者肌注时的疼痛感减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臀中肌三角法联合臀大肌连线法无痛定位后再进行肌肉注射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取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肌肉注射治疗的患者,共选取3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n=180例)与对照组(n=180例)。研究组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范围为17至72岁,平均年龄(47.38±5.23)岁;对照组中男96例,女84例,年龄范围为16至74岁,平均年龄(46.79±5.03)岁。排除存有精神、意识及感知觉障碍相关病症的患者;肌注部位合并感染、皮疹等病变的患者及近两周内进行过臀部注射的患者。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对比,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治疗中选取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连线法联合进行无痛定位,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采用坐位或者卧位,其中臀中肌三角法操作内容主要为:把手掌放置于股骨头大转子上,并把食指指尖常规放置于踝前上棘,然后将中指伸长,使三角形形成(食指、中指与髁嵴组成),将三角形中心作为无痛定位点;臀大肌连线法操作内容主要为:先在髁前上棘和尾骨之间连线,再将连线向外延伸1/3作为无痛定点;患者的肌注部位选取于臀中肌三角定位部分与臀大肌连线定位部分的相交区域。对照组选取常规肌注方法,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十字定位与臀部连线法进行肌注点的选取。所有患者的肌注治疗均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操作,注射时先应缓慢注射,待患者适应后再匀速注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肌肉注射治疗期间的疼痛情况;患者的疼痛程度均通过马克盖尔评分法进行评定,其中患者肌注期间出现剧烈的疼痛,判定为5级;肌注期间疼痛比较剧烈,并伴有恐惧感,判定为4级;肌注期间疼痛一般,并感觉痛苦不适,判定为3级;肌注期间疼痛比较轻微,感觉不舒服,判定为2级;肌注期间存有痛感,而不显著,判定为1级;肌注期间未感觉到疼痛,判定为1级。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通过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测结果用(%)表示,如果(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通过肌肉注射治疗后,对患者肌注期间的疼痛分级评价对比显示,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肌肉注射相关技术不断的发展,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临床应用频度仅次于静脉滴注给药[2]。但在患者的肌肉注射给药治疗过程中因其为一种创伤性操作及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患者产生程度不一的疼痛感,不仅会对肌注治疗的顺利实施造成影响,且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明显的恐惧感,影响其临床效果,故给予有效的无痛定位注射尤为重要。
臀大肌连线法与十字定位法是传统的无痛定位方法,患者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定位后肌注,通常能够将疼痛感减轻,但肌注中常常也会有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在本研究中给予患者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
连线法定位肌注对比显示,研究組肌注期间的疼痛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连线法定位的消化更为显著;主要考虑为臀中肌组织中的神经及血管均比较少,且脂肪层薄弱,注射损伤可能性比较低,而避免相关疼痛发生;同时臀大肌组织中的也只有少量的神经及血管,并能通过触摸观察的方式对相关结构进行明确,而两种方法联用能够提高无痛定位点的选取精准性,从而使肌注疼痛感减轻[3]。
综上所述,在患者的肌肉注射治疗中采用臀中肌三角法与臀大肌连线法联合进行无痛定位,能够使患者肌注时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龚萍,黄俭强.无痛点联合定位法在臀部肌内注射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829-2830.
[2]刘小平.成人臀部肌肉注射无痛点新定位法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2(2):157.
[3]韩芳.肌肉注射无痛定位点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