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

2017-03-24 08:35黄仁华
考试周刊 2017年53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学困生教师

黄仁华

(宁化县泉上初级中学 福建 宁化 365400)

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探讨

黄仁华

(宁化县泉上初级中学 福建 宁化 365400)

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掌握方法,了解其不足与局限,从而设置对应的引导与分配管理,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成效。

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过于形式化,而缺乏实际价值的体现。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会安排对应的环节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与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教师抛出的问题做相互沟通,最终讨论出问题结果。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各持己见,缺乏真正的交流沟通,不能有效的做到取长补短,部分学生保持沉默与不参与的状态,只是小组中个别成员的自说自话。甚至有的小组讨论成为学生讲闲话的机会,根本没有围绕问题在讨论。这样就会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没有发挥实质性的教学价值。

(二)教师对小组合作缺乏有效监督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部分教师放任自流,并不管学生的小组合作过程,只是在一旁等待,缺乏必要的引导与秩序维护。也有部分教师就待在一旁自我休息,完全不顾及学生的讨论学习情况进展,只是在小组讨论之后随意地点个别小组学生回答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与监督控制作用。

(三)学生参与度缺乏平衡性激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乏应有的均衡讨论氛围,甚至会形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弱势群体”。有的学生或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因素,不愿意在群体中发言与表达自己;或是自身思维能力不及,不懂得如何讨论沟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思路,导致没有能力表达自己,只得在一旁听或者安静地待着;或是认为小组讨论自会有能说会道的同学去发言表达,退而求其次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任交给他人;又或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同学过于强势,其他同学在表达中受到他们的压制与否定,从而导致其形成一种回缩的状态。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平衡的状态,与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调动与安排有一定关系。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热情有时也较为缺乏,缺乏主动合作的精神,更多的是表现自己或者隐藏自己,缺乏友好的倾听习惯与分享习惯。优等生思维敏捷反应快,更多地占据主动权,甚至会为了尽快获得最终答案,不顾及学困生的参与度与理解度,因此容易让学困生在小组讨论中处于沉默被动的状态。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对策

(一)合理分配小组

要保持各小组相对势均力敌的状态,同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相容性,保持相同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目标,避免在小组分配上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要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例如主持人、检查监督人员、记录人与发言人等,让每个学生能够有充分的价值体现,设定对应的职责划分,让其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感。甚至需要让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进行轮岗,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将小组成员之间编号,教师随机的报出每次小组讨论中每个编号对应的职位,进行随机性和轮换性的组织。主持人需要做好整个小组学习状态的推进;检查监督人员需要做好学习情况与个体参与情况的督促检查;记录人需要做好讨论每个环节的推进情况记录;发言人主要是做最后讨论成果的汇报。

(二)合理设置问题

要明确讨论问题的内容,避免模糊不清的问题,要确定问题的清晰指向性。问题要难易适中,适于讨论。可以进行问题组合式的处理,从易到难设计2~3个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各水平学生的参与,保证参与的信心,同时达到一定思维能力的拔高效果。问题之间要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这样可以达到一种思维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复杂问题是简单问题的积累提升而成,从而逐步消除学生在处理复杂疑难问题上的畏难情绪。问题要有一定的拔高性,避免过于简单,这样才能有利于讨论价值的发挥,防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压制。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依据教学资料做出综合分析判断。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河流》这一节时,我国各大河流区域(重点是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设置河流存在的忧患与优势、具体原因情况分析以及治理措施与开发方向等循序渐进的问题,并具体到可以想象落脚的信息背景之上,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体会与信息积累情况来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合理开展分层教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依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日常要做好师生互动交流,同时也依据考试作业情况来对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与优等生,要记忆留心,其他学生则全部归于中等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心中就有了优等、中等、学困三级学生的划分,然后便可以依据不同学生情况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总体方向是鼓励各层次学生,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优等生而言,适度地提升教学要求,让其感受到一定挑战意识;对于学困生而言,则是更多的鼓励,让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避免畏难情绪的产生,多夸赞其闪光点。在教学目标中则需要依据不同学生情况进行对应学习目标的分级设置,对于优等生需要设置较难的问题,中等生则设置适度拔高的问题,学困生则设置普通问题,保持相对和缓的拔高处理。通过以上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锻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学习需要合作分享与讨论来获得,独立的思考能力虽然很重要,但是毕竟存在局限性,合作学习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让信息得到流通与推敲。

[1]田国庆.初中地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J].速读(上旬),2016,(7):365.

[2]赵齐新.初中地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1):142.

[3]朱爱云.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5,(19):122-123.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学困生教师
最美教师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教师如何说课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