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培养方式探索①

2017-03-24 08:35许晓琴凌福林
考试周刊 2017年53期
关键词:模具加工技能

许晓琴 凌福林

(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培养方式探索①

许晓琴 凌福林

(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面向“中国制造2025”,以模具专业为例,探索了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重组模具专业核心课程,增设物联网与信息通讯技术课程教学,组建模具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校级精品课程,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工学结合“学用合一”的教学方式以及毕业设计、企业学习及“预就业”一体化等新模式。

智能制造;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物联网

一、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加工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是通过物联网、通讯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将设备通过数据连接起来,在工厂内和工厂间连成一个大整体,在制造自动化的基础上形成制造智能化。智能体现在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上。智能工厂是通过智能化的生产系统、生产过程和网络分布式设施实现的。我国的模具工业从总体上看,无论与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2025”时代需求,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缺乏大批高素质的模具人才。

二、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培养目标

模具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多门学科,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要求较高。要培养系统掌握材料、成型、加工及控制技术,能在智能制造平台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的专业人才任重道远。模具工业的岗位需求很多:模具设计、模具开发、模具维修、CAM/CNC工程师、数控编程、数控加工、产品造型和其他管理、技术人员等,而目前大多数毕业生都需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满足学生对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冲压和塑料成型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新技术了解和掌握的愿望,同时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探索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化与制造工业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智能制造基础、加强制造业国际合作、重视产品质量与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作重点是整合并重组模具方向专业核心课程、简化理论知识、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中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素质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拓展技能等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模具工业发展需求。

工作创新点是增设以太网等现代网络课程和加大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培训力度,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整体水平,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与语言基础、网络能力外,还应具有主流软件的读识与开发能力,制造业的数字经济能力,跨学科的产品开发及项目管理能力,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创新开发能力。

三、基于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培养计划

智能制造平台的模具人才不仅要系统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扎实理论基础,了解模具行业的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创新思维,具备CAD/CAE/CAM一体化应用能力,还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尤其要掌握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等。

(1)为简化理论知识体系,整合并重组模具方向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专业素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拓展技能等四个教学模块,注重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模具工业发展及大学生就业需求。

专业素质技能教学模块,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增设学业导师进行入学指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大学生创业训练等活动,并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构建立体化、多层次的专业素质技能培养体系。

专业基础技能教学模块,整合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形成识图与绘图课程。整合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热处理,形成模具材料选择及成型方法课程。整合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加工操作技能实践、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形成模具设备的传动与控制、模具零件的加工等课程。

专业核心技能教学模块,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钳工工艺学、PRO/E、UG、MasterCAM等课程,突出模具设计基本技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开设数控编程与加工、快速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等突出模具零件数控加工和装配技能的培养。

专业拓展技能教学模块,开设设备工程管理、产品市场营销、创新和创业等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素质、技能和专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2)增设物联网等现代网络课程教学,物联网能够实现管理级至现场级的数据传输,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关键。学生在掌握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以及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关注物联网应用中的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重视智能制造基础培训。

(3)加大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及考证,使学生掌握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及使用维护的基本常识,胜任智能制造平台的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护工作。

(4)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打造工学结合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开展“学用合一”工学联合教学,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提升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和模具中心(或模具企业)联合开展模具专业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参与具体任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了解和掌握系统开发流程,积累项目研究的专业基础和技术能力。

(5)在模具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实训和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为学生实践操作创造条件,进行顶岗实习或生产工程培训,使学生提升相关岗位的技术能力,实现理论与工程“零距离”对接。学院把毕业设计、企业学习及“预就业”提前到第七学期统筹安排,学生也可以根据就业意向、就业单位的实际项目进行调整,到实践中磨炼并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能力与企业需求接轨,有利于学生就业,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直接与企业需求融合、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

(6)构建适应智能制造的模具人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校、企业和师生共同参与的监控体系,建立技能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采用过程考核与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进行综合性考核。

四、结束语

模具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系统工程,面向“中国制造2025”,整合并重组模具方向专业核心课程,增设物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课程教学,组建模具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校级精品课程,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工学结合“学用合一”的教学方式以及毕业设计、企业学习及“预就业”一体化的新模式。让学生带着课题参与企业运行,获得专职指导和综合能力提升,实现办学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推进网络信息技术化与制造工业智能化的深度融合,强化智能制造基础。

[1]程晓蕾.智能制造工业4.0体系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2015,(3):50-51.

[2]李卫民等.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模具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26-27.

[3]石凤健等.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跨学科模具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5):141-143.

[4]柳亚输等.基于岗位群和学生特点的模具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2):57-58.

① 2015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PPZY2015B123”。

猜你喜欢
模具加工技能
高级技能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擦擦模具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