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初探

2017-03-24 00:05熊瑛李荣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突聋突发性耳聋

熊瑛 李荣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1]。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与血液循环障碍学说等,且前者在青少年中占主导,后者为中老年人占主导[2,3]。临床治疗突聋的方法较多,如采用扩血管剂、抗凝剂等药物治疗以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内耳血液循环;采用抗病毒药抑制感染;以及采用高压氧恢复螺旋器与听神经因缺氧原因而致的损害。但对突聋症状的缓解很难作出明确的解释,因为该病患者即使未做任何治疗,自行治愈的可能性也达到40%~50%[4],而且由于疾病很少涉及鼓膜、中耳结构的改变,局部取材对疗效判定的价值不大,因此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收集病例以验证其临床疗效。本研究对突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在突聋指南推荐用药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单药治疗与疏血通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诊断标准[1],即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内,且在2个及以上相连频率的听力下降≥20 dB;②单侧耳聋;③无既往耳病史;④未使用过耳毒性药物;④无噪音接触史;⑤对本研究各项检查及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外耳、外耳道、鼓膜病变;②其它原因诱发的耳聋;③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出血性疾病、精神疾病等;④妊娠、哺乳妇女。

1.2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0月确诊为单侧突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7~74岁,平均49.5±7.4岁;病程2.5 h~16 d,平均2.2±1.7 d;突聋分型:高频下降型23例、低频下降型19例、平坦下降型12例、全聋型6例;对照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9~73岁,平均50.1±8.2岁;病程3.5 h~17 d,平均2.8±1.3 d;突聋分型:高频下降型20例、低频下降型16例、平坦下降型14例、全聋型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突聋分型、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在2015年突聋指南推荐治疗下给予两组患者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心理安抚等常规方法治疗,具体为:①低频下降型:给予糖皮质激素、5%葡萄糖250 ml+金纳多87.5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②高频下降型:给予糖皮质激素、0.9%生理盐水250 ml+金纳多105 mg静脉滴注,连用10 d。③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给予糖皮质激素、0.9%生理盐水100 ml+巴曲酶5~10 U静脉滴注,隔日1次,巴曲酶首次10 U,之后每次5 U,共5次,每次输液时间不少于l h,每次使用前检查血纤维蛋白原,如果低于1 g/L,则暂停1 d后再次复查,高于1 g/L方可继续使用,连用10 d。对照组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5314)500 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6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以10 d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后行纯音测听检查并比较测试结果,疗效判定[1]: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听力平均提高不足15 dB。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本文取全血黏度与红细胞压积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查一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观察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治疗组突聋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在治疗前、后均明显改善(P=0.000<0.05),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出现寒战1例,皮肤过敏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胸闷1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均轻微,无需停药等特殊处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1,P=0.558>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n=60)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60)

3 讨论

突聋是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发病率在0.11%左右,临床上患者以40~60岁男性居多,且多为单侧耳聋,发病时常伴眩晕、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5]。突聋的病因复杂,其中血液循环障碍是诱发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突聋患者的全身血液循环处于瘀滞状态,引起内耳位微循环障碍并可导致内耳组织缺氧发生缺氧变性,造成内耳末梢感受器不可逆损害,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6]。

目前,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是临床治疗突聋的重要原则。低分子右旋糖酐能够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凝血因子Ⅱ激活,减小凝血因子Ⅰ和Ⅷ的活性,具有增加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以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7]。邱英等[8]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聋的有效率为68.9%,与本研究相近,但其报道显示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聋的疗效不及巴曲抗栓酶。疏血通注射液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抗凝、促纤溶、降解促凝蛋白质、改善血液循环,对于治疗脑血栓、脑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栓塞、冠心病等有肯定的疗效,近年也开始应用于突聋的临床治疗。方练等[9]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突聋的有效率可达到88.0%;许元腾等[10]采用疏血通单药治疗突聋的有效率为88.90%。本研究治疗组在指南用药基础上联合疏血通和右旋糖酐,经治疗,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于邱英采用右旋糖酐治疗突聋的疗效和自愈率,并与方练等的突聋疗效接近,说明疏血通在突聋治疗中具有积极作用。

低分子右旋糖酐偶见发热、皮肤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11]。疏血通的不良反应可涉及皮肤及附件、神经、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或全身性的损害,相对多见皮疹、瘙痒、头晕、寒战、过敏样反应、发热等,且寒战为可能的预警信号[12]。而本研究可能因样本数少的原因,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需停药等特殊处理。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低下者等风险较大的人群予以重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疏血通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单药治疗,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2]赵祚,王孝辉,姚俊娜,等.疏血通注射液预防断指再植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7):12-15.

[3]田卫卿.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34-135.

[4]马小琦.尤瑞克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估[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3):293-294.

[5]Attanasio G,Covelli E,Cagnoni L,et al.Does age influence the success of intra-tympanic steroid treatment in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J].Acta Oto-Laryngologi ca,2015,135(10):969-973.

[6]应海舟,严庆丰.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13-16.

[7]Tsai HT,Hsueh N,Huang CM,et al.Intratympanic steroid injection as a first-line therapy in uremia patients with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Acta Oto-Laryngologica,2015,135(8):786-790.

[8]邱英,黄秋华.巴曲酶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6):592.

[9]方练,刘继丽,廖志苏,等.疏血通注射液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3-1834.

[10]许元腾,张榕,王瑛歌,等.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短期疗效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0(31):3715-3716.

[11]尚培薇,边兆敏,孙逊,等.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新生儿乳酸酸中毒的临床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2):325-326.

[12]姜俊杰,杨志欣,谢雁鸣,等.真实世界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在老年人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特征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1):2476-2480.

猜你喜欢
突聋突发性耳聋
《四型突发性聋患者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临床观察》摘译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突聋”的年轻人多了
突聋 三周内请务必就诊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优质护理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家教育考试的应对策略——以甘肃省为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