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单耳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声源定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7-03-24 00:05韩小泺刘梅薛静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声源耳蜗单侧

韩小泺 刘梅 薛静

我国有0~6岁听障儿童13.7万人,每年新增2.3万人。2000年,我国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检查项目;2009年,中央财政启动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连续3年每年为3000名听障儿童免费配戴助听器和提供康复训练经费,为500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补贴康复训练经费。“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聋儿康复的扶持力度,经费投入增加到了19.7亿元[1]。

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人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可以帮助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重建听觉,是他们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2]。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逐年普及,我国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年龄逐步降低,实现了对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目前,大部分听障儿童选择单耳植入,另一侧辅以助听器,而有的儿童只单侧佩戴人工耳蜗。教师在集体课教学中发现一个普遍问题,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很难准确地进行声源定向,而双耳进行听刺激对听障儿童有很大帮助[3],笔者观察分析了本园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聆听情况,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以期为基层康复教师提供参考。

1 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源定向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1:自然声测试

选择小班儿童9名,中班儿童8名,共计17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补偿范围为最适,在50 cm、1 m、2 m处进行听觉测试,给声为自然声(鼓声),测试环境为集体课、有杂音,跟踪记录情况见表1。

表1 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跟踪记录情况(自然声)

通过笔者观察,单耳配戴人工耳蜗听障儿童在集体课的大环境下聆听自然声近距离声源定位较好,聆听准确率小班66%,中班75%,远距离声源定位出现了来回张望及看前面的集体课教师而不是测试者的现象。2 m距离的小班准确率为0%,中班儿童25%,准确率均较低。

1.2 实验2:熟悉人员的声音测试

选择中班儿童9名,大班儿童12名,共计21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补偿范围为最适,在50 cm、1 m、2 m处进行听觉测试,测试声音为熟悉人员的声音,测试环境为集体课、有杂音,跟踪记录情况见表2。

通过笔者观察,单耳配戴人工耳蜗听障儿童在集体课的大环境下聆听熟悉教师的声音近距离声源定位较好,中班近距离聆听准确率达75%,大班准确率达77%,远距离声源定位出现了来回张望及看前面的集体课教师而不是测试者。2 m距离的中班儿童准确率为0%,大班儿童41%,准确率均较低。

表2 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跟踪记录情况(熟悉人员的声音)

1.3 实验3:陌生人声音测试

选择小班儿童8名,大班儿童12名,共计20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补偿范围为最适,在50 cm、1 m、2 m处进行听觉测试,测试声音为陌生人的声音,测试环境为集体课、有杂音,跟踪记录情况见表3。

表3 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跟踪记录情况(陌生人)

通过笔者观察,单耳配戴人工耳蜗听障儿童在集体课的大环境下聆听陌生人的声音近距离声源定位一般,小班近距离聆听准确率为62%,大班为75%,远距离声源定位出现了较多来回张望及看前面的集体课教师而不是测试者的幼儿。2 m距离的小班准确率为0%,大班儿童41%,准确率均较低。

通过以上实验表明,单侧配戴人工耳蜗的儿童远距离声源定位的能力较弱。

2 声源定向不准的对策

2.1 双耳配戴助听设备

很多家长认为植入了人工耳蜗就不需要其他助听设备,其实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双耳聆听的权利,更让孩子错失了聆听更多更真实的声音。双耳配戴助听设备可以让儿童具有更佳的语言辨识能力;在团体和噪音环境下有更佳的语音清晰度;排除头部影子效应,扩大收听范围;避免没有配戴耳的听力退化;具有更佳的音质等,双耳配戴助听设备儿童对声源定位更佳准确,这是单耳配戴助听设备儿童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4]。

2.2 由近及远的培养聆听意识

在康复机构,老师可以利用教室环境,让儿童学习聆听自然环境声以及音乐声,学习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的练习,由有意识聆听到无意识聆听。例如,辅课老师可以每天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孩子们进行点名练习,主课老师进行指导。可以由小环境到大环境进行练习。

2.3 充分利用家庭环境

指导家长利用家庭环境以及外部环境,让孩子学习声源定向[5]。利用爸爸、妈妈的音质不同,让孩子玩寻找爸爸、妈妈的游戏,或者在家庭中妈妈在厨房喊在客厅的宝宝。让宝宝在自然生活中慢慢习得聆听技巧。

2.4 持之以恒的训练聆听意识

聆听需要习得,在孩子学习听声音的长期过程中,聆听的学习非常重要[6]。听是一个生理过程,而聆听更多的是一个心理过程,它的发展要经过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4个阶段,这4个阶段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呈螺旋式上升。实际上就是对声音反复认识、辨别、记忆,最后形成听觉概念的循序渐进过程。最大限度的听力补偿和听力重建是康复训练的前提。

培养和建立程序:与听觉发展的4个阶段相同,聆听意识分为4段渐进的水平。第一阶段声音察觉,即儿童能感知声音的存在,是最基本的听觉水平;第二阶段声音辨别,即儿童判定听到的声音是相同还是相异,从而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听觉水平;第三阶段声音识别,是儿童能够将听觉刺激与发声客体进行标识的一种听觉水平;第四阶段声音理解,即儿童能够通过听觉理解语言的含义,是一种较高的听觉水平[7]。

通过以上康复方法,经过长期、系统训练,才能让儿童的声源定向能力逐步提高。

[1]黄丽辉.婴幼儿的早期听力诊断.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5,13(5):321-323.

[2]胡向阳.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3-5

[3]乌兰.植入人工耳蜗另侧配戴助听器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5:52-54.

[4]胡向阳.携手重建听的希望[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0,(2):13-15.

[5]林宝贵.听觉障碍教育理论与实务[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19-20.

[6]张凡.学前幼儿家长读本[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7.18-29.

[7]胡向阳.听障儿童全面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5-29.

猜你喜欢
声源耳蜗单侧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虚拟声源定位的等效源近场声全息算法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与人工耳蜗术后效果评估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人工耳蜗为什么贵
基于GCC-nearest时延估计的室内声源定位
智能自动避障与追踪声源小车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