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云
摘 要:“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在小学数学解题中运用“三十六计”,能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进而凸显数学中的问题解决策略,从中还可以窥见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三十六计”对于小学数学解题来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三十六计;小学数学;解题技巧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三十六计”相传为檀道济所辑,是古代汉族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儿童数学学习中,运用“三十六计”,能够化抽象为形象,进而凸显数学的思想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举几个例子,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擒贼擒王
顾名思义,擒贼擒王是指擒拿敌军首领,打垮敌人主力,让敌人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进而彻底击溃对方。将擒贼擒王计策用在数学解题中,就是指要抓住题目的关键句、关键题眼、字眼,通过突破关键点来理顺数量关系,进而顺利解题。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贼王”,抓住它,问题的解决就能水到渠成。
例1:如图1,将1~7分别填入图中的○内,使每条线段上三个○内数的和相等。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突破口。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中间的一个圆圈是三根线交汇的地方,其他的圆圈只在单独的一根线上。那么,三根线交汇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间圆圈中的数使用了三次,而其他圆圈中的数只使用了一次。因此,抓住中间圆圈中的数(贼王),也就算是牵住了“牛鼻子”。这里,我们不妨一一尝试。如果中间的圆圈里填上数1,那么三条线上的数之和为:1+2+3+4+5+6+7+1+1=30,所以每条线上三个圆圈中的数之和为:30÷3=10。由于中间的圆圈填上了1,所以每条线上另外两个圆圈中所填数之和为10-1=9。接着我们可以两两配对,分别是2和7,3和6,4和5。同理,中间圆圈除了可以填1外,还可以填4和7。因此,本题有三种填法。
二、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计策运用在军事上指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却不是一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假变真,由虚变实,以各种假象掩盖真实情况,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将“无中生有”运用在数学解题中,就是要善于运用假设,从虚的数量关系中理出一个实在的具体数量来。由此化复杂为简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2:水结成冰,体积增加10%,冰化成水,体积减少百分之几?
这里,“无中生有”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假设法”。假设法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十分灵活,经常在数学问题好像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让我们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欲擒故纵
所谓“欲擒故纵”,是指要想捉住他,可以故意放开他,让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进而将其捉住。正所谓“欲抑之,必先张之;欲擒之,必先纵之”。将“欲擒故纵”的计策运用到数学中来,即“以退为进”。正如著名数学家、统筹学的倡导者华罗庚先生所说,“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
四、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运用在军事上指让敌人分散兵力,歼灭敌人时不从敌人的正面进攻,而是从敌人的侧翼迂回出击。由于敌人的侧翼受到牵制,因此敌人的正面围困自然可以解除。从字面上看,“围魏救赵”即通过围魏而达到成功救赵的目的。在数学学习中,有时正向思考很难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可以从题目的侧面或反面展开思考,或许能够打开解题的另一扇窗。解题时,可以暂时避开题目的实点,从题目的虚点切入。
例4:李大妈家里有90个鸡蛋,并且还饲养了一只每天都会下蛋的老母鸡。李大妈有一个吃蛋的习惯,她每一餐都要吃1个鸡蛋,这样一天下来要吃3个鸡蛋。请你算一算,李大妈的鸡蛋能够吃多少天?
分析:这一道题类似于“牛吃草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两个难点:一是原来有90个鸡蛋,二是一只老母鸡每天都在下蛋。如果我们直面习题本身,其列式将会非常麻烦。首先是原有的90个鸡蛋,能够让李大妈吃90÷3=30(天)。在这30天中,老母鸡又下了30个鸡蛋,可以让李大妈吃30÷3=10(天)。在这10天中,老母鸡又为李大妈下了10个鸡蛋,10÷3=3……1,能吃3天还剩余1个鸡蛋。这3天老母鸡又下了3个鸡蛋,连同前面剩下的1个鸡蛋,一共是4个鸡蛋,4÷3=1……1。这1天,老母雞生了1个鸡蛋,连同剩下的1个鸡蛋,合起来是2个鸡蛋,向别人借1个鸡蛋,一共是3个鸡蛋,3÷3=1(天)。老母鸡在这一天下了1个鸡蛋正好还给别人。这样李大妈的蛋一共能够吃:30+10+3+1+1=45(天)。但是当我们采用“围魏救赵”的解题策略另辟蹊径时,其解题思路将会更加敞亮。李大妈每天吃3个鸡蛋,其中的1个是老母鸡当天生的,相当于李大妈每天从原有的90个鸡蛋中吃2个鸡蛋,因此李大妈一共可以吃:90÷2=45(天)。
五、偷梁换柱
所谓“偷梁换柱”,就是指用偷换的方法,改变事物的内容、本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偷梁换柱”的计策用在数学解题中,就是指当我们遭遇到繁杂的问题例如计算题时,可以运用字母或设参数来简化习题,以便让题目中的关系更显明,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5:计算:20152016×20162015-20152015×20162016。
分析:本题是一道计算题,题目中的数非常大,但是又存在着一定的规律,那就是题目中的数非常工整。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被减数中的两项和减数中的两项分别大1或少1。为此我们尝试设定参数,用“偷梁换柱”的策略简化习题表达。设A=20152015,B=20162015,那么原题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达:(A+1)B-A(B+1)
=AB+B-AB-A
=B-A
=20162015-20152015
=10000
六、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就是佯攻东,实攻西。将“声东击西”用在军事上指通过假动作欺骗敌方,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进而达到出奇制胜的一种计策。将“声东击西”的策略运用到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就是要打破思维的习惯,突破一般的解题思路和常规的解题思维。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时按部就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开辟解题新思路。
例6: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在这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内切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如图2,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在图中,圆的半径就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但是限于我们目前的知识,无法通过正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而求出其边长的具体数值。为此,我们可以“声东击西”,将正方形平均分成4个小正方形,每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不难发现,小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半径,小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边长的平方,正好是圆半径的平方,即r2=15。所以,圆的面积πr2=15π平方厘米。一般情况下,要求圆的面积必须首先求出r,但在这里,我们偏偏不求r,而是求出r2,通过r2直接求出圆的面积。其中所展现的“声东击西”解题策略让人心服口服。
千变万化的数学习题犹如变幻莫测的战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三十六计”巧解习题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上屋抽梯” “金蝉脱壳” “反客为主” “调虎离山” “关门捉贼”等。这里,笔者仅举几个例子,并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做出简要的诠释,以期抛砖引玉,从中可以略窥数学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