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趣启智,奠基小学高效教学数学课堂

2017-03-24 11:20黄严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引趣高效教学小学数学

黄严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对如何激起小学生学习的乐趣给予足够重视。兴趣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最佳催化剂,在引趣中启智,可以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效的知识构建。本文探讨了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趣;启智;高效教学

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一件事物的兴趣,兴趣是促使他们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力量,兴趣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最佳催化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来讲,数学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这对于数学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给学生讲授知识的过程是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在考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汲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这一特定的过程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很显然,如何“引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教材引趣,“自主”启智

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直观的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设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笔者以为,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掘教材自身的趣味性,以使得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更通俗易懂,更具思考性,从而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擅长形象思维,所以他们感兴趣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东西往往是较直观的事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借助教具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从现在我们所用的教材来看,应当说也是准确把握了这个特点,结合了教学内容进行了更为直观的设计,通过大量的直观图来阐释概念、性质、公式等一系列的知识点,这一设计必然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难度,甚至在对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以小学几何的难点之一“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为例,公式的来源及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学生多数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策略,对于公式的应用更是生搬硬套。怎样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为正好可以依托教材中的一些趣味设计去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如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动、爱说的心理特点,以教材中所安排的想一想、量一量等内容为出发点,引導学生进行探索,并自主归纳计算方法。

实践表明,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会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从而形成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而掌握计算方法的经过就是探索公式的过程。相对于整个面积计算的内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谓是一个难点,也是后续几何知识学习的前提,因此,为了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独立探索的习惯,笔者设计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即自行直接测量已备好的教学用具中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用学具所铺的1平方厘米的方块的面积。通过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材所蕴含的趣味思想指引下形成了高效的学习状态,从而完成了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又如,教材中在讲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所含面积单位个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提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这一引导性问题。虽然引导性问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动力。借助教材中的直观性图形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索,对长方形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的探究必然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更易于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独立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之后对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练习中,教师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可以刻意创造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情境,促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通过类比的方式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新课改后,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如何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就要求教师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笔者感觉,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努力实际上具体体现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生成数学智慧,这应当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的核心思想的重要思路。

二、好奇激趣,方法启智

好奇心人人都有,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世界的认知不全面,因而好奇心更强烈一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利用。利用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利用他们对于成为数学结论的发现者的渴望,鼓励他们尝试从未有过的经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成为主角,并且,还应该为他们创造猜想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去提问、去验证。

例如,在讲解“可能性”时,学生在装有红色球和蓝色球各5个的纸盒里摸球,并且让他们在摸之前先预测一下所摸出的球的颜色。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自己一定能摸到红球,学生则认为自己一定能摸到蓝球,还有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既能摸到红球也能摸到蓝球。越多的猜测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每个人都有了尝试的欲望。此时,教师需要做的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验证,这种情境下的尝试和体验无疑是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学生初步建立学习兴趣后,教师们要不断创造机会对其进行巩固,维护他们的好奇心,长此以往才能使其长久保持对数学的爱好。

此过程中,学生好奇心背后蕴含着数学猜想等方法,也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智慧。在有些场合之下,还会有更明显的体现。众所周知,想让学生对小学数学感兴趣,在教授课程内容之前,教师们要先想办法让学生意识到它是充满奥妙的学科,它的内容是趣味无穷的,它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杜绝他们种下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一门学科的印象。

记得曾有一位教师在讲解“比例应用题”之前将刻板的问题灵活转化为“我们怎样才能测量出像教学楼一样高的楼房的高度”与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一开始,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一个被教师点名的学生猜测道:“可以爬到楼顶测量吧?”此时教师顺势问道:“如果不爬上去,又该怎么测呢?”学生们彻底被这个问题难倒了。这时,教师为学生进行了揭秘——比例应用题。生活中的例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无穷的,他们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有极大的兴趣,他们迫切想要掌握“神奇的方法”,因此必然会聚精会神地学习这一新知识。此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于生活化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数学抽象与建模的思路,巧妙地实现了问题的解决,此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是数学方法所引导的,因此有效的方法运用,一定是点燃数学智慧的火种。

三、“手段”激趣,设问启智

手段是指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能够针对小学生作为特定主体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的特点,更好地让学生在长时间内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从而克服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心理特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在课堂上,要及时变换教学手段,不能一味地重复,不能持续性进行机械化的练习,这样就可以保持学生的持久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游戏应用于低、中年级的教学中,促进学生把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如采用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等方式,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劳感,而且能够对巩固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教学的过程是极富艺术性的活动,教师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奇思妙想的问题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在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还是在进行新知识的教授,教师们都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发挥教学活动的艺术魅力,注重设计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在“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采用师生竞赛的方式或者让学生进行数量较多的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运算,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何教师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相同加数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同时必然会意识到乘法计算的优势。此时,教师可以就“教材中的‘3×5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后的数各是什么数,结果叫作什么”等具体问题进行讲解。层层设问的教学方式必然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度。

猜你喜欢
引趣高效教学小学数学
数学课堂引趣策略初探
试析激情“引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引趣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科学施教,让初中音乐教学显实效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于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