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震
摘 要: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思考、推理、辩论等方式。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展示、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合作学习。教学设计过程,着重体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转基因生物;转基因食品安全;教学设计;小组合作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课是200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四第一节课内容,学生通过专题一的学习,对转基因技术有了较深的了解,并且专题一第三节转基因工程应用也对转基因产品有所介绍,但关于转基因安全的问题没做过多的涉及,转基因产品已经走入我们身边,通过对转基因成果的关注及理性看待,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转基因成果带来的利和害,从而理性看待这一技术。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转基因技术,对核心内容的把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更是本模块的重要体现之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原认知能力、认知的临近区)
1.已有知识基础,专题一基因工程原理及相关步骤。
2.生活中,通过媒体、书籍对基因工程产品有一定了解。
3.怎样看待转基因工程安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转基因与生物安全、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合理梳理本节课的内容,重点突出,确定讨论第一方面转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问题,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确立本节课课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关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食品安全讨论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运用转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给出不同的观点和论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新的生物技术安全性讨论的必要性。形成对待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性看待、求实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多层面、多角度的关注。
(2)运用转基因相关生物学知识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和讨论。
难点:(1)关注整个生物圈的和谐与发展,理性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2)保证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以及问卷调查的组织工作有序、有效地实施。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1)预习本节的课本内容,网上查阅转基因食品相关知识,并完成课前导学案卷。
(2)小组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并进行问卷调查,并录制视频(调查报告)。
(3)小组进行相关资料查询,完成汇报交流。
2.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调查超市转基因食品、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检测案。签字笔及纸卡(小组完成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观点的论据)。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成果
提问的形式,看看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展示超市调查转基因食品,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二)小组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
学生展示收集的成果,汇报转基因成果(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总结,引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
2.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展示本组讨论的观点及论据,写在纸卡上,并展示在黑板的相应位置,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生思考、分析等综合能力。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小组探究,给出小组角色扮演民众、科学工作者、政府官员。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剖析怎么去看待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实现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讨论后,再给出学生问卷调查的汇报结果,从而更客观地体现民众对转基因的看法。
(三)课堂小结,课后检测案
本环节意图: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对本节课有逻辑关系的认识,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课后检测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做好课后延伸和拓展。
七、板书设计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觀止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三)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四)课堂小结
八、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是采用课前下发预习案,找出迷惑的地方,课外搜集资料。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点,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完成知识延伸练习,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针对重点、难点,主要采取讨论、汇报等形式设计了三大块,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小组展示转基因成果。第二部分,小组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小组活动,包括课前调查活动。第三部分,小组分角色讨论,通过三部分的分析和理解,让学生达到理性看待转基因的目的。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性很高,基本达到了课前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度很高,有效地完成了转基因的安全认识。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有不确定性,学生能给予理性对待,以科学态度思考,做到了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