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芬
摘 要:在农村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多年,农村语文教学中最困难的莫过于作文指导。习作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犹如一道道峰峦屏障,令他们望而生畏。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时,有的语言空洞,言而无物;有的胡编乱造,随意套用;有的语病连篇,语意不通;有的毫无写作欲望……老师在面对这样的习作指导时,总显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对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优化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习作;实践;观察;阅读
这些年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道路上的探索,我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作文难题问题,并改变这一现状。
一、生活实践——积累素材,升华情感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们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写作的欲望。这其实是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有关。其实,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生活如果越充实,感受就越深,那么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在课外,我带领孩子们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陪老人们聊聊天,帮他们干干活。在与老人接触中,孩子们了解到老人的内心世界,从老人口中了解到许多以前自己不曾了解的世界,除此之外,孩子们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无限乐趣。在家里,我让孩子们每天做完作业的同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更加孝顺父母……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的酸甜苦辣后,开阔了生活视野,丰富了人生经历,加强了过程感受,强化了情感体验,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也就越来越丰富。
一位学生在习作中这样写道:“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亲手栽下了小苗,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在烈日当空下,我们为小苗铺上黑网,给它遮阳;在大雨倾盆时,我们为小苗挡雨。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看着小苗一天天长大,我们真是太高兴了。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园子里的小苗,我们不也是在老师、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吗?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看到这里,我觉得孩子们在通过实践劳动中,能心有感悟,体会到老师父母的付出与艰辛,情感得到升华,懂得感恩,这样的文章,简单质朴,但内容情感丰富。这些感受,恐怕是从書中无法体会到的。
二、指导观察——了解细致,笔下生辉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或走马观花。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时,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并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观察一处景物,我指导学生先确定观察的立足点,然后按照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如果是观察人物、动物或植物的外形特征,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依照一定顺序观察。
比如,在习作教学中,要求“描写一种植物”,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如,观察一株花时,我要求学生先用眼睛仔细察看它的花、叶、枝、茎,让学生对这株植物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接着,我让学生用鼻子去闻一闻花散发的香味。最后如果不知其花名,不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还要学生课后去查阅或请教他人。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翻阅资料后,学生对这株植物不管是外形还是特点,都有充分的了解,写起文章来自然笔下生辉。假如只是让学生粗枝大叶地看看,就不会留下鲜明、具体的形象。
三、阅读教学——学以致用,相得益彰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未曾学到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必不可少的准备。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逐渐领悟。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对写得好的课文熟读成诵。通过一篇篇阅读,消化吸收,日积月累,学生对于如何观察分析事物,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的认识也就逐渐提高,语汇日渐丰富,这就为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灵活地运用从阅读中学到词语句式及其表达方法。学生如果在阅读中善于体会吸收,到作文的时候,课文中的思想内容、语言都能自然地和自己的生活积累一道浮现于脑际,涌流于笔端。
总之,作文教学的成效在课内,工夫在平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主人,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学习到的运用于写作之中,那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定能柳暗花明,开出最美最绚烂的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5-247.
[2]杨红亮.立足农村生活,优化作文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4(17).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