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红
科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做实验。在多年反复做同一个实验的过程中,即使我知道接下来的结果,我还是会感叹实验的神奇,它像魔术一样,永远让人着迷。当你看到水慢慢流向高处,加热了的铜球不能从铁环中穿过,蜡烛在有二氧化碳的玻璃杯中突然熄灭……你不会发出一声感叹吗?看到学生瞪大眼睛,我心中像魔术师一样充满成就感。
一、实验让我们产生好奇心
实验让我爱上了科学,实验让我对世界永远保有一颗好奇之心。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精彩的实验,我也一定能把这份好奇心传递给我的学生。事实上,很多学生通过实验课也都对科学课有了强烈的好奇心。
“傅科擺”在很多博物馆里都能看到,它通常是从三四层楼高的天花板上垂下来,末端挂一个铅锤或铁球,再下面则是一个罗盘,而铅锤或铁球就在那个罗盘上慢慢地移动着。19世纪的科学家都知道了地球在自转,但普通人怎么证明?地球这么安静,这么悄无声息,它在动吗?还是太阳东升西落更容易让人接受。只有在傅科设计的这个实验里,看到大铁球莫名其妙地转动,没有发条,没有人力,大家才会意识到地球的自转这个事实,地球在这个实验装置下,终于开口讲话了。
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因地制宜,顺势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学校地处江汉平原,天地广阔,是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博物馆,理想的科学实验室。为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在学校鼓励下,老师大胆把科学课搬进了大自然。如教学《土壤中有什么》一课,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让他们观察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和生物的关系;教学《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原因》等内容,让学生现场观察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情况,实地感受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对土壤的影响和侵蚀程度。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带给老百姓的严重后果,而且深刻领会到了水、土、植物、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实验激发我们对世界的探索
科学课的教学,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看做让学生重走前人发现之路的过程,而实验同样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让大自然开口的重要手段。我深深体会到,再艰涩的知识,再深奥的理论,再抽象的规律,只要有设计巧妙说明问题的实验,就能迎刃而解。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我更愿意把课本知识完全设计成一个个实验,让大自然替我开口讲课。
学校紧邻长江及318国道,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沃肥,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气温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学校旁共有耕地6千多亩,除主产小麦棉花油菜外,蔬菜种植也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尤其苕叶子种植在当地很有名气。老师也适时结合农事开展教学。农村学生对农作物非常熟悉,结合农业生产进行科学教育,事半功倍。结合植物的生长变化,新的生命,生物的多样性等内容的教学,我们把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改为种苕叶子,观察苕叶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选种、播种、漂浮育苗、定苗、移栽、培土、施肥到打杈、采收,每个环节都动手实践,详细记录。通过种植观察,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成了家长种植苕叶子的好帮手。
科学精神起于心中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而尊重事实,努力思考事实背后的真相,并且不达目标誓不罢休,这就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在实验课上,我可以在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发现这种科学精神的痕迹,他们看到令人惊讶的结果时,瞪大双眼,一百个不相信!只是我们太匆忙了,实验做完,下一科的课堂教学马上就要开始了,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展开自己的思索就得离开了,从书中找到一个解释,消除刚才那一刻的迷惑,就是最简便的方法。当然,我觉得这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他们会有一点点思考的动机,他们理解和记忆就比完全的看书更有效果。
三、实验让我们对学习知识充满期待
这些年,由于经常进行实验教学,感受到实验带给我个性品质上的变化,一种以往自己都不能想象的平静和安详。教了20年书,我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多少有了一点孤芳自傲,却也明显地少了很多年轻的无知气盛,这两种看似逆向的变化正是实验带给我的,因为实验是一件需要高度关注的事情,当你热爱它,你就会被他所塑造。
老师热爱实验课,因为每一堂实验课都倾注蕴含了老师对科学,对教育,对人生的重要体会。受老师的影响,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日渐浓厚,一个个成了小科学迷,放学回家还把学校里学到的科学知识用到生产生活中。有的搞果树嫁接,有的搞种子发芽实验,有的应用滑轮知识帮助家里搬砖头,有的应用斜面省力原理运酒糟,有的还利用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搞小发明、小创造。
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浮躁、趋利、竞争的社会,但是,我和学生还有一块共同拥有的净土:实验室。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和学生一起欣赏、陶醉、思考。也很期待学生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心性,让实验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也能沉静下来,有一种专注于身外有意义事物的习惯,最终能够成为自己精神世界上的主宰和贵族。有这样一颗内心的人,他们将来也能够禁得住外在的风雨。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