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国维 杨同刚
【摘要】在当今高考模式中,学科间相互渗透性越来越凸显,化学学科在加强与物理、生物等学科间在实际问题上联系的同时,更应注重工具学科 理科思维在化学科中的渗透与运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数学思维方式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55-01
一、数学的矢量合成法在判断分子的极性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分子的极性有无的判断依据是:(1)键的极性,(2)分子的空间构型。当我们知道分子的空间构型时,巧用数学中矢量合成法可迅速判断分子的极性。矢量合成为零是非极性分子;矢量合成不为零是极性分子。
1.已知分子空间构型,判断分子极性
例1.已知二氧化碳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型,该分子有无极性?
解析:因为在二氧化碳分子中,碳氧双键是极性的,相当一个力,又因为二氧化碳分子有两根碳氧双键,相当两个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矢量合成为零,所以二氧化碳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图示例:
2.已知分子极性,推断分子空间构型
例2.PtCl2(NH3)2成平面正方形结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一种是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小;另一种是黄绿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请在以下空白处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二、极限思维在化学学科中应用
a.极端思维在推断混合物组成的应用 组成极端
所谓组成极端,即在组成上假设为理想的极端情况,得到一些信息和数据,再与题面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例3.某碱金属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质量为4.0g,将该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干燥的固体5.0g,求混合物组成。
实际上该混合物既有碱金属,又有其氧化物,所以该碱金属的相对原子量介于28~68之间,处于此间的碱金属只有钾(K),故混合物由K和K2O组成。
采用组成极端思维,判断混合物组成,条理清楚,思维清晰,达事半功倍之效。
b.极端思维在求取值范围中的应用—量的极端
所谓量的极端,即将研究对象在量上假设为理想的极端情况,从而解题,常有极大量和极小量等。
实际气体是H2和Cl2的混合气体,无论以何种比,只要混合气体总体积为adm3,消耗NaOH的量應位于之间。所以D是错误的。
三、数形结合思维在化学中的应用
例6.用NaOH溶液滴定20.0mL盐酸,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变化如图所示,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 )
解析: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当NaOH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有C(NaOH)·V(NaOH) = C(HCl)·V(HCl),根据该计算公式,必须有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求出NaOH的起始浓度。现在试题给出了二个显条件,其一V(HCl)=20.0mL,其二是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V(NaOH) =40.0mL,还缺乏一个条件C(HCl),而且还缺少这个数据,无法解决问题,所以不少同学盲目选择D选项。实际上C(HCl)这个条件是隐蔽给出的,隐蔽在图形的起点上,因曲线经过坐标原点,在该点溶液PH=0,即C(HCl)=0.1mol/L,因此不难求解。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尤其是数学思维在化学中的应用更为重要,不仅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指导性,体现学科间的相辅相成、协同发展,更重要的是体现知识的互通性、整体性。对于学生优化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开阔解题视野,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