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里成长

2017-03-23 17:17|
教育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凯凯花纹加点

文 | 顾 宇

让孩子在自己的天空里成长

文 | 顾 宇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即将举办运动会了,我与新升入中班的孩子们开展了“运动会”主题活动。孩子们自己取泥,为运动员制作奖杯。可不一会儿,凯凯和子腾离开了座位,走到还未和好的泥盆旁,拿起小铲子不停地杵着盆里的泥,脸上露出愉悦的表情。

在以往的科研活动中,园长曾经反复强调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索的时空。两个孩子今天到底要做什么呢?我站在远处静静观看。

只见凯凯从干土面盆里抓起一把干土,站起身让其从上往下飘落,“子腾你看,下土雨了。”“哇!”子腾也快速抓起一把干土面,“凯凯你看,我的雨下得比你大。”“你使劲攥住,咱俩比谁的雨下得慢。”阳光穿过“土雨”照射着两张灿烂的笑脸。

子腾说:“泥太干了,都和不动了,加点水吧!”凯凯急奔到水池旁,拿起小壶开始一趟一趟地运水,子腾拿着铲子在不停地搅拌,速度越来越快,出现了漩涡:“凯凯,你快看,蜗牛壳!”凯凯也拿起小铲子搅拌,两人搅拌的速度越来越快,漩涡转得也越来越快,兴奋写满了孩子的脸:“哈哈,我的蜗牛壳比你的大!”

两个孩子在不明确干土与水配比的情况下,一会儿加点水一会儿加点干土面,到第六次时凯凯兴奋地摊开小手说:“你看,泥巴都粘在我手上了!”两人高兴地击起掌来,子腾说:“我们的手要粘在一起了。哎,泥太稀了,还怎么做奖杯呀?”凯凯说:“没事,看我的,我奶奶和面时就这样!”他抓了一把干土面,放在掌心,用力地搓来搓去,细碎的泥屑在两掌之间簌簌下落。

凯凯用泥团将干土和泥屑粘在一起,揉搓起来,他举起满是泥屑花纹的泥团说:“你看,像不像奖杯的球球?上面还有花纹呢!”“我这块儿泥方方的,给你当底座吧。”“我们安上试试吧。” 安好之后,凯凯看了看说:“好像还缺个高高的柱子。”说着用余下的泥巴三两下就搓出来一个长长的泥条,试图安在底座上撑起圆球,可是奖杯没有立起来。他仿佛想起了什么,快速跑向辅材区,拿回一支筷子,将其穿过泥条,一头固定在底座上,一头插进圆球,将三个部件迅速组合连接起来。两个孩子又小心翼翼地为奖杯添加了“耳朵”。“哇!太棒了,我们的奖杯做好了!”孩子自豪地举起有着许多美丽花纹的奖杯给我看。其他孩子们也都围过来欣赏,梦露好奇地问:“你们的奖杯怎么有这么多‘花纹’呀?”凯凯扬了扬头,骄傲地指着泥盆说:“我们用的是自己和的泥。” 他俩玩泥的热情也激发了其他幼儿想自己和泥的欲望。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发现老师活的泥和小朋友自己活的泥制作的奖杯不一样:自己活的泥有花纹,老师活的泥可以做得很光滑。这是一次不受干扰的自主创作过程,孩子们兴趣高涨,为教师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惊喜。

在“有趣的头像”活动中,涛涛一共制作了四种头像。在“小仙女”的制作过程中,他发现头有点小,五官不好安装,于是在制作“阿拉丁”时,他把头部明显做大了。制作“不高兴”时干脆排除了头部大小带来的干扰,直接进行五官的拼贴。而最后制作的“金刚”更是实现了从局部拼贴塑形到整体塑形的飞跃。孩子们自己反思、总结与改进,开发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快乐与惊喜始终伴随着他们,作品多了一份童真童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以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幼儿发展为宗旨的泥塑教育是我园的一大特色。在泥塑教学中,我们尊重幼儿自主化、个性化的表达,将幼儿的自我发现、自主探索放在首位,给予他们充分的独立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在玩泥巴的过程中动手动脑,体味快乐,收获成功与自信。

这次活动让我真正体会到,主题活动要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之上。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个性化表达的需求。同时,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那些精彩的瞬间,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指导,实现师幼的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凯凯花纹加点
孩子,你慢慢来
“班霸”改良记
给地球加点绿
给电影加点特效
涂颜色
泡脚可以加点药
冰雪路面轿车轮胎
公交车专用载重汽车轮胎胎面花纹
发脾气的凯凯
“失踪”的进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