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让特殊儿童感受生命的温度

2017-09-03 07:07王路遥
教育家 2017年30期
关键词:融和东城区培智

文 | 王 静 王路遥

用爱让特殊儿童感受生命的温度

文 | 王 静 王路遥

都说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天使,是父母的希望。然而,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或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视力、听力等缺陷,成为他们和父母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在为正常孩子投入大批教育资源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残障孩子的教育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残障孩子更加需要教育,需要关怀,需要专业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成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它承载着培养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重任,发挥着促进残疾儿童自立、自强的作用。因此,特殊教育对残疾儿童乃至对整个社会意义重大,不可或缺。

残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每个智障儿童都是天使,我们有理由、有责任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不被别人歧视或排斥,融入社会大家庭。北京市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小朋友们,就是这样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在社会贤达的关注下,在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下,一天天地成长,沐浴着来自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关怀,享受着七彩生活的岁月静好,感受着缤纷世界的善意与温暖。

建构“融和育人”的课程体系

残障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他们同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因为智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等方面的障碍,残障孩子在日常生活、教育、就业、融入社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接受特殊教育则是帮助他们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潜力的关键。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享受知识,交到朋友,学会生活,开创幸福的未来,正是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的最大目的。

北京市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根据特教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历史积淀,创造性地提出了“融和育人”的办学理念,并逐渐形成以国家级课程为主体,社会实践、校本课程为特色,潜能、康复、个训组训课程为辅助的课程文化。学校开设了一系列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融和的课程”,建构“融和的课堂”,实行“融和的管理”,进行“融和的实践活动”,开设“融和的技能培训基地”,开展“融和的志愿服务公益项目”,通过融合、融入、融汇、融和的教育计划,培养孩子们谋生的能力,实现社会人士对残障儿童的全面了解与接纳,使学生自信自立于社会,让学生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鸿校长在“融和育人 这里有我”结题会议上进行课题介绍

>>特奥会东亚区官员来访

>>东城区“融合教育”主题活动专场汇报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家庭都满意,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学校从2014年4月开始着手进行全校性的课程改革,稳步推进个别化教育计划,同时结合学校“融和育人”的办学特色,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个别化教育实践方案。

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改变以前分科的教学,采用综合教学的形式,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综合化的课程设置,打破各学科界限,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的真实情景,探索用联系的思路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社会问题统整到学生的视野之中,尽可能地将一个完整的、没有被分割的世界呈现给学生。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智商等综合因素,将教育过程分为康复、教学、职培三个教学段,三个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各有侧重。三个分段目标统整在IEP目标下,结合学生年龄、智力、生活适应、情绪、家长期望等多维因素,对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等做出评估,确定科学的康复和培养方案,做到一人一案,精准施教,力争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合格、优秀的公民。

提到特殊学校,总是不能忽视给予这些孩子们博大的爱心和耐心、对他们尽心尽力教导的“幕后英雄”——特教教师们。心者,莫先乎情;为人师者,莫先乎爱。特教教师不像其他教师会桃李满天下,他们没有骄人的成绩,没有亮丽的语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但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特教教师们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温暖的感动。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的马鸿校长说:“在我的眼里,这些残障孩子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他们也都有公平享受教育的权利。我们一定会认真担负起教育这些特殊孩子的使命,让他们得到知识,让他们也能成为家长们的骄傲,给社会和国家一个交代。我和我带领的特教教师们会一如既往地在平实中寻找温暖,在平淡中继续坚守,坚定而执着地追寻着特教教师的幸福。”

培养可以走向社会的一技之长

知识改变命运,对特殊儿童而言,它的外延已经延伸到包括书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学校不仅仅需要实施教育的功能,还必须担负起一些残疾人安置和就业的社会功能。因为他们深知,这些残障的孩子,如果不培养其自理、自立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将来走出校园也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传授双轨并行,这是特殊教育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也是一条阳光之路。

为了不让这些残障儿童“一毕业就失业”,学校开设了职业培训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在学校学得一技之长,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职培的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学习、训练中,学校将基础知识、艺术休闲、信息技术等学科加以结合,逐步实现职培课程生活化、技能动态化和能力个性化。例如家政课的学习,将认知内容融入居家生活技能训练中,通过午休室的床铺整理,使用洗衣机清洗校服、演出服,熟练使用电饭煲蒸米饭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让他们能够做到生活自理,减轻家长的负担。学校还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了烘焙制作、体能训练、形体礼仪等课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着这些职业技能。当家长和老师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时,满足和快乐的微笑绽放在他们的脸上。

在开设这些兴趣课程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联系学生的岗前实习基地,设计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如教师带领学生每周去雨花咖啡厅工作实习,并做好实践岗位的跟踪记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应聘技能的教学,传授面试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荐自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兴趣课程的有效帮助下,学校职培组的10名学生已成功应聘赢冠口腔义齿技工培训基地工作。此外,学校还注重对孩子个性潜能的挖掘,在国画、书法、按摩、手工皂等特色课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凸显他们的个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回归生活及融入社会做铺垫。

学校“融和育人”的办学理念,实际上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专属教育,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自己的校园学习任务,更是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就业,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打基础,为提高学生未来生活的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勇敢的开拓。职业培训课程开办以来,先后有多名孩子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岗位。在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多家单位与学校达成了合作项目,为智障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马鸿校长说:“我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努力,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机会。哪怕这些单位只能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我们也不愿放弃。因为对于社会来讲,这只是一个工作岗位,但是对于这些智障的孩子、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那是一个百分百的希望,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让孩子走向社会的机会。”

>>毕业生王维在雨花咖啡屋工作

体育与艺术,开启另一扇窗

每一名残障孩子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上帝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他们开启另外一扇窗。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从成立那一天开始,就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改善学生的智力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一切以学生为本的信条激励着教师们不断探索发展学生潜能的途径。

自1987年建校起,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就开始了特奥运动,也是北京市特教学校中最早开始参与特奥的一所学校。目前,学校有两名国际特奥高级讲师,其中张育才老师带领学生取得了多项比赛的优异成绩,同时他钻研特奥运动器材,针对坐轮椅的脑瘫特奥运动员设计了保龄球的发球架,对于学生的运动基础训练,仅一个简单的爬行练习,张老师就有不下30种的练习方法。多年来,学校陆续开设了十余项特奥项目,取得了金牌131枚,银牌140枚,铜牌79枚。带着喜人的成绩,学校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领导人的接见。今年,学校师生参加了东城残联主办的特奥训练营的活动,张老师作为专家组的老师还设计了适合智残人群的特奥项目的训练内容。

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艺术潜能的挖掘,多年来在学校历任校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艺术教育一直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学校陆续开设了十余项适合学生的艺术课程,希望在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借助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的社会人士进一步认识、了解、接纳这些残障孩子,让这些孩子的家长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能得到了一些安慰和喜悦。

学校美工组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多次参加了市、区级等活动和比赛,取得了一等奖14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31项的好成绩。书法组已经开设两年有余,孩子们的书画作品参加了多项社会活动,如各类展览、拍卖、比赛等,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在中小学艺术节和各类中小学书法比赛中先后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学生们的书法作品还受到了市领导的大力赞赏。

有了这些年的积累,学校成立了“87”艺术团,艺术团的宗旨就是为了挖掘在校学生的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也为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创造一个能够继续接受艺术教育的学习和展示机会。艺术团的教师们自己独立创作排练的舞蹈、打击乐、音乐剧等在多项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在众多重要场合受邀参与演出。学校的打击乐在市级残疾人艺术节的比赛中曾获得一等奖,艺术团的舞蹈在全国、市级、区级的比赛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曾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优秀奖,在十六届、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获市级二等奖、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学校的剧目《幸福》被选参加国际残疾人日的文艺晚会,收录在腾讯网上。在学校进行排练、在各种场合参与演出的经历,也成为了很多毕业很久的孩子最美的回忆。目前,学校正和东城职康中心和残联沟通,争取给更多的智残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为有文艺方面爱好和特长的特殊儿童搭设更多的舞台。

>>学校“87”艺术团启动仪式

让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一个特殊儿童的背后,常常有着至少3个家庭在支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因为“特殊”,他们的父母过上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承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来自孩子的压力与辛劳。他们承受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物质上的付出。家里有这样一个特殊孩子,他们的家庭,势必要付出比常人多很多倍的辛苦和努力。和谐的社会不该只有健全的美,残缺也是种美,和谐的社会中不该少了他们的笑容。

家校合作一直是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这些孩子们的家长很多都在心理上有困惑,或无助,或伤心,或纠结,很多负面的因素让他们不能面对自己本来就不完整的孩子。在“融和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极力创造更多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家长不仅能够参与到学校活动中,还能够参与到学校课程中,和学校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在课外亲子时间里,家长们有机会和孩子一起上课,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在有趣的活动中,他们也能够慢慢释放压力,享受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刻,把笑脸还给孩子,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家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地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在他们的沟通中,通过有趣的互动、正确的沟通方式,孩子情绪平稳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学校迄今为止一共开设了12种课程,分别是捏面人、折纸、中国结编制、脸谱绘制、风筝制作、布艺贴、二胡、串珠、陶笛、纸贴画和书法。每一节课都有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当看到学生的努力和变化,家长们表示很欣慰,同时也更加认可了学校和老师的付出。学校还为学生们制作了书法集、国画集等作品集,并邀请家长为孩子们撰写祝福语,一同刊登在作品集上。这份沉甸甸的作品集,背后凝结的是孩子们的心血和老师们的付出。同时,也让家长和更多的社会人士,通过这些学习成果,看到了不一样的残障儿童,带给了家长希望和成就感,从而使得他们积极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宽容与鼓励。

他们是残疾儿童,但是他们并不孤单和落寞,在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里,因为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家长的鼓励,他们始终享受着爱的雨露和阳光。因为爱,他们拥有一份“温柔的坚持”,因为爱,他们展开翅膀自由地飞翔。因为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一个个残障儿童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他们折翼的翅膀终于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在爱的晴空之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猜你喜欢
融和东城区培智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花开富贵》画题诗
电力系统的党建与科学精神文明理念的融性探究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融和,让阅读教学回归课程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