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
—— 我国首次在教材领域成立国家机构
7月6日,国务院宣布: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做好教材管理有关工作,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据悉,国家教材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教材领域设立的相关委员会,由教育资深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国家教材委有哪些职能?
《通知》明确,国家教材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统筹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国家教材委是什么级别?
新成立的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副主任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黄坤明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任秘书长。除了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1名秘书长之外,组成人员还包括22名部门委员和27名专家委员。其中27名专家委员中,有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杨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等高校教师,还有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李烈、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王荣华、江苏省原副省长王湛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 国家教材委正式成立是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学校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它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教材,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等,都集中体现在课程教材之中。一个国家实施什么课程,使用什么教材,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国家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原副省长 王 湛
●教材体系建设实质上是国家树立文化自信也是树立教育自信的基础和根据。教材体系建设中,特别要坚定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要提升教材体系建设中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信念和信心,形成体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而又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学科门类齐全而又规范有序的教材体系,成为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任务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合力,并为提升国家教育和文化力量,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 顾海良
● 国家教材委的主要职能就是抓好顶层设计,健全中国教材体系,同时是为了提高教材的质量水平,更好发挥其育人功能。国家教材委的成立是教材统一性与多样性的体现。一方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以及高校“马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另一方面,其他教材多是一纲多本,各地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的成立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之前,在教材编写中多少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新制度实施后,会做相应的调整,使其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马 敏
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与每一名教师息息相关
做好教材工作,仅仅靠国家教材委员会也是不行的,每一位教师也必须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是要当“老水手” 按照舵手指引的方向开好船、引好路,落实国家教材建设的重大战略,深入理解教材内涵,在教学工作中强化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文化进课堂、进头脑,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二是要当“二传手” 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研究本地区、本阶段教学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将教材内容变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材是渠,教师就是流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源头活水”。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补充、转述、加工等再创造活动,可以让教材的价值实现倍增。
三是要当“好助手” 将教学中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总结归纳,并提出一线教学的实际需求,为优秀教材的编写提供真实的实践依据。好的教材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靠着少数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而是要依靠全体教师的集体创作。每一名教师都有责任为优秀教材的诞生提出改进建议、表达合理诉求。
四是要当“丹青手” 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将静态的纸质教材转化为多媒体课件、视频微课、网络教学资源,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学生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更习惯于从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国家教材委员会可以在教材内容、课程标准上把关,但大量的信息化工作需要教师去做。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教材才会真正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