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阳 王朝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
产后腹胀是常见的产后疾病。它影响产妇的进食,睡眠,切口愈合和乳汁分泌。根据沈明宗《医征女科附翼金匮》归纳认为产后腹胀病因病机多因败血阻滞,冲气上攻于脾胃,运化受损;或伤于饮食,损伤脾胃所致。临床上多采用按摩,口服药,热敷等疗法,笔者采用原络合募配穴为主结合电针治疗产后腹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组40例,均为住院治疗,年龄24-30岁,平均27岁;病程2天-7天。
诊断依据:
(1) 病史:产后。
(2) 症状: 产后腹胀,腹胀难忍,甚至腹部胀痛;未排气排便,或已排气未排便。
(3)体格检查:产后腹胀者,体查:生命体征平稳正常,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腹隆,叩诊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
1.3.1 针刺治疗
取穴:合谷,内关,天枢,足三里单侧四穴双侧八穴。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上臂、小腹和下肢,取两侧合谷、内关、腹部两侧天枢,腿部两侧足三里,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取0.25mm×50mm规格华佗牌一次性毫针,循经刺入,针尖向下,取引经气下行之意。合谷直刺约0.5寸,内关直刺约0.5寸,天枢直刺约1.5寸。足三里操作方法比较特殊:“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针刺时向上。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向内直刺即可。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须向足三里下方深刺。所以足三里穴须向下深刺约1.5寸。《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所以刺入穴位后提插捻转,患者得气后接入电针。选取长城牌KWD-808Ⅱ型脉冲电疗仪。把导线夹夹在针柄上,同名穴位一组,慢慢顺时针旋转输出电位器,直至治疗穴位感到电脉冲的作用,并且感觉合适,即可停止增加输出的脉冲幅度。针刺时间设定为20分钟,脉冲输出频率设定为疏密波。1日1次,7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7天后评估疗效,两个月后随访。评定标准参照2001年《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1],产后腹胀的疗效标准制定如下:
(1)痊愈:腹胀完全消失,饮食排便恢复正常;
(2)显效:腹胀逐步减轻,饮食排便有所好转;
(3)无效:腹胀无改善,排便饮食无改善。
本组40例,痊愈35例,占83%;显效2例,占10%;总有效率93%;无效3例,占7%。
戴芙蓉等用草果治疗[2]产后腹胀,张文等用薄荷油湿布热敷治疗[3]产后腹胀,黄逸玲等用大黄,桃仁,生甘草,金银花,牛膝,丹皮,香附,蛰虫治疗[4]产后腹胀。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进一步影响气血流注及水液输布和代谢。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升清降浊,有宣通气血之功。合谷穴主治头面,脘腑,四肢等疾病。络穴是络脉从经脉分出部位的输穴,其内容首载于《灵枢·经脉》原络配穴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配穴法,可分为表里经原络相配及同经原络相配。在《针灸大成》中,我们可以系统的看到原络配穴法,其中的《十二经证治主客原络歌》全面介绍了表里经主客原络配穴的应用。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合谷与内关相配,宣通表里,与合谷组合,能明显地开郁化痰,消除紧张情绪,引导心火下行,增加引气下行能力。
明代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真》云“阳病行阴,当从阴引阳,其治在募”。募穴属阴,对六腑病证有着特殊的治疗意义,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穴位。《千金方》:小便不利……灸天枢百壮。天枢,主疟振寒,热盛狂言。天枢,主冬月重感于寒则泄,当脐痛,肠胃间游气切痛。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均过于天枢穴。天枢穴的主治病症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腹之气,荥输所入为合,令何道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歧伯答曰: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也。黄帝曰: 荥输与合各有名乎? 歧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黄帝曰:治内腑奈何?歧伯曰: 取之于合。黄帝曰:合各有名乎?歧伯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灵枢》有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内腑病多选取下合穴,重在通降;募穴多主治内腑或阳经的病邪。因此将合募相配,更适合治疗腑病、实证。足三里位于下肢,位置在下,与脏腑有纵向联系;天枢位于胸腹部,其位在上,与脏腑有横向联系,二者相配属上下近远配穴。一升一降,升降相合,纵横协调,气机通畅,阴阳相续而腑病可除。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另外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土,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足三里配合谷,补之益气理中,泻之升阳降浊。如有湿热壅遏,浊滞中宫,蓄食停饮,腹胀嗳气,引湿浊下行,导浊降逆而安中宫。 综上所述,笔者运用此套配穴方法简便易行,免除患者产后服药之忧,避免了药物成分随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是一种绿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为广大产妇带来福音。
(通讯作者:王朝辉)
[1]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43-246.
[2]戴芙蓉.草果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42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3(05):281-282.
[3]张文.薄荷油湿布热敷治疗产后腹胀[J].淮海医药,2001(03):264-265.
[4]黄逸玲.经方诊治产后腹痛举隅[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