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和云
(重庆市铜梁区文化馆,重庆 632560)
“铜梁龙”品牌再培育的思考
宗和云
(重庆市铜梁区文化馆,重庆 632560)
分析“铜梁龙”品牌再培育的重要意义,阐述铜梁龙文化品牌再培育的思路,探讨“铜梁龙”品牌培育的具体措施,实现“铜梁龙”形象到“中华龙”形象的华丽提升。
铜梁龙;品牌;培育;思考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30余年里,“铜梁龙”逐渐从全球众多的龙文化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华龙的杰出代表,成为一个著名品牌。
1.1 铜梁龙”品牌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铜梁龙”在学术研究上相对薄弱。“铜梁龙”品牌目前主要包含了民俗活动、舞蹈艺术、彩扎工艺和文化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应该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要体现一个文化品牌的价值,必须依靠强大的文化产业作支撑。客观讲,“铜梁龙”在这两方面相对薄弱。“铜梁龙”在学术研究上目前还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人物,也缺乏有影响力的成果。
第二,“铜梁龙”产业发展遭遇瓶颈。一是生产方式落后,停留在小而散的作坊式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缺乏价格竞争力;二是生产品种单一,基本限于龙舞道具,工艺品的开发生产几乎是空白;三是缺乏有规模的项目,且未能与旅游有机融合,产业远未做大做强,产业总值偏低。
第三,“铜梁龙”过去凸显的优势面临挑战。突出表现在艺术品的创作和生产上,要么缺乏创新,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要么弱化传统,逐步丧失自身特色。就龙文化工艺品生产而言,一方面仍处于作坊式加工层次,缺乏科技与时尚元素的融入,龙舞道具很难与行业其他品牌拉开差距,工艺品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铜梁龙虽然在造型上保持着既有优势,但在色彩搭配上明显有弱化传统的倾向,“铜梁龙”的符号特征没有得到很好地固化和传承。
就舞蹈作品而言,“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火龙”等品牌节目表演了几十年,几乎没有创新,其他优秀品牌又尚未形成,铜梁龙舞也在经历着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很多版本的“板凳龙”“黄荆龙”“正龙”“稻草龙”“竹梆龙”等虽然加大了创新力度,但又丧失了舞蹈固有的文化内涵,成了无源之水。
其次是队伍建设问题,优秀舞龙队员老化,青年队伍跟不上、稳不了,“国家舞龙队”整体实力有所下滑。
最后是市场发展问题,演出、教习、培训、营销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监管机制尚未完善,存在品牌滥用和价值低估的现象。总之,“铜梁龙”还有做大、做靓、做强的广阔空间。
1.2 “铜梁龙”品牌再培育有重要意义
1.2.1 是传承和弘扬中华龙文化的务实之举
“龙”作为中华民族世代崇拜的图腾,集中了中华儿女最美好的情感愿望,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龙文化贯穿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个历史,是联系全球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龙文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
1.2.2 是勇于承担引领中华龙文化发展重任需要
从改革开放至今,铜梁在龙文化艺术发掘整理、龙文化生态保护、龙舞及彩扎工艺保护与传承、全民龙舞艺术普及、龙舞品牌创建、龙舞节会赛活动开展、龙文化理论研究、龙舞精品剧目打造、龙舞对外展赛与交流、龙舞产业化发展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是业界公认的中华龙文化发扬光大最为卓越之地,理当主动积极地团结国内外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打造全球龙文化学术研究、民俗展示、艺术保护传承、产业发展等高地,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中华龙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1.2.3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客观地讲,时至今日,“铜梁龙”的社会效益可谓相当突出,铜梁当初打造文化品牌的目标已经实现,甚至超额完成了计划,但当初确定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应该继续高举品牌培育的大旗,一鼓作气,继续前进,在进一步做大做靓“铜梁龙”品牌的同时,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大幅度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城市文明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
1.3 “铜梁龙”品牌再培育是抓住机遇提升自我的明智之举
1.3.1 有坚实的基础支撑
“铜梁龙”目前拥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品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铜梁龙灯”等人文地理品牌;“重庆·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安居古城杯’国际舞龙争霸赛”“巴岳山·中国龙文化研讨会”等节会赛品牌;“铜梁龙舞艺术”“铜梁春节龙灯会”“铜梁龙灯彩扎工艺”“铜梁彩灯舞”“铜梁龙舞传承实验基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二龙戏珠”“龙凤呈祥”“铜梁火龙”“铜梁竞技龙”等舞蹈品牌;“高楼火龙”“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品牌。它们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发展龙文化品牌只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3.2 有强力的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把保护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展示和交流等提出了更高、更实和更具体的要求。“铜梁龙”品牌再培育工程就是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工程,能够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
1.3.3 有多元的经济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增加,“铜梁龙”品牌再培育经费有望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长;龙舞表演团体、工艺品生产企业等民间资本对“铜梁龙”文化、艺术及其产业的投入显著增加;国家和市级财政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同时设立了艺术创作基金、品牌展示活动经费等专项资金。因此,“铜梁龙”有了更多的资金资助渠道,“铜梁龙”品牌向“高、大、靓、上”发展成为可能,也使得我们在学术研究、艺术创新、产业发展等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成为可能。
2.1 确定培育思路
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面恢复和繁荣龙文化生态环境,在全民普及龙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一批学术的、文学的、艺术的、活动的、产业的龙文化品牌,引领全球龙文化及其艺术与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建成全球龙文化理论研究的核心基地,艺术品生产、展示和输出的重要基地,龙文化产业集聚地和龙文化旅游目的地。
2.2 坚持科学规划,落实扶助政策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成立“铜梁龙”品牌再培育领导机构,制订“铜梁龙”品牌再培育“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和任务,并做到与重庆市级、文化部级以及国家级相关发展规划相对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争把“铜梁龙”品牌再培育工程上升为重庆市级甚至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
研究制订鼓励和扶持发展“铜梁龙”品牌的政策措施,在资金、税收、工商、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落实一批具体的奖励扶持办法,吸引全球优质的资金、技术、人才、企业等融入品牌培育工程。
2.3 整合学术力量,打造全球龙文化学术研究的核心基地
引进、培养和扶持区域龙文化研究人才,通过聘请、合作、购买等形式整合国内外研究力量,坚持开展龙文化及其艺术与产业的研究,打造全球龙文化学术研究的核心基地。
2.4 开展“铜梁龙舞艺术”保护工程
充分发挥相关机构职能作用:充实“非遗”保护机构、“铜梁龙”品牌发展研究机构人才队伍,落实工作经费,大力开展保护、传承、研究、创意、展示、交流等工作。
充分发挥代表性传承人作用:加大扶助力度,夯实工作平台,强化目标考核,进一步发挥“铜梁龙”传承人传承、展示铜梁龙舞艺术的作用。
实施全民龙舞艺术普及:深入开展“九进”“三出”活动,有效提高普及率。“九进”即进机关、进事业、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进校园、进军营、进广场、进景区。“三出”即出铜梁、出重庆、出中国。始终保持铜梁龙舞艺术全球领先的水平,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和文化交流需要,鼓励和支持“铜梁龙”教练奔赴全球各地教习铜梁龙舞,进一步弘扬“铜梁龙”品牌,引领全球龙舞发展方向。
实施“铜梁龙舞艺术”提升工程:聘请专家团队,融入时代、科技、舞台等元素,在服装、道具、音乐、舞蹈情节以及舞美等方面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提升其艺术性和观赏性。
实施“中华龙舞艺术”大数据建设工程:通过采集、购买、交换等方式,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龙舞艺术数据库,推动中华龙舞艺术的保护、传承、研究、展示和交流。
2.5 巩固和发展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文化品牌
第一是地理品牌,争创“铜梁龙”“铜梁龙灯”“铜梁火龙”等地理商标。第二是人文品牌,巩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成果,创建“中国龙乡”“中国龙舞之乡”“华夏龙都”等品牌。第三是学术品牌,建设一个龙文化研究机构,一个论坛,一个专题网站,一本主题刊物,一批学术成果。第四是艺术品牌,巩固“铜梁龙舞艺术”“铜梁龙灯彩扎工艺”等品牌,将“铜梁火龙”“铜梁竞技龙”创建为国家级“非遗”品牌,打造一批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演艺、影视、微电影、动漫、游戏等优秀作品。第五是活动品牌,坚持举办“铜梁中国龙灯艺术节”“铜梁国际舞龙争霸赛”等节会赛品牌活动,不断提升规模和档次;创建“国际龙舟赛”“国际龙文化风筝节”等品牌活动。第六是技术品牌,制订“铜梁龙舞艺术表演规范”“铜梁龙舞道具制作规范”等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积极参与创建全球竞技龙舞竞赛规范和传统龙舞表演规范,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支持。
2.6 发展壮大“铜梁龙”文化产业
2.6.1 发展壮大艺术品生产业
规范、整合铜梁龙舞演出业,不断创新形式,提升品位,扩大其海内外演出市场;做大做强“铜梁龙”彩扎业,引入机械加工技术和科技手段,实现龙灯彩扎制品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科技含量,扩大销售市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龙灯制品生产业;扶持壮大一批“铜梁龙”雕刻、刺绣、编织等工艺品生产企业,鼓励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扶持一批以龙文化为主题的新兴艺术产业,加强音乐、影视、微电影、动漫、游戏等作品的创作生产,挤占国内外市场份额。
2.6.2 “三位一体”打造龙文化旅游品牌
“华夏龙都”打造工程:依托铜梁城市建设,强化城市龙文化元素,在建筑外观、形象雕塑、店招商标、绿化景观、灯饰工程等凸显龙文化特色;依托广场、公园,打造“铜梁龙”主题文化广场和主题文化公园,集中展示“铜梁龙”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艺术;进一步提升“铜梁龙”博物馆展览水平,发挥窗口作用,彰显龙文化底蕴。
中华龙文化博览园建设工程:按照大规模、高档次、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整合全球龙文化资源,建成“龙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博览园。通过宫殿庙宇、建筑装饰、雕塑雕刻、博物展览、影视歌舞、工艺展示、竞技游乐、生态体验等形式彰显龙文化魅力,打造全球龙文化艺术品生产基地、龙文化产业集聚地以及龙文化旅游目的地。
安居古城龙文化生态恢复工程:加快修复城隍庙、火神庙、妈祖庙、下紫云宫、湖广会馆、齐安公所、万寿宫等文物古建;再造圣水寺、龙王庙、龙宫、斩龙垭、水码头、船工一条街等人文景观;再现农耕、商贸文明,恢复传统龙灯会、龙舟会、城隍庙会、龙王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印象”模式表演,新建体验娱乐项目,使其成为“铜梁龙”文化旅游的重要节点。
2.7 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发展合力
2.7.1 整合技术力量,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
一要建设三支队伍:一支拥有国际顶级水准、占据业界制高点的舞龙队伍,夺取重大展演赛最高荣誉,参与中外文化交流;一支100人以上的龙舞教练员队伍,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舞龙队伍,同时满足国内外龙舞教习需要,传承和弘扬“铜梁龙”;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裁判员队伍,掌握龙舞展演和比赛的话语权。
2.7.2 整合艺术力量,打造全球龙文化艺术品生产、展示和输出的重要基地
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区域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创作人才;摄影、演艺、影视、微电影、动漫、游戏制作人才以及舞台艺术的编导人才等。通过聘请、合作、购买等形式整合国内外资源,集聚艺术智慧。
2.7.3 整合宣传力量,打造全球龙文化影响高地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积极依托电影、微电影、动漫、游戏、互联网站、手机APP、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和平台,推介“铜梁龙”品牌。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铜梁人靠自己的热情、执着、智慧和汗水造就了全球闻名的“铜梁龙”品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铜梁龙”更应乘势而为,立足重庆,心怀中华,放眼世界,依托自身基础,整合全球资源,把“铜梁龙”培育成影响全球的经典文化品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我们期待一批高瞻远瞩的领导干部、一批勤勉务实的工作人员、一批真知灼见的研究人员、一批才华横溢的艺术人才、一批独具慧眼的金牌企业,心系“铜梁龙”品牌培育工程,与龙共舞,携手奋进,共同造就全球龙文化的展示中心、研究中心、艺术中心和产业中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以及影响和改造世界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梁力生,葛树蓉.中国龙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2] 庞进.中国龙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 何星亮.苍龙腾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AStudyontheRe-CultivationoftheBrandof“TongliangDragon”
ZONG Heyun
(Tongliang Cultural Center,Chongqing 632560,P.R.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cultivation of the brand of “Tongliang Dragon”,expounds the ideas and probes into detailed measures,to realize the elevation from the image of “Tongliang Dragon” to “Chinese Dragon” .
“Tongliang Dragon”;brand;cultivation;reflection
F269.27
A
1008- 8032(2017)05- 0054- 03
2017-09-19
宗和云(1968-),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