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班导师育人机制探讨

2017-03-23 11:30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导师育人专业

常 硕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班导师育人机制探讨

常 硕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结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最新精神,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对高校班导师制度的现状特点、重要意义和职能定位进行有益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班导师;育人机制

以班级为单位引入专任课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是我国部分高校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变革,充实育人力量、优化育人结构、提升育人效果的一项创新举措。所谓班导师制度,是将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由专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存智慧和学业智慧的成长为目的,发挥教师导引、协调作用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注重辅导员、班主任等队伍建设,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高校班导师制度的改进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因而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探讨班导师育人机制的现状特点、重要意义和职能定位,极具现实价值。

1 当前高校班导师育人机制的现状特点

1.1 现状调研

班导师制度本源是班主任制与导师制相结合基础上的一种育人模式创新[2]。班主任一词在中国的使用最早见于清末《奏定学堂章程》,建国后,教育主管部门沿用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小学设置班主任职务,负责一个班级的组织、管理,是班建制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导师制发端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它要求在一定的人数范围内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精准施教,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3]。班导师制度的核心就是将班主任与导师两者的角色属性合二为一,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能嵌入学生的日常管理,最终达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统一、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实际效果。

为进一步掌握、分析当前高校班导师制度的发展现状,笔者以重庆市部分高等院校(其中公办本科院校17所,公办专科院校22所,民办院校26所)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主题调研。调查发现,正在推行班导师制度的共有27所。其中,公办本科院校11所,占该类院校的64.71%;公办专科院校7所,占该类院校的31.82%;民办院校9所,占该类院校的34.62%。具有代表性的如,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以及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都围绕班导师的遴选聘用、工作指导、考核评比等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制度。经过一定的调查数据比对、调研材料梳理,发现班导师制度在育人机制方面逐步呈现出以下特点。

1.2 特点

1.2.1 队伍青年化

目前,高校班导师队伍人员构成中的青年人比例较高,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为主,呈现出这一态势的原因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对象主体,即青年专业教师从年龄、经历、心理状态上与作为工作对象的学生相仿,同时在时间、精力上也较为充沛,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而学生更乐于与之交流并听从其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来源于青年教师本身,即青年教师进入学校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对学校各方面情况仍处于熟悉阶段,同时也亟待确立研究方向和组建研究团队,而担任班导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帮助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积淀经历、提升能力。

1.2.2 板块专业化

目前高校班导师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因其身份特征呈现出专业化趋势,基本分为四大版块:一是专业课程学习指导,即向学生介绍所学专业的突出特点、发展前景、知识结构,开展学业辅导,传授学习经验和方法,讲解学分构成及指导选课;二是专业学术研究指导,即引导学生以兴趣为指引,积极与专业教师对接,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三是学术科技竞赛指导,即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课外学生科技竞赛平台,指导作品设计制作,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四是个人发展规划指导,即充分发挥班导师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人生阅历上的综合优势,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特征,对其发展规划提出可参考意见。

1.2.3 效果精准化

正是因为班导师工作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学生4年的成长发展,基本实现了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因而班导师与班级学生基本都能形成较为密切的师生关系。班导师对班级内的每一学生个体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心理状态和发展愿望有相对精准的认知,能够将个人成长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因材施教、精准育人的实际效果。

1.3 不足

与此同时,当前班导师制度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班导师工作量与时间精力上的矛盾冲突。班导师工作效果的提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班级每一位学生情况进行全时空跟踪,但同时班导师还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二者存在一定的兼顾困难[4]。二是缺乏较为规范的班导师工作制度。目前班导师工作制度不够整体化、规范化,对于班导师应该开展什么工作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缺乏体系化的专业培训,使得带班效果与班导师个体的能力、经验和责任心密切关联,呈现不均衡特征。三是缺乏较为科学的班导师工作效果评价机制。目前对于班导师评价内容,集中在部分形式要件和数据上,缺乏对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工作效果等方面的系统考察,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班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2 班导师育人机制形成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2.1 是完善高校立德树人体系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同时,国务院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也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因而,此时期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必须立足根本,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在教育教学管理各条战线之间架起一条条无障碍通道,整合力量,精准投入,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实现全覆盖,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立德树人体系。而在这样的体系构建中,笔者认为,班导师队伍是一支发挥着关键作用的力量。因为传统的人才培养结构中,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分属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独立管理,缺乏沟通和配合,班导师育人机制的形成正好填补两个版块之间的“缝隙”,使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能够相融相通,形成育人合力。

2.2 是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教师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因此,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形成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师德师风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班导师锻炼平台的开辟,需要专业教师把勤奋和爱心作为工作的基础前提,把师德、责任心作为工作的基本条件[5]。通过开展专业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行为矫正、学习效果评估以及富有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加强与青年学生的密切联系,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群体特征,以心换心、以行塑行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授人以渔的同时,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平、专业能力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2.3 是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班导师队伍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熟的理性判断能力,因而具备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先天优势。班导师队伍除了能够运用专业理论为学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竞赛参与、发展规划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外,还能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密切联系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辅导员工作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因此,班导师育人机制的形成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视域下班导师的工作职能定位

3.1 念好“稳”字诀,“导”出高尚品德和健康心理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呈现新特点,多元文化较量更加激烈,加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品性道德和心理健康,更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和班级集体建设起着决定作用。因而,班导师念好“稳”字诀的关键在于,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版块的中心位置。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多方位细化对学生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关心关注,合理运用主题班会、集中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全体教育和个例引导,积极传递正能量,身体力行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3.2 念好“严”字诀,“导”出扎实学识和良好学风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进而掌握学习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能力是班导师工作的重要内容。班导师念好“严”字诀的基础是对专业培养方案的高度熟悉,能够全面地把握课程体系和厘清重难点分布,注重把握年级阶段和学期阶段;通过课堂听课、课下交流、学业辅导等方式主动摸清和指出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短板和障碍;合理运用寝室互助、成立学习小组等方式多元传导专业学习的正确习惯和方法,以先进带后进,以集体促个人,引导每一个学生个体形成扎实的专业基础,树立班级良好学风。

3.3 念好“实”字诀,“导”出过硬本领和综合素养

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引导每一名学生通过符合自身特点的途径将学识和思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因而,班导师念好“实”字诀的重心,应当是充分利用好科研创新项目、学术科技竞赛、学生社团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多元的育人平台,鼓励和指导班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发展方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展示空间。在选择平台、运用平台的过程中给予专业化的意见和指导,帮助学生敢于迈上平台和用好平台,在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中锤炼出过硬本领,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3.4 念好“活”字诀,“导”出个人发展规划和班级建设特色

目前高校本科生群体已经进入“95后”时代,“95后”大学生在成长的时代背景、社会氛围和家庭环境上与“80后”“90后”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诸如“网络原住民”“孤点群体”“草莓一族”等,都是其显著特点的形象概括。这就导致他们在思想、行为和未来发展中呈现出不一样的需求和特点。因而,班导师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抛弃“照本宣科”的工作方式,应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观察交流中把握规律,尤其是要注重把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做到知己知彼、活学活用,还要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语态去发现学生身上独特的闪光点,引导出切合个体特点的发展规划,凝练出符合班级特点的发展特色。

[1] 张慧,汤洪棉,罗玉华.高校班导师制度的创新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9):119-122.

[2] 刘婷,张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班导师育人机制的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3):62-63.

[3] 卢国成.浅谈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工作的理念和范围[J].新西部月刊,2007(3):129.

[4] 夏富生,张海林,鲍丽娟.论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班导师)的优势及作用[J].黑龙江教育,2007(9):26-27.

[5] 曲永军,姜丹.关于完善高校本科生班导师制度的几点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1,21(12):168-169.

AStudyontheEducationalMechanismforClassTutorsFromthePerspective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Work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CHANG Shuo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P.R.China)

Based on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engthening the work,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the class tutor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class tutors;educational mechanism

G641

A

1008- 8032(2017)05- 0004- 03

2017-06-09

2012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02014);2017年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K2017-16)。

常 硕(1990-),助教,研究方向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导师育人专业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V eraW an g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导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