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我校紧紧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力实施“幸福素养教育”,通过构建“幸福素养教育”校本课程,逐步实现“体验幸福现在、储备幸福未来”的育人目标。据此,我们确立了让学生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学会幸福、感恩幸福的“幸福德育”模式的终极目标。为了让学生在幸福的体验中成长,从而收获创造幸福的能力,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高,是学校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师生互动能否正常进行,学生道德素养、学业水平诸方面能否积极、主动、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努力启动学生自主构建,促进学生自我生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幸福,为拥有幸福未来储备能力。学校“七彩阳光电视台”“七色光广播站”每一期节目从选题、组稿、串词、表演都由学生负责;每年的小干部公开竞选也是孩子们自由发挥的舞台,自主报名、自我介绍、才艺表演、拉票海报制作等,既是挑战,也是展示。学校每年都组织德育剧展演,根据每学年的德育主题,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排、自演。《鲤鱼姐姐的旅游》《金钱买不来友谊》《南门立木》《今天我竞选》《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看到一幕幕精心编排、质量精美的德育剧,我们惊诧于孩子们的潜力,也惊喜于他们的成长。在一次次编排、表演中,“礼义仁智信、温良恭谦让”的中华传统美德、“文明、友善、诚信、爱国、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了幸福,也收获了奠基幸福未来的健全人格和美好品性。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在构建家校合作模式过程中,我校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一次“亲子‘家’年华”。“亲子‘家’年华”是学校为了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情感交流,促进其和谐相处的特定项目。在这天,学校全面开放,任何教室、功能室都欢迎家长们走进,任何活动都欢迎家长们参与,从而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家校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我校的“亲子‘家’年华”从最初的一年一次到现在的一学期一次,充分说明了家长和孩子对该活动的喜爱。《外婆的澎湖湾》 《哇卡哇卡》《小苹果》《爸爸去哪儿》……一个个全家总动员的精彩节目,“你说我猜”“青蛙跳”“接力传球”“三人四足”“袋鼠跳”……一个个全家参与的趣味游戏,让每一个参与的家庭都其乐融融,使孩子在家校活动中感受到了和美的幸福。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小学生也不例外。实现自己的近期目标,学习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发挥了个人的聪明才智,给别人带去了欢乐……都是学生自我实现的体验,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为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各种展示自我的舞台:手拉手活动、建队日表演、少先队员献词、学雷锋活动、作业本展示、诗歌朗诵、演讲征文、讲故事比赛、校园十佳主持人评选等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展示了才能,获得了掌声,实现了自身价值;舞蹈队、管乐队、小记者团、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等学校社团活动让孩子们练习了本领,展示了学习成果,获得了丰富的成功体验。这些愉悦体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我实现的幸福。
教育是人性化的事业,幸福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的幸福理所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我校的“幸福德育”模式就是把学生的幸福体验和幸福感受放在首位,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浸润和影响,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