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玉
摘 要:随着年级的升高,有诸多因素同时影响着高中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男生、女生对数学学习就有着不同的兴趣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习兴趣与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学家塞谬尔·斯迈尔斯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为了唤醒孩子们对自己生活圈以外的认知兴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对数学学习没有想象力,不能通过自己的能力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当学生缺乏数学想象力时,就会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最终导致学习能力低下。所以,高中数学教师有必要研究出一套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方法,来弥补学生的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现状
1.缺乏参与兴趣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数学课堂上都缺乏一定的参与兴趣,这就不难发现,高中生缺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其无法跟随数学教师的讲课思路与进度,进而失去与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但是如果保持对新鲜知识以及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这样就不会出现不互动的尴尬场面,而是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并快速投入到互动的交流中,从而提高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兴趣是一切参与行为的动力,如果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参与度,就要改善学生对高中数学的
兴趣。
2.学生能力不强
如今,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上课讲知识点,课下做练习题。通过及时的作业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大量的解题来理清教师的讲题思路,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解题步骤中更加简洁。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点以及讲题步骤了解不透彻,直接导致课堂效率差,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课下作业效率。所以,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对新颖的解题方法也没有任何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
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策略
1.建立悬念,激发兴趣意识
创设悬念是指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一些奇怪的方法来解题,在想新颖方法时,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成功时会觉得自己很伟大,从而开动大脑费尽心思去思考。创设悬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问题变得直观、形象时,学生就会明白该教学方法的好处。学生之所以会对数学知识有不断探索的欲望,就是因为数学是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学生为了满足内心的好奇,就会努力想知道。只有当学生在内心建立了好奇心,才会想方设法去寻找解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日复一日,学生就可以在解答悬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探索的能力,并提高自己高中数学的学习效率。
2.对基础差的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完善
在高考的强大压力下,虽然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但是有着一颗渴望进步的心。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自行整理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在整理过程中熟悉知识点,熟悉章节包含的内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将重点以及难点用色笔标记出来,通过对比其中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印象。通过整理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不断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在自我建立的知识体系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样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于优等生,保持兴趣,發挥创新
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通过积极地探索来挖掘学生的潜力,并收获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提出疑问、表达想法,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领导者、参与者。因此,教师应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当发现学生之间不认真讨论或做无关事情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从而使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可以产生新的火花,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解题方法或是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师要努力寻找。
4.引导学生实践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加强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当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演习”时,就会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使静态的知识不断动态化,从而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本文以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发现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激情不高。通过分析实际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探索出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养,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基础,数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锡凤.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2]程薇薇.融数学文化于课堂教学,激发数学学习兴趣[J].理论观察,2010(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