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正确认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之间仍缺少一定的融合,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不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仔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切实可行的融合方法。
关键词:审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辩论关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2 — 0137 — 03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包含艺术教育、音乐教育、情感教育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今天,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论关系、二者融合现状等内容进行论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论关系
1.1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1)二者的工作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虽然说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比较美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二者的教育方式都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培育人的思想感悟、美化人的心灵,也都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因此从这方面看二者是彼此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两个学科。中国共产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这主要是从我们党的根本目标中派生出来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而审美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于美的传播和美的追求来点燃人们心中理想的火花。大学阶段,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去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2)道德培养是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课堂中体现出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马列毛邓三”,这些思想理论中对我们最基本的教育就是道德观教育;在美育中,道德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美育只是道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实现道德培养的目标,美育中常用的手段就是塑造美的形象来熏陶人们,使人们的道德升华。二者的教育领域中均包含道德培养,旨在让人们心甘情愿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3)在榜样的选择上具有一致性。从小学到大学,每个思想政治的学习阶段学生都会接触一些具有优秀品质的榜样形象——具有螺丝钉精神的雷锋、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尽职尽责的铁人刘进喜、扎根基础不求回報的青年榜样秦文贯等等等等,这些先进人物都是我国青年的学习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这些人作为榜样有利于人们见贤思齐;在美育领域中,美主要以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等形式存在,在这几个方面中,社会美对人们的影响最大,突出特点就是塑造具有优秀品质的榜样供人们学习和瞻仰,从先进人物身上汲取力量。
(4)教育方式一致。在大多数人眼中,美育代表着艺术,代表着抽象,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代表着枯燥,代表着说教,其实不然,上述想法均是对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曲解。事实上,二者最有代表性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直接灌输的,而是采用将枯燥的理论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美的形象中的迂回方式,使受教育者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活泼的。
1.2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存在一定的一致,这为二者融合提供了可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较为成熟,但审美教育却尚在发展阶段,将二者进行融合可以凭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推动审美教育的进步,同时,审美教育也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美育教育现状及
原因分析
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的学校更容易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唯一的不足是由于高校缺少对加大学生美育的重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还应进一步加强。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分析
(1)由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较为成熟,因此成功的培养了学生一致对外、积极进取、充满正能量的主流思想。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一小部分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在国家大事前置身事外,除了不愿意参政议政,更有甚者以经济利益为主,如此,在政治上极易形成盲从。
(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上的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化,虽然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三观最终定型的关键阶段,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存在一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利益至上的导向,在感到困惑与矛盾时,他们下意识的根据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去认定他们认为正确的观点,导致大学期间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化为泡影。
(3)大学生是一个社会道德的保障和体现,目前总体来看我国的国民素质并不是特别高,大学生团体算是道德的希望,国内大学生主流人群道德良好,对于基本道德规范大家都能践行,但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在构建自身道德体系时很容易在细节处同外界规范性要求产生差距。举个例子,许多大学生身上都存在很多矛盾点,都想成才却在骤然升入大学后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十分懒散;与人交往时希望别人多为自己付出,但自己却不愿多付出等等。
(4)作为个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观主要是通过高校审美教育来培养的,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美有着相当强烈的渴望与追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美育理论知识与审美实践经验,并且大学生的审美实践具有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一面。但是,由于高校对美育的重视不够,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融合的不足,大学生的审美现状不容乐观。第一点表现在学生缺乏审美能力。大学阶段学生极易受到外界趋势的影响,就审美能力来说,流行文化很容易使学生盲从,由于缺少独立的思考而出现“美丑不分”的现象;第二点是学校的管理制度造成学生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更看重人才培养的数量而非质量,这种功利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学生正常的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
2.2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1不能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并没有互为独立的个体。现阶段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生、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比较成熟,而审美教育还处在发展阶段,因此很容易出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分为二或忽视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象。
2.2.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就是枯燥、刻板的说教,表现出很强的政治性,除了重点讲述马列主义、我国传统道德品质等内容,对于美育的内容并不突出,并且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所接触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有很多的重叠部分,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2.3教学方式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单向输出,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法过于单一、缺少美育实践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合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
2.2.4教育环境不容乐观,缺少环境美
学生可以接受教育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美学氛围不足,学习功利性强的现象比比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教育环境不容乐观,急需整顿。
2.2.5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缺乏与美育融合的方式
就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说,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重合度不高且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融合方式,只有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6教师与学生对美育的认识不足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许多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缺乏美育知识、美育修养不够以及课堂上缺乏美的现象目前仍存在于一部分教师身上,受到教师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自身对美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足。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对
策
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的一部分,美育在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将传统的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进行有机融合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1同等重视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
美学界通常认为:美学理论在学生的美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具有导向性作用。无论什么事,理论知识都是基础,只有切实掌握一定的美育理论,学生在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审美不落入俗套,因此美育理论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所谓“实验出真知”,掌握了一定的美育理论固然重要,但将之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创新更是同等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参加社团活动等美育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根据个人兴趣,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三观。
3.2丰富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自然美、艺术美等
上文提到,在美育领域中,美主要以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等形式存在,想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社会美就应当多多宣扬高尚的品德,通过榜样的力量熏陶学生,学生在心甘情愿的条件下学习到的优秀品质是效果最好的;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渗透,就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大自然之于人类就好像母亲之于孩子,人类对于大自然是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的,多多感受自然美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性格。而藝术美则主要是通过欣赏戏剧、音乐、绘画、文学、影视等作品来体现,欣赏优秀的作品于我们而言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与美直接交流的方式。因此应该多为大学生创造亲近自然、欣赏优秀艺术作品的机会。
3.3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发展美育手段
现阶段的教育改革重点就放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想要切实做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就要在教学模式上多下功夫,首先可以寓教于乐,比如通过定期开办美学专题的演讲、讲座,组织学生开办摄影、舞蹈、音乐、绘画等各种形式的美学实践活动,开设美学选修课程等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另外可以在教学模式上大胆进行创新,想要与时俱进、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就应当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出创新性。比如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将科学技术应用到美学创作中等。
3.4利用多面环境,拓展美育空间
对于大学生来讲,可以接受美育的空间比较多面,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环境美总是以稳定的影响方式陶冶人们的心灵,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将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校园中的一些景观体现出来,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美学的熏陶。从家庭方面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通过全家一起欣赏影视、音乐等作品来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氛围;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建立和谐友爱的家庭关系;保持家中干净整洁,适当摆放一些艺术品等。从社会方面来讲,主要是通过公共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环境来进行美育。
3.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融合
虽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在内容和目标上有一定的交叉领域,但尚且谈不上高度重合,因此高校应加强二者在内容与目标方面的融合。从目前来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发展较为成熟,但审美教育还没有很普遍的效果,因此下一阶段各高校应在增强学生政治素养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我国输送复合型人才。
3.6加强师生对美育的认识,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1)教师的主体美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美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时刻注意自身美的人格、美的行为和美的教学,确保自身带给学生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当时刻准备充实自我,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欣赏艺术作品、参加美学实践活动等来建设自身的内在美,通过健身、注重仪表等建设自身的外在美。
(2)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有直接作用,教师应努力促成与学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关系,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尽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结语】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特别是通过加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实现的。假如不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美育的有机融合也无从谈起。所以,大学美育课程这个环节必须抓好,通过课堂的美育教学,使大学生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懂得欣赏自然、社会、艺术之美。这样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品味,还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参 考 文 献〕
〔1〕姚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
〔2〕胡志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审美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3〕谢若夫.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的融合〔D〕.成都理工大学,2013.
〔4〕王洁.美育对德育目标实现的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1.
〔5〕马雅红.论美育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及实施〔J〕.价值工程,2011,(03):192-193.
〔6〕高涵博.浅析美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0):8.
〔7〕李景隆.美育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9,(06):45-49.
〔8〕刁华,刘雨春.论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45-46.
〔9〕栾宏.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论关系〔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03):68-71.
〔10〕梁颖.试论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66-70.
〔11〕阚明娟.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昌潍师专学报,1994,(01):58-6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