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明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 昆明 650500)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论析
廖小明
(云南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法学院, 昆明 6505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系列重要思想论断。这些思想论断内在地遵循和依据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是习近平重视从思想上建党的基本依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是习近平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深层依据,人民利益原则和群众史观是习近平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依据。
习近平;党建思想;唯物史观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Xi Jinping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ideological judgments about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se ideological judgments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is the basic motivation of Xi Jinping’s Party construction ideas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ide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base and superstructure is the deep motivation of Xi Jinping’s Party construction ideas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people’s interests principle and mass historical view is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 of Xi Jinping’s Party construction ideas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work style construction and anti-corruption.
Keywords: Xi Jinping; Party construction idea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系列重要思想论断,成为当前和今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导。从本质上看,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建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判断,内在地遵循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认真分析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党建规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众所周知,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的两大发现之一,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坚实基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明了如何理解和应用唯物史观观察和分析社会意识的变化:“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简言之,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和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一基本原理对现实社会的指导在于:一是现实社会中,人们思想意识形成和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客观的社会存在而非其他。“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二是正确的理论是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今的政党政治时代,任何先进的政党都不能忽视运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因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在当今的政党政治社会,遵循上述原理,深刻认识和把握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对保持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种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上始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自身,不断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做斗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牵引,深度认同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习近平关于突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论述客观上符合和遵循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立足新的实践推进了党的思想建设创新发展,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习近平非常强调对党员和干部的正面引导和教育,认为思想建设重在补精神之“钙”。他认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他说“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4]。当前,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必须落脚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强调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5]115
二是习近平立足于党建经验教训的反面思考,突出强调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当今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进行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使得我们要更加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习近平指出:“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5]339为此,他强调思想建设要立足于现实,防患于未然。针对一些干部经不起各种诱惑而腐败堕落,习近平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背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6]。他总结道:“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这个真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6]
由此可见,习近平非常重视从当前意识形态的复杂局面着眼,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分析认识党员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主张通过强化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真正在思想上筑起抵御不良思想意识侵蚀的“钢铁长城”。
早在本世纪之初,习近平还在主政地方时,对唯物史观就有深刻的理解。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上发表了《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一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阐明了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分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理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和应该正确把握的基本关系[7]。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的深刻理解为他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之后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进程、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在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总体性视域中,唯物史观始终是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依据。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他专门引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唯物史观经典公式的概括,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用力。”[8]94从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依据出发认识和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公平正义不仅仅是价值目标,也是为何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和努力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措施。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原理既是分析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组织和制度建设,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有效施政的基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8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面临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数十年浴血奋战建立起来的,要始终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此有深刻的认识和判断,形成了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论断。习近平认为,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前者在于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队伍;后者在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体系,对国家实现有效治理。二者从根本上实现对历史和对人民负责。
关于党的组织建设,习近平强调着重从两头抓:一是干部队伍建设。习近平指出:“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顺利推进、落实生效的坚实基础。”[9]习近平认为,在党组织中,党的干部是党组织的关键要素,他们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尤其要注重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他说:“组织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0]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在习近平看来,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要在基层。为此,他强调指出:“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10]习近平还多次抓县级干部队伍建设,表彰先进县委书记。
关于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党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带动其他方面的制度建设,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国提供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引起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1]新时期,面对改革开放的新挑战、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国内环境的新动态、党情的新变化、民情的新状况,习近平尤为关注党的制度建设。他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12]在习近平看来,制度建设不在于制度有多少,而在于制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13]不仅如此,习近平还认为制度建设要着眼长期,要形成系统,制度之间相互支撑和配合。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党中央才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由上可见,习近平关于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的思想既立足于新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又牢固奠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直接目的在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供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其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巩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利益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趋利避害是人之共性。利益简单说就是人的需求的社会形态,即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人的需要。利益的主体是人,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也就实现了利益的主体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主观性始终具有一定的决定性意义。也就是说,利益的形式以及利益的达成标准都是人的主观性说了算,因而利益本身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但是,利益的内容却是客观的,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有紧密联系,它不仅决定着利益的具体内容,而且决定着利益实现的具体手段、方式和活动。之所以说利益是人们的永恒追求,一方面是因为趋利避害的天性;另一方面则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利益的具体内容和实现条件或手段是有限的,而由人的主观性决定的利益形式、利益达成标准以及利益发展是无限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就构成了人的利益的永恒追求性。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利益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这一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也是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根本依据。为什么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从根本上说,在于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于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之中,就在于一个“严”字。“严”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最鲜明的特色,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等制度的严格的组织原则,是讲政治、懂规矩、守底线、拒腐蚀、永不沾等严明的纪律要求,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习近平在当选国家领导人之初就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已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新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迷失自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脱离群众,精神空虚,态度生硬。针对党内存在的这些不良风气,在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面前,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提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8]381等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十八大以来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两学一做”活动等,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具体措施。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反腐倡廉零容忍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大维护。在习近平看来,腐败就是毒瘤,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水火不容的,必须对贪污腐败零容忍。十八大以来,既打老虎又拍苍蝇,本质上是与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系列重要思想和论断,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过去在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又立足于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特别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科学施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夙愿,在根本上遵循和运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4]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9):78.
[7] 习近平.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9):3-10.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EB/OL].(2009-11-17)[2017-08-30].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0388982.html.
[10]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2] 习近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EB/OL].(2014-02-20)[2017-08-21].http:/ /qynews.zjol.com.cn/qynews/system/2014/02/20/017705528.shtml.
[13]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责任编辑冯 军)
ExploringontheHistoricalMaterialismBasisofXiJinping’sThoughtonParty’sConstruction
LIAO Xiaoming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and Law,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D261.1; D261.3
A
1674-8425(2017)09-0099-05
2017-08-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双重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12AZD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的历史时期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证研究”(11AZD040)
廖小明(1975—),男,四川泸州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建。
廖小明.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论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9):99-103.
formatLIAO Xiaoming.Exploring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asis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Party’s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9):99-103.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09.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