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和建议
王 敏
(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网络新媒体时代了解大学生群体和网络的关系是获取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动、变化的桥梁,它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清楚地了解自己工作存在的优缺点,为及时、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闻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必备工具。手机上网可以完成你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教育、交友、吃穿住行,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网络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每一个人都已经参与到其中,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网络新媒体的用户也与日俱增,据工信部2015年3月统计,截止到2月份,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创新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净增817.5万户,总数达到8.83亿户,同比增长5.3%。[1]报告还显示出移动宽带(3G/4G)用户1-2月累计净增4101.7万户,总数达6.24亿户。
这说明手机上网已经成为新的流行形式,QQ、微信、订餐、查信息等等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方便了生活,同时也让知识的普及超出了想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大学生群体基本上都是用智能手机和电脑做为工具来上网,手机QQ、微信基本上是24小时在线(排除没有电和流量耗尽的状况);关于上网做什么,回答难以做准确评估,因为一部分同学承认上网是为了消磨无聊的时间,包括打打游戏、看看新奇的视频等,也包括查找一些有用的知识。难怪一些学者担忧“埋头族”或者“低头族”、“手机上网综合征”现象在高校学生中也大量存在,但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一个趋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对大学教育的重要影响。
在微时代信息“爆炸”和多种价值观并存在的背景下,为了获取大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筛选信息需求的真实状况,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角度、多途径,无打扰地进行了实际观察研究。
从行为表现上讲,大学生主动筛选网络信息表现为多种多样,主要的形式是兴趣型、关注型、冷漠型。兴趣型一般多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并经常去研究、关注,如长时间关注一个方面内容网站的多为兴趣型;关注型主要是想了解这一方面的信息,并非一定要深入进去,如微信、微博的关注、评论等;冷漠型主要是指对信息了解、关心,但感觉与个人关系不大,不做任何表态。这些行为多种多样是网络化时代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从上网的目的性来讲,是有目的性、无目的性及有无目的性的结合。一般来讲筛选网络知识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的,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理解的不同,在一定的情况下目的性不是很明确,而是以获取相关信息为目的——比如看看、说说热点新闻,因而其获取信息是有无目的性的结合,甚至在有些时间段中其就是无目的筛选网络新闻。
由此,网络新媒体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不只是学习的地方,也是消遣娱乐的场所。要全面了解这一时代的新特点,才能知道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何处入手。
大学生群体是祖国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又是“易感人群”[2],需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进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为这个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尚处于成长期,对于社会发展、变化和规律的理解、应对和把握能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才能成熟起来。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又极易受到外界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产生各种情绪波动并出现一些诉求。这些情绪和诉求需要得到纾解的途径就是需求得到了满足,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明白了,想通了,懂得了。这个满足的过程一般需要通过两个主要的途径来实现。
第一个途径是自我认识的提高。“解铃还需系铃人”,有了问题需要首先想一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自己的认识存在误区、偏激或者其他,利用网络新媒体获取需要的信息,查找问题的所在。
第二个途径就是需要借助外在的帮助。外在的帮助包括朋友、老师、家人的疏导和书籍的领悟等一切能起到缓解、释放作用的。这其中也包括网络沟通、交流和在网上看阅电子书等。
目前大学生群体思想波动的控制主要是依靠了这两种途径,但是这并不是完美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网站可信度相对较低的前秩序时代,一些不同于主流媒体的信息会伴随着筛选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如瘟疫般影响到了需求者,让其难以判断取舍。形成这一过程的原因是:
需求筛选网络知识是上网的主要动因,这种带有目的性的了解网络知识也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主要表现为主动地获取认识知识,并了解知识体系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相关知识链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进入到一个新的认识客体之中,产生对这一新的知识的认识,这是牵引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然而,牵引来的相关知识链接不一定是主流思想,这必将影响到需求者,成为未来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教育大学生的重点、难点问题。
教育的存在是因为生活中的需要,如果生活中没有了需求教育的必要性就失去了。因此,要想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做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将其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今就是要和网络新媒体联系在一起,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急需突破的一项艰巨工作。
1.校园公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讨论平台建设迫在眉睫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大学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颇大,不仅仅是学科的发展、变化,而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更为严格、高标准的要求。因为,要想抵消网络新媒体对学生的诱惑的确是不可能的,这也是让很多教育工作者难以应对的问题,由此,一些教育学者对此表示关切、忧虑,有些人面对校园中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低头族”现象,尤其是发展到了课堂中,通常会发表文章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3],有的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比如有的学校提出了“无手机课堂”和发放手机袋等活动或倡议等等,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从长期的角度考虑,拒绝发展不如顺应发展——建立校园公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讨论平台,以应对时代的发展。
校园公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讨论平台是一个集中研究大、新、奇事件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并把它介绍给学生和学生交流的大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讨论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学校单独建立,也可以校间合作建立,并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承担主要的在线交流、解答工作,只有这样网络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感染力、号召力。不过,这项工作非常艰巨,需要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来运转,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2.教师要构建自媒体平台
网络新媒体时代首先对教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正所谓师者,乃解疑答惑也,不仅要求上好课,更主要的是要利用网络新媒体把自己的知识展现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阅读新华网、人民网、地方宣传网站的信息、网评等来了解社会,来应对大学生们的可能出现的疑惑),这样教师才能更容易成为大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需要有足够多知识的储备,来应对大学生们的可能出现的疑惑,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就学生提出的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能够进行正面的引导。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守法律的思维模式及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付出中收获,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满足就是学生们学习之后思想觉悟有了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学习是相互的,教学相长。学生选择阅读是其心理真实反映的一个窗口,因而可以从筛选的过程观察出学生的心理需求,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中能够反映合理的、真实的现象,能够适应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教师们的影响力都是通过学生宣传实现的,在帮助学生的同时,教师教学艺术就成了“名片”被学生宣传出来了,成为一个强大的“磁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众人的眼光来关注,通过教师教学艺术和现代网络新媒体这些宣传成就的“名片”,这张“曝光率”极高的名片需要经常地用知识这个血液来实现新陈代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大学生们的关注,因为它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不只是那几本教科书而已,而且包括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的各种变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这些形式的教育需要得到大学生们的关注。“曝光率”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变成了“名片”,成为“生命线”,促成网络时代的供需关系,不断要求教育工作者适应时代发展因材施教。
[1]工信部:国内手机用户达12.9亿4G用户突破10%.[EB/OL].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s.com),2015-3-17.
[2]关于“易感人群”的解释,参见蔡志强:赢得网络话语权的理论逻辑.[EB/OL].人民论坛,2016-1-19.
2016-05-30)
王敏(1980-),女,讲师。
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度课题“影视明星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NO.WLWH13-40);四川文理学院2014年度课题“网络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息筛选与主流价值观形成研究”(NO.2014SZ01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