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昕 刘 淼 计永胜 任翠平 沈际佳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2)
七年制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训练的探讨
侯 昕 刘 淼 计永胜 任翠平 沈际佳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2)
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培养兼备临床综合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然而,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工作中,临床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结合安徽医科大学实际,详细解析在基础医学阶段,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训练的有效途径和存在的问题。
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有效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新的医学问题和医学目标层出不穷,需要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有完善的临床医学知识,还要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出色的科研能力和对医学难题探索的精神[1]。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正是我们国家根据这一需求提出的一种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方式。针对培养目标中对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安徽医科大学自2007年开始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实施“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计划,要求在第二学年,科研导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文献查阅、调查研究、处理数据、论文书写等初步的科研能力,并指导学生完成一篇论文、综述、调查报告或者实验总结。笔者所在的安徽病原生物学省级实验室每年接收七年制本科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经验和体会,对早期科研训练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近年来与我们实验室联系做科研培训的学生不少,但是能真正投入到实验中的学生很少,这和医学生课业重、对早期科研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2]。因此,我们和前来联系的学生多次交流,摸清楚他们的思想动机,并观察他们对科研的热情,每组最终选拔出一名组长和三名组员。这四名成员的确定并不意味着会一直留在实验室培训,我们会根据他们接下来在具体培训中的表现逐步刷掉1-2名学生,最终每组只有2-3名学生留下来接受长期系统的培训。引入竞争机制既能增强学生对科研训练的重视和实验时间的投入,又能保证导师有足够的精力具体指导。
1.通过文献阅读初步了解研究领域
刚接触科研的学生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很模糊,阅读本实验室已经发表的文章是他们迅速了解实验室的最好途径。要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读,必须要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国内外检索工具。我们开展专门的培训,也动员学生参加校图书馆定期举办的文献检索知识讲座。随着对文献阅读和文献检索的熟悉,这些学生会被要求参加实验室每周的文献阅读汇报,先听取几轮研究生的文献报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而后逐步开始独立进行文献汇报。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对一个科研工作者至关重要,不仅拓宽视野也能够训练科研思维,是培养七年制本科生的第一步。
2.实验记录培训
实验记录在科研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科学实验的完整原始的记录,便于实验者准确回顾和分析试验中的成败,总结经验。养成认真做好实验记录的习惯对于研究者树立良好的科研习惯、获得更为可靠的实验结果、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等起着重要作用[3]。实验记录培训由教师负责,主要讲述实验记录的写作要求,即要有实验目录、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数据、问题讨论和实验小结。另外教师对实验记录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逐一讲解。通过培训能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实验记录有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另外,由于七年制本科生大多在实验室只有一年左右的培训,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后续实验要由下届学生接手,因此完整、详尽的实验记录可以很好地将实验传递下去。
3.基本实验操作培训
本实验室有内部撰写的实验技术操作教程,除了基本的操作流程还有很多注意事项等宝贵的经验。刚进来的同学每人领取一本,认真阅读后,再参加实验室开设的集中培训,包括感受态细胞制备、大肠杆菌转化、质粒提取、RT-PCR、western-blot、细胞培养等基本实验操作。这些培训都是由实验室的研究生或者高年资的本科生主持。代教者演示操作后,每位本科生都要亲自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集中培训能让学生了解规范、严谨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少走弯路。
4.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接受上述集中培训的学生即以科研小组为单位融入导师课题。一般根据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课题。有足够时间的小组会单独接受一个小课题,从实验设计、实验具体操作、数据分析等都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我们会鼓励这部分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课题,通过查阅文献,自主完成标书的写作。由于独立课题的研究耗时长,加之本科生实验基础差,很难在规定的培训期内完成。我们会鼓励实验技能好、对科研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在训练期后继续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或者协助下届七年制学生完成课题。而精力有限的小组则会被安排在某个研究生下面,协助研究生完成课题,负责研究生课题中的一到两个具体实验。
5.分析实验数据,撰写论文或者实验总结
每次实验结束后,学生都要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这其中就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和制作图表。因此当学生按照研究计划完成实验工作后,很容易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汇总。由于七年制学生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英语能力、写作能力有限,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英文论文[4]。对于独立完成课题的小组,要求撰写完整的中文论文。参与研究生课题的,只要求对负责的实验分析后,写出实验总结。
经过以上系统的科研训练,七年制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可谓硕果累累。近5年来我实验室本科生共计成功申报安徽医科大学“早期接触科研”训练计划项目7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荣获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及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篇,参与发表论文13篇,其中5篇为SCI论文。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更加鼓舞了七年制本科生的科研热情。
科研与临床密不可分,相互促进。尤其是当今转化医学日益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和医学领域的新潮流。转化医学是指以病患为中心,将基础科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把临床问题转化为基础研究,再将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的科学[5]。因此只有具有科研探索精神和能力的医务工作者才能够发现并解决临床问题,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而对医学本科生开展早期科研训练可以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培养科研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转化医学的科研理念和从事转化研究的思维、技术能力。
七年制临床医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临床工作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当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早期科研训练能够给医学本科生一个良好的科研培训平台,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我们培训的学生中能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的仅3人,其余更多的学生是参与发表论文,还有部分未发表科研论文。可见训练所取得的效果有待提高。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培训时间过短。一般训练仅有一年时间,且这一年中课程密布,学生只能挤出周末和寒暑假进行训练。繁重的课业使科研热情一般的学生只是来实验室“到此一游”。因此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能够提高培训效果。二是部分学生对训练的重要性及作用认识不足,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进行训练活动时积极性不足。三是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科研训练的项目基金仅有1000元,而本科生的培训费时费力,使很多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不愿意担任培训导师。四是缺乏相应的考核措施。目前我校考核过于简单,很多训练项目形式化,学生在训练中收获不大,未取得预期的科研能力和素质[2]。若能对参与考核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奖惩,则有望推动和完善七年制学生的培养方案[6]。
开展七年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十分必要,能够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发现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培养和考核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李杰华,等.八年制学生早期科研训练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61-62.
[2]黄先甲,等.七年制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6):555-557.
[3]孙汭,等.研究生实验记录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26-29.
[4]吴亮君,等.关于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43-44.
[5]徐幻,等.转化医学:从理念到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2536-2538.
[6]姚余有,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31):150-151.
Analysis of Early Training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Seven-Year Medical Program Students
Hou Xin, Liu Miao, Ji Yongsheng, Ren Cuiping, Shen Jijia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Anhui Provincial Laboratory of Pathogen Biology, Hefei 230032,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demands medical talents with both comprehensive clinical knowledge and scienti fi c research ability. 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students’ scienti fi c research ability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in the work of med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we analyzed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the early training of scienti fi c research ability for seven-year medical program student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ed now.
Seven-year medical program students; Scienti fi c research ability; Effective approaches
2016-05-31)
侯昕(1981-),女,副教授,博士。
安徽省2015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病原与免疫学实验中心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室”(NO.2015xnzx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