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医的教育

2017-03-22 09:10
关键词:医学医生素养

王 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中医药教育

中国古代女医的教育

王 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文化教育的不足是我国古代女医稀少的原因之一,古代女医通过政府相关机构教育、家庭教育、自学等途径获得文化与医学知识。女医数量的稀少虽与其性别有关,但也因其性别而具有古代男性医生不具有的优势。

中国古代;女医;教育;性别优势

宋人任广的《书叙指南》卷二十言“行医妇人曰女医”。古代中国虽名医辈出,却鲜有女医的记载。回首我国的医学发展历史,会发现我国古代女医生数量非常稀少,载于书册的女医仅寥寥数位,载名于史书的仅如义妁、淳于衍、鲍姑、赵婆、彭氏、陆氏、王恒其、谈允贤、曾懿等,对其介绍也多流于简单记录。中国古代医生的培养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的文化素养的教育和医学素养的教育。女医数量的稀少,与接受的文化素养和医学职业素养的教育相对男性较为缺失有关。

一、文化素养教育的不足

当代中国,医学教育以高等教育为主要模式开展,在招生环节较为公平地面对男生和女生,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方式进行招生。现今,医学高等院校中的女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也有很多女医生活跃在医疗临床一线。与当前女性在医疗领域的活跃相对的是,我国古代女医为数甚少,徐建云认为其原因与古代女子接受教育机会少、文化素养低,医学的传男不传女,医生的职业特点和女子从医的偶然性有关[1]。古代很多女性未能从事医学,很多是被拦在了医学教育这个门槛外,文化素养的不足,女性教育内容构成偏重女红,造成女性在研修医学方面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不足,成为女医稀少的原因之一。

古代医家在提到如何选择自己的传人和医学从业人员的时候,都多次提到学习者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历代名医常论述医学之难学。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有“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之说,认为必须要通过“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方能达到精通医术。他在《大医习业》中指出,想要成为大医,除了必须深入学习多种医书外,还必须要了解阴阳之学,熟读五经、历史、诸子百家之书,才能“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清代唐容川在《医学见能·原序》提出“顾医之难也,非读书识字则不能医,非格物穷理则不能医,非通权达变更不能医。”龚廷贤《万病回春》“医家十要”提到学医者第二要是“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柯琴在《伤寒来苏集季序》里也指出“医也者,非从经史百家探其源流,则勿能广其识;非参老庄之要,则勿能神其用;非彻三臧真谛,则勿能究其奥。”熟读这些著作,必须要能识字、通文理。

女医的教育从教学内容上可分为一般的文化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一般文化教育能为女子成为女医提供知识文化背景。能否接受到相关的文化教育,成为影响古代女子能成为女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具有一般的文化教育,能识文断字,方能继续深入学习医学的理论与方法,这成为古代很多女子不能学习医学的先决原因。

中国古代男子接受教育与女子所能接受到的教育各有侧重。男子文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经史诸家,正统的读书人常以儒学为主,他们学习以谋求功名、显亲扬名、建功立业为目的,除了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外,社会还为男性学习文化准备了从地方到中央的、较为完善的学习体系,对提高男性的儒学、道学文化素养提供了较好的外在环境,也为意欲转文为医的男性们做好了文化素养方面的准备。而女性则没有如此幸运了。

而古代社会,对女子施行的教育大多集中在女红、女德、女行等方面,文化学习多偏重于对其行为、伦常的教育,学习书籍主要集中在《女诫》、《列女传》之类。此外,喜欢诗文的家庭会教育女子学习诗歌等,或者扩展到琴棋书画的层面,如《红楼梦》中的众多女子。而成为一名医生所要求的涉及儒家经典、释老百家等学说,女子则较少能接受相关方面的知识教育。《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进贾府,得贾母询问读过何书,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询问众姊妹读何书时,贾母以“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样的回答导致后文中,贾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将之前的答案改为“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而《红楼梦》第四回,李纨虽出自读书世家,但其父李守中认为“女子无才便为德”,并十分认真地教导李纨读书,只读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其学习目的不过是“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终究以纺绩井臼为要。这种教育女子的思想,限制了女子的知识结构,影响了其知识背景,成为女医较少的原因之一。

二、古代女医接受医学素养教育的途径

我国古代政府曾设立专门的医学校,对男性医生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宋徽宗时,政府开设中央至地方的医学校,选儒学生入学学习。而古代女医生则没有如此幸运,大部分医学教育和文化教育都是通过家庭完成的,因此古代女医多出自官宦人家或书香门第。

1.经由政府设立的机构进行医学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的女性医生数量较少,且主要为宫廷服务。天一阁藏明代手抄宋《天圣令》中唐代的《医疾令》,记录了当时宫廷女医选择的标准与教育内容:“诸女医,取官户婢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无夫及无男女、性识慧了者五十人,……医博士教以安胎产难及疮肿、伤折、针灸之法,皆按文口授。每季女医之内业成者试之,年终医监、正试。限五年成。”[2]这种教育对入学者进行较为严苛的筛选,且入学者数量非常有限,但入选者能够接受较为规范而全面的医学教育。

2.经过家庭教育和自学进行医学学习

古代女医多有向父亲、丈夫、兄长学医的经历,偶尔也由家中的女性长辈来完成教育。如明代无锡女医谈允贤,能成为古代少有的以专著形式呈现回忆自己医案的女性医生,其成长与其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密不可分。她在己著《女医杂言·自序》中言及自己学医的经历:自己曾祖父以医闻名,父辈因入仕为官,均未业医,祖父因其诵读女教、孝经等,见其聪慧异常,因此认为“当不以寻常女红拘,使习吾医可也”,在祖父的支持和引导下,此后谈氏学习《难经》、《脉决》等书,并得到其祖母茹夫人的指导,后又经过自己的临床验证和学习,在祖母去世后真正开始了为人治病的医生生涯[3]。但即使如此,她也未和一般男性医生那样开张营业,其病人主要局限在闺中女子与儿童。其自序中自言“相知女流眷属,不屑以男治者,络绎而来,往往获奇效。”其专著《女医杂言》共收录病案31例,所载患者也均为女性,所治疾病则以妇科病为主。

3.自己阅读医书获取知识

生于诗书人家,遇到开明之家长,女子则能有机会接触到医学,获得学习医学的机会,并得到家人的支持。清末女医曾懿出身官宦人家,其父在其十岁左右去世,但其母亲左嘉锡知书识礼,能书善画,在曾父过世后曾卖画养家。而曾懿在其家庭教育下,经史、诗词无所不通,书画也颇擅长[4]。眼见百姓生病无法医治,发奋苦读家藏医书,细心专研,终有所成。

三、女医的性别优势

女医数量的稀少,乃其性别使然,与古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系,使得其接受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也正因为其性别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其拥有超越男性医生的性别优势。女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诊治诸多妇科、外科等女性特有以及医生需要触及或看到患病部位的疾病时,具有男医生无法比拟的优势。古有“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之说,“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诸多隔阂,不利于男医生使用望闻问切对女病人进行诊断,开展治疗。张杲《医说》:“治妇人虽有别科,然亦有不能尽圣人之法者。今豪足之家,居奥室之中,处帷幔之内,复以帛,蒙手臂,即不能行望色之神,又不能殚切脉之巧。四者有二阙焉。”古人以望、闻、问、切四诊为诊断疾病提供蛛丝马迹,如张氏所言,望、切二诊已缺失,对正确诊断一般的疾病,已有一定影响。尤其是一些不便对男性医生言说及看视、触诊的疾病与患病部位,女性更难得到诊治。元代明善《节妇马氏传》:“(马氏)乳生疡,或问当迎医,不尔且危。马氏曰:吾杨氏寡妇也,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竟死。”马氏因贞洁观,宁死都不接受男子诊治,若有女性医生开展治疗,结局或有不同。谈允贤的《女医杂言》中就有以灸法治疗女子瘰疬的医案。对此,男子也充分肯定女性医生在这些方面的性别优势,明人朱恩“读女医杂言”认为“惟妇人医妇人,则以己之性气,度人之性气,犹兵家所谓以夷攻夷,而无不克。[3]”

古代女子虽因性别及社会文化因素,在文化素养教育和医学专业素养教育方面均受到限制,仅少数女子能机缘巧合,成为女医并载于书册。即便如此,女医们以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文化对女性角色的固化认识,成为我国古代医林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1]徐建云. 我国古代女医的成就及其人员稀少的原由探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17-19.

[2]费振钟. 16世纪:女医谈允贤和医学权力[J]. 苏州杂志,2007(5):75-78.

[3]郑金生. 明代女医谈允贤及其医案《女医杂言》[J]. 中华医史杂志,1999,29(3):153-156.

[4]胡昌健. 曾懿与左锡嘉[J]. 四川文物,1993,6:49.

Educ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Female Doctor

Wang L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 611137, China)

The lack of cultur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female doctor in ancient China. Ancient female doctors through government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elf education and other ways to obtain the knowledge of culture and medicine. Although the number of female doctor is not related to gender, but also because of their gender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ancient male doctors do not have.

Chinese ancient; Female doctor; Education; Gender advantage

2016-10-11)

王丽(1979-),女,副教授,博士。

四川省性教育协会项目重点项目“人类学视角下古代中医外科学的性别文化研究”(NO.SSEAA140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金项目“基于古代文献的疮疡医疗史研究”(NO.SKYY201313)。

猜你喜欢
医学医生素养
最美医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医学的进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