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和管理策略探讨
——以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2017-03-22 09:10李海滨申艳军
关键词:跨文化办学交际

李海滨 朱 彬 申艳军 王 磊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下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和管理策略探讨
——以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

李海滨 朱 彬 申艳军 王 磊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针对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和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存在的无缝对接问题,以我院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合作办学为例,从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着手,探讨我院在此方面的一些经验,提出了实现跨文化能力培养目标的相应管理策略:强化学风建设和英语技能,加强合作班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搭建心理辅导平台和复合型辅导员团队,构建协调流畅的家长学校沟通机制,设置定期的视频交流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合作班学生管理的成效。

合作办学;跨文化能力;学生管理;土木工程

一、引言

伴随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加之“一带一路”策略的逐步展开,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逐渐增多,关系更加密切,这明显增加了国内对具备国际化视野人才的需求[1]。因此,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是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的一种有效途径,而该途径的顺利实现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的交际沟通能力[2,3],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中,过程中针对合作班的管理策略也要及时调整,力争做到国内外教学管理的无缝对接。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依托教育国际化的指导思想,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每年招收2个教学班,大一和大二年级在我院进行学习,大三和大四年级在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学习,目前已经招收3届,今年夏天将派出第一批学生到澳方进行学习。这3届学生的授课和管理过程中,在完成中澳双方的授课目标与具体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在跨文化能力培养和学生管理上,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成果。

二、学生的跨文化融合能力

跨文化融合能力主要包括跨文化能力和交际能力两个部分,跨文化能力主要包含技能、知识、态度和意识4个成分,交际能力主要包含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4个子能力[4,5]。

1.跨文化能力培养

合作班的学生从小成长在中文环境和中国文化中,对本国的各个方面已经基本有一个成熟的认识和价值观,但是在进入塔斯马尼亚大学后,面临的是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甚至于澳大利亚本岛都有区别,所以迅速适应当地的文化,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融入当地社会和学校的必要条件。

跨文化知识主要包括“自己国家和对方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关于个人和社会层面的交际知识”,跨文化态度主要是指“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有的积极态度”,跨文化意识主要包括“跨文化敏感度和批判性文化意识”,跨文化技能主要指“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行为技能”[4,5]。

合作班学生对自己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和个人交际的差距并不大,但针对澳大利亚的相关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或融入就因人而异,这与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为了尽可能的弥补这些,我院利用班级的集体活动介绍对接学校的情况,举办塔斯马尼亚大学、塔斯马尼亚岛主题活动日,重点从当地居民的角度介绍本地的风土民情,让合作班的学生在国内逐渐了解对方的系列社会文化知识,节省重新适应的时间。

关于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我院的合作班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态度,好的态度是融入当地,提升自己的基础,即“attitude is everything”,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态度问题与成长环境也有很大关系,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主动性学习方面,态度端正的学生可以很快领悟老师的意思,并在第一时间完成相关的作业,且完成质量很高。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完成作业,完成的质量也一般。作者在塔大期间通过与其他学校合作班的学生交流发现,在国内学校时态度端正的学生,来到塔大后比其他学生在学习上融入的时间更短,这个结论也得到了相应任课老师的认可。因此,基于这一点,我院在中澳合作班培养的过程中,把让学生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作为重要目标。

对于跨文化敏感度和应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技能,目前国内学生并没有遇到过此类问题,但是到达国外后,这个问题就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宗教信仰上。国内学生的主要精力都在学习上,对宗教的涉猎很少,但是国外并非如此,教堂多也是塔斯马尼亚岛的一个风景。国外居民一般都有自己的信仰,在周末或者一些法定的节日,都会去教堂参加活动。这一点也是国内学生需要适应的,而且对于当地居民的信仰,可以不加入但是不能在言语或动作上进行诋毁,否则后果会比较麻烦。针对这一点,我院对合作班学生开展了专项的说明会,指出了中澳在文化信仰上的差异,让学生们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达到后出现不必要的隐患。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周末参加教会的活动,是提高自己口语水平和表达沟通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对本院合作班学生进行相关能力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跨文化技能有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方面,而跨文化知识的能力较弱,我院也将在后续继续在跨文化知识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

2.交际能力培养

交际能力因人而异,与个体的性格密切联系,外向型学生的交际能力相对更强,内向型性格相对偏弱。相对应的,对于交际能力相对更强的学生,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更容易短时间内融入和适应,而交际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甚至需要别人的协助才行。

交际能力中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理解社会环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的基础上,根据环境调整自己语言行为的能力;语篇能力主要是指得体地开始、维持及结束交谈的能力;策略能力主要是指“交际者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由语言能力不足引起的交际困难的能力”[4,5]。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交际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灵活运用和根据不同环境的主动调整。这一点也是很多合作班学生的短板,由于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一直进行,但是由于中文环境的影响,让学生们的听和说的能力较弱,而读和写的能力相对较强,这使得学生有明显的弱项存在。针对这一点,我院合作班教学过程中,重点塑造英文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提前感受和适应国外的课堂氛围。英文的作业除了在语法和句型上做出指正外,还针对国外常用的句式和短语对学生们进行专项培养,让在不同方面存在弱项的同学均得到有效的提高,也避免了到塔斯马尼亚大学后还必须辅修英语预科的尴尬局面,既节约了学费也节省了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合作班学生的语言能力从整体上有明显提高,但是语言毕竟是一个工具,个体差异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导致了某些同学在发音、词汇、语法及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再对跨文化知识缺乏充分了解,将会限制其在海外学习生活时候的交际综合能力,明显影响其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延缓其融入当地环境的时间,这个也是我院合作班在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三、合作办学的学生管理

西安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合作办学刚进行2年时间,首批学生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招收,专业为建筑结构方向。自从开办这2个合作班以来,我院积极对待,提供和配置了较强的教学力量,基础课老师邀请人外学院和理学院的资深教师主讲,专业基础课由本学院内具有海外背景的教授和副教授担当,力争实现培养目标,即在我校的支持和我院的悉心教学中,培养一批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双语能力的优秀学生。但是由于我校合作办学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过程中,首批2个教学班的学生生源参差不齐,也导致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学院在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创新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基于中澳双方对合作班教学的目标,结合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的课程设置特点,充分考虑我院的实际情况,共同设置了授课课程。针对合作办学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了基础课的难度,专业课程的前沿化趋势及为英语的强化教学。

根据作者在塔大进行交流访问的切身听课体验,塔大的基础课课程相对于我院基础课的难度较小,因此,对于基础课的学习,在英语过关的前提下,合作班的学生不会存在较大问题,但若英语不过关,会影响上课的听课效率,增加课后的自学时间。专业课是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谋生工具,必须在本专业领域内与国际先进的技术接轨,让学生们知道目前本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让他们可以结合行业发展给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而英语强化教学,是完全模拟国外的方式,让学生们不仅听懂,而且做到会说会写,避免很多学生在后面两年到塔大上课后,可以听懂,但是作业较差的现象出现。这样的课程搭配和设置,可以让学生们在听课和日常交流上应对自如,顺利衔接澳方塔斯马尼亚大学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不至于出现短板。

但从本院3年的授课情况和调查结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主要是由于首期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入校时候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弱,且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水平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懒惰心理,认为进入大学可以放松了,导致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的惰性明显,这种现象在高中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特别是英文较差的学生中最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进入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后,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心理预期,放松心理占主导,面对合作班设置的大量课程和紧凑教学明显不适应,产生较大压力,加之英语教学的差别,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小团体学习生活,沟通能力较差

根据中澳合作办学的初衷,经过2年的国内学习后,后面的2年学生会在澳洲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始留学生活,在一个全新的英文环境中,学生们必须具备基本的与人流畅沟通的能力及生活技能,在如此环境中,学生的心理落差会很大,加之人文环境不同和饮食习惯的不适应,都会引起学生的种种思乡之情。如若在课程的语言差异和作业上再遇上问题,则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出现了中国学生生活学习的小圈子,不利于学生的文化融入和学习提高。

化解这种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有效沟通让自己迅速的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中,借鉴之前留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自己在课程上的难题。饮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制作,尽可能的缩减与国内环境的差距。

通过前期学习中的调查了解发现,此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除了之前高中寄宿的学生外,很多学生都是刚刚独自开始校园集体生活,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有将自身家庭中的一些习惯带入宿舍的集体生活,产生摩擦后,不仅不能有效沟通化解矛盾,反而会以冷战处理,进一步促进了矛盾的升级。这些学生普遍表现为自我约束力较差,纪律性薄弱,再加上物质条件的不同,易形成个人生活的小团体,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3)家长的认知误区

在合作班开办以来,陆续收集到一些家长的反馈,即认为高学费的合作班可以换回国外名校的好学历,这是一个明显的误区,国外的高校淘汰率比国内更高,本科生的学习压力更大,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国内接受式教学,这也是很多国内学生不适应的原因之一。

家长对毕业目标的片面理解,导致了本院中澳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家长座谈会出现部分难于沟通的现象。有些家长,尤其是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外地学生家长,他们的心态放任,以金钱支撑学生的要求,认为进入学校和学院,一切的事情就应该由老师管理和负责,完全不多过问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波动,这种认知的误区和做法的欠考量,导致了许多学生难于管理,给辅导员、任课老师和学院的管理带来很大压力。

(4)辅导员工作难度大

西安科技大学建工学院的中澳合作办学在管理上采取双轨制,我校负责师资力量的配置和基础课的设定,澳方负责对接课程的授课。除了我院为合作班配置辅导员之外,澳方也专门配置了3个教师,主要负责英语的教学和学习管理。但是由于班级中各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不一样,家庭条件也有明显差别,加之90后学生的自我主导,体现出来的叛逆和质疑,明显影响了班级的纪律性、向心力和凝聚力,辅导员花费大量时间与学生沟通,协调之间出现的问题,这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和难度。

2.管理策略

学院针对合作班出现的问题,积极向学校和澳方反映,多方面、多渠道的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合作班学生的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澳方学校的情况实时与学生告知,做到协同、平顺、分段式教育。

(1)强化学风建设和英语技能

合作办学中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主动学习是很重要的,要实现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大的英语语言能力,高水平的专业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学风的建设尤为重要,要让合作班的学生知道自己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区别,以达到合作培养必须实现的目标。在平时课堂纪律,出勤情况,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中严格要求,让合作班的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和纪律、信誉的重要性。

英语是合作班学生出国学习的必备工具,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院针对专业特点和学校特色,定期举办澳洲文化周,让学生多方位了解澳洲塔斯马尼亚岛的文化风情等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提前融入氛围,消除陌生感和心理落差。加强外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定期组织学生与本校外籍教师进行对话,针对学生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向外籍教师提问,进一步消除学生对国外学习生活环境的陌生感。另外,定期邀请留学回国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宣讲,从他们的自身角度讲述海外学习过程、收获、感想和经验等,从而提高学生海外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利用学院的社团积极组织学生课余时间观看英文原声电影,并进行影后交流,让他们克服对语言的畏惧与疑虑。通过以上的各种手段,让合作班的学生消除了英语的障碍和陌生地的心理落差,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合作班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和实时动向,让学生干部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此带动班级同学的学习。

我院合作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自我推荐和精选相结合的方法,选出班级的班干部,在课堂学习和课后生活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激发他们的管理和潜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生中起到标杆作用,从点滴小事做起,提升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增强班级的整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积极与学院和学校的社团联系起来,针对班级学生的特长推荐合适的社团,让学生干部起到帮传代的纽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个模式在今后的国外生活中可以完全复制,将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外的生活,减少个体的孤独感,增加群体的温暖氛围。

(3)搭建心理辅导平台和复合型辅导员团队

针对合作办学的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诸如国外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就业问题、恋爱问题等,建工学院积极与学校对接,开设专门的心理讲座,避免上述压力引发潜在的心理问题,效果非常好。再此基础上,以建工学院为主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辅助,针对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搭建了合作班学生心理辅导平台,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正面引导学生的国外学习预期,开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心理辅道和咨询,让学生遇到困难和产生波动情绪后,尽快化解自身压力,减轻诸如就业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从细节处体恤学生的内心世界。

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岗位,针对合作班的特点,我院对辅导员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合作班学生的各自特点,加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特别是熟练应用针对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方法[6]。同时针对合作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熟悉合作班专业在澳洲的就业情况,并结合国内的就业情况,为学生们解惑答疑。对学生中的群体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备,使辅导员成为打开心理问题的第一把钥匙。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形成自己的专业特长,迈向复合型人才,不仅可以树立辅导员的专业威信和建立自我认同,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辅道效果。

(4)构建协调流畅的家长-学校沟通机制

家长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纽带之一,学生出现问题后,除了在学院和学校层面及时解决外,还要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及时和家长沟通,坚决杜绝问题的滞后性,以避免学生的转述带来的信息误解,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我院对合作班每个学生的第一联系人和第二联系人都登记在册,电子化管理,并定时定期的通过短信形式告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或短信询问相关问题,让家长们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动向,从根源上消除了由于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带来的各种不必要误会和时间的浪费。

(5)设置定期的视频交流会

由于本院的合作学习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位于澳大利亚的南部小岛,许多学生和老师并不是很熟悉,根据作者的访问所见所闻,该学校中国学生的数量明显少于其他澳大利亚本岛的学校,数量上的减少有利有弊。可以从客观上促使中国学生融入当地文化和环境,督促他们必须提高英语的交流沟通水平,否则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可以沟通和倾诉的对象,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和成长不利。

针对这些问题,我院积极与澳方学校联系,协调双方班级或教师的时间,在双方都没有课程的时候,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实时视频交流,合作班的学生对自己的一些疑惑有针对性的提问,而塔大工程学院的学生或者教师则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内容涵盖学校校园情况,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当地气候、饮食和居住条件等,虽然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是效果非常明显,基本上都可以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四、结语

在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趋势的背景下,做好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是培养国家化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且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院中澳全日制合作办学的培养实践,强调了学生跨文化融合能力的培养,重点是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态度的提高,授课过程中要侧重加强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并根据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制定了相应的学生管理策略,最终形成语言与文化的有效融合,培养能力与管理的协调统一。不断提高合作班教学的培养质量,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高素质人才。

[1]罗珺.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J].中国教师,2007,11(S2):20-24.

[2]魏永红.切实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J].上海教育,2007,11(21):32.

[3]张鑫.从国外名校的发展看我国高校改革的方向[J].大学教育,2013(1):5.

[4]余中华,等.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测量表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界,2013(3):47-56.

[5]王玉敏.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研究[J].天中学刊,2016,31(2):150-153.

[6]徐梦.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策略探讨[J]. 亚太教育, 2016(9):224.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8]马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0.

[9]马裕华,等.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模式初探—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1(6):58-73.

[10]朱丽芳.浅议班级团体辅导在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视察,2013,2 (9) : 12-21.

Study on University Students’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and Management Policies under Sino-Australian Cooperation Program——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Haibin, Zhu Bin, Shen Yanjun, Wang Lei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rend and connect of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 some experienc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which is based 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chool in University of Tasmania. Then some management policies are proposed. Separately they are enhancing study tradition construction and English skills, 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cadres, establish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platform and compound instructor team, building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for parents and schools, installing regular exchange video meeting.All these measures improve students’ capacities and management effects.

Sino-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 Cross-cultural competence; Student management; Civil engineering

2016-05-19)

李海滨(1980-),男,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跨文化办学交际
情景交际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