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合理构建

2017-03-21 14:19
关键词:指导思想中医药体育教师

谢 卫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新时期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合理构建

谢 卫

(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新模式。这是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合理化改革,在新时期创立了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新思路。

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过度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尤其是教育部2014年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可见,国家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公共体育课作为中医药院校公共课的组成部分,其教学与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就目前中医药院校已开设公共体育课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有一定的成效,但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还依然存在课程模式目标定位含糊不清,课程模式缺乏合理与特色性,课程模式评价体系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课程模式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改变中医药院校体育课程模式,是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1.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定位模糊

谈及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务必要搞清楚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如果指导思想不明确就容易造成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结果的偏差。

本课题组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的主要指导思想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众多的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为健康第一,轻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有部分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轻视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终身锻炼意识的培养。还有部分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以传统特色化为目标,忽略学生的兴趣。也还有部分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弱化了学生的运动强度。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是以“健康第一,增强素质”为其主要目的,这肯定不是公共体育教学所期望的结果。反之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完全强调“以人为本和特色化教学”,显然也缺乏合理性。从目前中医药院校高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来看,运动技能已经处于附属的位置,而“健康第一,增强体质”成为主导思想,究其原因是当今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所致。

2.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缺乏合理与可实施性

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是教学目的或理论指导下而建立起来的课程的基本结构或程序,合理运用符合实际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必须要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师资及教学设施状况,课程模式的实施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各阶段。

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主要有四种课程模式。第一种传统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以行政教学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安排四个学期的体育教学内容。此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第二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把早操、课外活动和体育课程三者有机结合。这种课程模式对所需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师资要求较高。第三种俱乐部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大一年级为基础体育课,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相应的体育运动技能;为学生参与专项体育俱乐部活动打下基础。大二年级主要以专项教学俱乐部形式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到两个体育俱乐部,自主选择课程时间,参加俱乐部规定的专项活动。该模式会使部分学生只选一些运动量小且轻松的体育项目,必然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第四种完全开放式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四学年按学期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即实行三自主。该模式会导致学生选课较为集中于几项有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造成一些运动量大且枯燥的体育项目无人选课,势必使这些项目的体育教师无课可上。加之完全开放式体育课程模式受制于师资不足、教学内容以及时间的限制,该模式难以完全付之于实践。

3.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阻碍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实现

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其课程模式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直接关系到公共体育教学效果与可持续发展。中医药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中医药院校学生规模与体育教师比例失衡。由于中医药院校扩招后所导致的学生数量剧增,而体育教师配置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必然导致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部分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也就处于基本维持状态。其次,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不均衡。目前,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偏少,因而教师对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认知度较为欠缺。再次,中医药院校青年体育教师培训和进修不够。体育教师基本能力要求就是一专多能,这样青年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中医药院校而言师资培训力度偏软,相关职能部门的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经费支撑和政策倾斜缺乏力度。

4.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监控与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监控与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能够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体系。本课题组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监控与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中医药院校仅针对公共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也有部分中医药院校仅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显然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监控与课程评价还不具备完整的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监控与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公共体育教学的目的要求,对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中医药院校也可以通过对公共体育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反馈对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监控,一方面教学效果的反馈来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及时了解,从而有效地调整课程模式模式,同时学校借助体育课程模式监控与课程评价体系能及时掌控公共体育课程的执行进度与效果,使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与教学纳入合理而科学的管理。

二、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合理化构建

1.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的正确定位

首先要明确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的指导思想,中医药院校由于受师资和场地等软硬件的制约,其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定位还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只有对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进行正确定位,才能保证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正确构建,也才能确保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否则公共体育教学就会流于形式而难以受到学校的重视,很难保持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从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指导思想来看,淡化了运动技能的地位,“健康第一,增强体质”论占主导地位。要改变现有中医药院校以“健康第一,增强体质”为其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设置的指导思想,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目标,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重要目标就是“终身体育”,要实现“终身体育”重要目标,课程模式设置必须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合理构建

构建有效而切实可行的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必须吸取各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精华,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力求传统体育与健康保健相结合,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提升相结合,求生技能与意志品质培养相结合,兴趣与终身体育相结合,课程模式与实际相结合,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模式体系。

合理化构建适合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为3+2的课程模式,其中“3”是指第一学期必修规定“传统保健与基础素质”项目,掌握初级长拳一门传统运动技能,传授体育保健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能;第二学期必修规定“太极拳与游泳”项目,掌握一门传统保健技能和一项求生技能,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适应自然、环境等能力,学生要求掌握3门运动技能。“2”就是第二学年的第三和第四学期这两个学期,学生打破行政班,实行俱乐部模式,让学生自主选项目、选老师,实行俱乐部要结合本校实际(如场地、师资等),开设十五项体育选项项目:篮、排、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散打、传统养生、健美操、游泳、跆拳道、体育舞蹈、健身气功、定向越野、轮滑运动。身体素质的内容贯穿四个学期,每次公共体育课要求体能训练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30%。

要深入全面实现“3+2”课程模式的目标,还必须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三者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和兴趣,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重要的基础。

3.体育师资大力培养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的关键,要真正实现“3+2”课程模式,应给体育教师提供多形式的进修和培训,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才能保证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适当引进一专多能型的体育教师,建立在职体育教师在岗学习制度。一专多能型体育教师是“3+2”课程模式能够实施的基本保障。教师不出校门,就能获得在岗学习的机会,使学校短、平、快地培养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教师。

4.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健全

中医药院校现阶段均未设立专门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监控与评价体系。因此,如何实施专门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监控与评价,建构多层面、多主体、多纬度的立体监控与评价体系,准确、科学地对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进行价值判断,是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深入推进阶段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构建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主要途径:一是学生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评价、进步幅度评价、技术考核评价及身体素质评价等。二是教学效果评价。教学专家督导组对授课教师每周至少随机听课,根据授课情况,给予公正合理的客观评价。三是各院、系及教研室评价。系(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本系(院)授课教师的业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三、结语

中医药院校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应有效解决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外,还应在公共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推进阶段,仍需在公共体育课程模式运行机制以及监控体与评价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进而使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得以全面实现。

[1]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

[2]王林.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设置[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71-73.

In the New Era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e We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Chengdu 611137,China)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analy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model on public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aiming at problems exist in curriculum model on public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and puts forward the suitable new mode for curriculum model on public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 .This is a reasonable reform of curriculum model on public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the new ideas of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model on public P.E are buil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 in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CM; Public P.E; Curriculum model

谢卫(1966-),男,副教授。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重点课题“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3+2教学模式的新构建”(NO.JGZD201423)。

2017-03-05)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中医药体育教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