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小学教师素养结构的挑战及提升

2017-03-21 18:45陈曦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互联网+互联网

陈曦

摘 要 “互联网+”理念的深入发展带动了教育领域教与学的变革,这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于小学教师的素养结构是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小学教师由于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以及工作热情的消退,以至于面对“互联网+”模式有点措手不及,他们须在加强学习意识、提升信息素养及激发工作热情等方面不断努力与更新自己的素养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下的互联网环境。

关键词 互联网+ 小学教师 素养结构

一、把握“互联网+”模式的本质

1.“互联网+”的概念

最近几年,“互联网+”已经成为热搜名词,但是还有很多人不了解“+”的意蕴,进而发出什么是“互联网+”的疑问。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中,提到了“互联网+”理念;接着,腾讯创始人马化腾于2013年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强调,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有效形式。也就是说,“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新的DNA,它与各行各业结合之后,能够赋予后者新的力量和再生能力。每一个社会细胞都需要互联网这种营养,互联网与各行业共存亡。如果我们错失互联网的使用,就像第二次产业革命时代拒绝使用电能[1]。

2.“互联网+教育”

正如“互联网+”涌入到各行各业中一样,其也在井喷式地向教育领域发展,从而带来了一场教与学的变革。 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2]。“互联网+教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教师利用互联网媒介辅助教学。教师和学生还是在-教室里进行知识传授,但教师通过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学习资料,这些迅速有效的教学资源极大地扩展了教学的范围,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二是互联网是个教学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网络模式来组织和设计教学,如现在课堂普遍使用的班班通、教师以PPT形式来展现自己的课件;教师的授课模式不再是左手教案右手粉笔的状态,也不会一直在写板书与擦黑板之间调换。三是教师学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来管理自己的教学。教师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建模来进行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与考核。大数据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将无时无刻不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提问和回答问题次数、练习中修正答案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情况等都被教师收集起来作为学习成绩评价的因素加以量化,形成过程性评价,它摒弃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仅凭一张试卷的成绩作为评价方式)带来的弊端[3]。

二、理解“互联网+”对教师素养结构的挑战

新型小学教师素养结构应是三维结构,即能力结构维度、知识结构维度和品性结构维度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每一维度又都有自己的亚结构,构成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体[4]。“互联网+”模式渗透到教育领域中,对小学教师的素养结构沖击很大,该模式意味着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需要重新调整与适应。

1.信息技术能力的欠缺

在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的先进设备主要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机械地翻转着课件,新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在实习过程中,笔者有幸参加了Y小学的少年先锋队入队仪式,并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全程参加到入队仪式的流程,包括前期入队知识的宣讲、少先队礼仪规范等环节中。笔者与Y小学优秀教师S合作了一段时间,虽然“互联网+”模式如火如荼地渗透到每一位教师身上,但是S却没有受此影响,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盲区。制作入队仪式PPT时,S 因没有掌握国歌、少年先锋队队歌等音频插入,为了做好入队仪式课件,她必须请教学校的电脑高手,耽误了时间不说,其信息技术能力也并没有提高,也就意味着下次需要在课件中穿插视频时,S还要无奈地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正式而隆重的入队仪式开始时,S不知是出于不自信还是喜欢调度现场的缘由,专门请了一位“电脑界的专家”来负责操控电脑。由于请来的老师对于少先队知识不是很了解,只是看现场情况点击电脑,并没有根据主持人报幕的仪式项目流程调控电脑,最终导致当入队仪式进行到大队长带领新队员宣誓环节时,大屏幕上并没有出现宣誓词,这时S才急忙跑过来提醒。然而那位“电脑专家”却不知入队誓词的存放位置,最后还是S自己去调换大屏幕的,这时表演台上的入队宣誓仪式已经快结束了。其实,如果刚开始S掌握了娴熟的信息技术能力,将有关入队仪式的课件制作、屏幕画面的变换等由自己来负责调度,这场少先队入队仪式会更臻完善,仪式流程的过渡与衔接也更自然,这场活动也更有教育性和观赏性。

2.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小学教师因不会课件制作、视频下载、抠图等技术,而上级领导又盲目地依赖下属,虽然将一件事情交给下属来做是对别人的一种信任,可是这种信任的前提是“授之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之以鱼”,如果因为同样的问题反复请教别人,对方总会产生厌烦的情绪。S将完整的入队仪式主持稿发给笔者后,笔者立即进行了修改并反馈给她。可是S晚上并没有将修改稿再发给笔者。等到第二天彩排时,主持人又忘了带主持稿,来现场观摩的校长也不清楚仪式流程,大队辅导员全部依赖笔者来组织流程,以致快到学生放学时,仪式才进行到佩戴红领巾环节,在一团混乱中校长不得不结束彩排,并指示还要彩排一次,不仅因为到时学校会邀请来宾来观摩,更重要的是,“入队仪式是队员加入少先队组织的重要仪式,必须隆重而正式”。

S:中队旗是大队长授还是我授?

我:是大队长授。

S:“请大队辅导员宣读批准新队员入队的决定”,是什么意思啊?

我:就是请大队辅导员宣布新队员名单。

在这场入队仪式活动中,S完全置身事外,所有环节都依赖笔者和另一位老师M,不但少先队知识掌握得不全面,还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这是不合适的。其实整个活动完全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笔者负责出队旗仪式规范、授中队旗仪式规范、授红领巾规范、如何佩戴红领巾、学生敬礼规范等,S负责课件制作和两位主持人的训练和指导,另一位老师M负责宏观把控整个现场活动,灵活地应对现场的突发状况。由于活动分工不明确,三位负责人之间沟通不畅,因此入队仪式的流程最终经过了三次修改才定稿,其中有些环节还是在活动现场修改的。

3.工作热情的消退

在入队仪式教育的第一阶段,老师M主要通知各班班主任两个任务:一是各班班主任进行初步的入队知识讲解(少先队组织名称、宣誓词、敬队礼、呼号等);二是大队辅导员依次带领学生观摩少先队大队室。入队知识宣讲安排在下午班会上,笔者、M老师和S一起去巡看,M老师意欲拍些各班班主任宣讲的照片,于是让S带头敲门,说明我们三人的来意,可是S一手挎着一个包,一手拿着手机,对M老师说:“你先啊,我们跟着你后面。”在进入班级后,笔者和M老师在指导学生敬礼姿势时,S还是一手插在口袋里面,一手拿著手机低头玩着;还剩两个班级巡看时,M老师有事要和自己班里学生交代,就让S带着笔者去剩下两个班级看看,S却回她一句:“等你哦。”然后我俩就在冷风中等着M老师回来。M老师自己的班级当天下午在操场举行拔河比赛,说让S带笔者去办公室坐会,等她回来后一起讨论后面的活动安排。笔者被S带到办公室后也是尴尬地被忽视,她还是玩自己的手机,没有和我交流任何关于入队仪式活动的问题。M老师回来后,示意S彩排时配合一下笔者,S说那天自己的美术课很多,不好调课,让笔者一人去负责彩排就行。

大队辅导员是少先队组织的领头羊,如果大队辅导员的热情都像S这样,那么少先队组织的活力与激情就会大打折扣。大队辅导员由于信息技术能力不够,对于少先队组织的知识不是很了解,并且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往往都是副科老师兼职,学校几乎没有专门从事少先队组织的教师。大队辅导员除了这个任务,还有自己本身的学科教学,这就容易导致心思有所偏离,工作热情因此受到影响,能拖就拖,能移交尽量移交,活动组织得没有新意,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同时,大队辅导员事事置身事外的现实,是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积累而成的,比如开展活动条件的限制、活动开展没有成就感等。

三、小学教师应对“互联网+”的策略

1.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总结报告》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需要能意识到,要做出有效的决策,前提是需要精确和完整的信息;不仅如此,他还需要懂得如何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从而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订成功的检索方案。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手段检索这些信息源可以获取信息、评价信息、有效地利用信息,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比对以及在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信息。”[5] 说明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对“互联网+”时代适应能力的体现,是当代社会推动小学教师要去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革新的要求,更是服务学生、拉近与学生距离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在校学习的机会、下班后在家学习的机会;现在信息技能的网上教学视频也比较多,视频是专家教学与自己练习模拟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刚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比较枯燥与无助,但要坚持与耐心,可以好好规划一天要学习的进程与内容,这样日积月累才能学会一门技能,而不用再去求助别人。

2.加强学习意识

“互联网+”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正面临着倒逼式革新。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更新,而是表现知识的方式、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互联网+”的时代存在着大量便捷、高效的信息资源,但是需要小学教师去甄别与提炼。“互联网+”只是载体,只是工具,教师的充电提升、自我更新才是关键[6] 。也就是说,“互联网+”模式在推进,教师可以秉承终身学习的信念,加强学习,学会学习,恶补自己的知识空白,学会去适应时代的变化,在新的环境里自我更新。教师应将学习计划落到实处,细化到每天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学习PPT课件制作,可以在第一天就熟悉如何搜集自己所需的主题素材;第二天再来认识制作过程中用到的一些主要功能键;第三天才学习如何使用动画效果。这样每天学习PPT制作的一个部分,学习进度随着自己学习效果而定,如果某一部分还是不够熟悉,则再重复学习,并且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脱离教学视频,自己独立完成跟学习内容有关的任务,只有自己用心模拟一遍,才能真正意义上学会。

3.激发工作热情

俗话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如果自己不喜欢所在的工作岗位,综合各方面考虑,教师要及时换岗或调岗,只有自己的兴趣与工作完美结合才是最适宜的工作状态。如果对工作岗位不是不喜欢,而是由于长期的恒定与整齐划一导致教师乏味,那么教师就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教师要结合自己的职业特色,在固定化模式下转换自己的职业认知;如果工作热情是因为学生不好管,教学压力大,教师就可以与其他教师交流如何与学生相处的经验,也可以单独找一部分学生聊聊,倾听他们是怎么评价教师的。教师要善于分享自己的苦恼与困惑,尝试去改变,让自己的教学环境有点波澜起伏,找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去解决,在获得成就感中激发工作热情。“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导致很多小学教师自认为将被淘汰,甚至担心教师这个行业在未来会被取消。其实这是多余的担忧,教师永远不会被“取代”,但教师必须时刻更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让自己的专业素质更灵活地配合“互联网+”教学时代,这才是教师在“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曾晓晶,樊斌.“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教育的变革[J].信息与电脑,2015(20).

[3] 毕冉.“互联网+课堂”背景下高校教师职业能力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5(12).

[4] 谢培松.“三维一体”:新型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 赵任颖.“互联网 +”时代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案探究[J].新课程,2015(10).

[6] 胡小勇.“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10).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互联网+互联网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