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妹 邹晓世
(1.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2.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全民健身操舞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新兴的、潮流的运动健身项目之一,是来自于健美操、广场舞、轻器械操、运动舞蹈和其他舞种类等的组合。因特殊多样的表演风格,很快在全国各个地区快速发展,相应地组织了各个省市分站赛,制定了比赛规则,并举办了不同规模的分站赛和总决赛。全民健身操舞的发展与规则的变化是相互促进的,规则的变化意味着这项运动正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指明了这项运动在新一周期的发展方向。剖析旧规则的变化原因和新规则发展方向,能更好的发现与探寻其中变化的内在联系和存在规律,从而为下一周期的比赛能取得好成绩而奠定基础。
通过表1可以看出年龄分组越来越细:2012版根据我国目前学校区分阶段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组;2013版则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幼儿组、精英组,把初中组和高中组合名为中学组,在大学组里则细分为普通院校组和体育院校组,表明在规则上进一步体现公平原则,把普通院校组和体育院校组分开来可以使专业的参赛队伍得到更加专业的评判、切磋和学习;2015版分得更为细致,小学组按年龄被分细分为甲组和乙组,删除掉了幼儿组。这表明竞赛规则适时有增有减,体现了规则灵活多变更适合全民所需,据不同年龄特征分为不同的组别进行比赛更有利于体现比赛的公平公正,可知在摸索阶段的规则存在诸多遗漏,随着时间的发展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规则将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完善。
表1 参赛组别的比较
表2 有氧健身操(舞)的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出有氧健身操(舞)的内容从数量上来看在逐年上升,并且内容越来越丰富。在自选动作方面,2013版在2012版的基础上把有氧舞蹈发展为有氧健身操和有氧健身舞,内容的细化更有利于规则的细化。对于裁判员而言,有更为精细的规则作为评判标准,对于教练员来说则更有利于运动员的选材和编排。2013版在2012版表演轻器械操的基础上增加了表演轻器械健身舞,把风格多样的健身舞融入到格调单一的轻器械操中,使得健身舞与轻器械得到最大的融合,发挥其多样的健身功能,增加表演轻器械健身舞的趣味性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者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之中。而在2015版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增加了运动舞蹈,这里的运动舞蹈是指在音乐伴奏下,以各种不同风格的体育艺术类表演和运动形式与音乐结合、动感时尚舞蹈结合,突出运动舞蹈项目的特点,强调一定运动负荷和健身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舞蹈技巧成套、自由体操、体育舞蹈、啦啦操、花样篮球、花样轮滑、花样跳绳等。其涉及的面非常宽,只要是具有表演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的运动项目都可参与进来,在笔者看来我们所说的全民健身不仅应在于全民性,也应在于其参赛项目的全面性,内容越丰富,全民的选择越多,选择越多参与的人就越多,也就达到了全民健身的宗旨。
在规定动作方面:2012版和2013版中规定动作没有变化,在2015版中新增肯德基《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 主要包括健身操基础套、健身操提高套,啦啦操基础套、啦啦操提高套。它是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联合推出的,意在吸引广大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和运动的良好习惯,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元素加入到全民健身,更加丰富内容,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通过表3可以看出时尚健身课程在2012版和2013版都没有变化,而在2015版中则删掉了动感单车。全国全民健身操舞顾名思义,要体现全民性、普及性的特点,就动感单车这个项目来说,它是适合一部分人的运动,虽然属于运动舞蹈一类的,但由于器械太过于沉重,不易搬运,只能是一部分人的运动,不能全面调动全民的积极参与性,所以动感单车不再适合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舞台。
表3 时尚健身课程的比较(自选动作)
通过表4可以看出全民健身操(舞)每一版竞赛规则的参赛人数在逐年上升。2012版的竞赛规则最多的人数才16人,在2013版中上升到36人,上升了一倍多,因此,无论从成套动作的整体创编、场地的运用,还是队形变换等方面都将会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和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全民健身操(舞)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就要求教练员与运动员在新一周期比赛中要独辟蹊径,共同努力,大胆创新和变换思路,以求能够创编出精彩的套路。
从时间上的变化来看2012版只有统一的比赛时间:2分加减10秒,2013版和2015版把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的比赛时间单独区分开执行FIG比赛规则——1分30秒加减5秒,时间在缩短减少,但并不意味着成套的动作的变化变少,反而相对其他成套动作有氧舞蹈成套中必须要选择FIG规则中C、D难度动作各一个。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如下:全民健身操舞从健身锻炼的意义上说更倾向于全民的参与性和普及性,而有氧类健身操舞从健身锻炼的某种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其主要目的是在全民参与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参加锻炼者的身体素质,使锻炼者不仅能够得到身心的愉悦,而且能够达到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如表4)。
比赛场地的大小从2012版至2015版都在存在着异同,相同的是每一版都有12M×12M的比赛场地,街舞的场地大小不限,在2013版中加入广场健身操舞不限场地大小,
2015版与2013版的主要变化在于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执行FIG比赛规则(10M×10M),表明规则在不断加入新元素,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竞赛规则更丰富和完善(如表4)。
表4 参赛人数、成套动作比赛时间比赛场地的比较
表5 有氧健身操(舞)自选动作的比较
在2015—2017版评分细则中单独列出了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的评分细则,说明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越来越受到大赛的重视,受到全民的喜欢。在国际上,国际竞技健美操组织把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加入竞技比赛项目,使得健美操项目的发展更加大众化和接近老百姓的生活,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这项运动,从而推进健美操的发展。
有氧舞蹈是指在音乐伴奏下,以操化动作为主要内容,与第二风格特点的操舞动作、过度连接动作、托举与难度动作(执行FIG规则)等内容完美结合,如拉丁舞、爵士舞、嘻哈舞、霹雳舞、探戈、萨尔萨舞、民族风等等,通过方向、空间、队形的变化,充分展示运动员在集体项目中整体完成动作的配合与能力、表演的激情。
有氧踏板是健身轻器械操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是指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健美操的基本步伐、手臂操化动作,围绕特定器械——踏板,进行上下、板及过板的成套动作展示的运动项目。有氧踏板是目前唯一被列入FIG健美操比赛中轻器械操健身项目。
由表5得出,在有氧健身操(舞)自选动作的比较中,2012版相对于2013版和2015版来说要单一一些,2013版和2015版要则要分得细致一些,例如把有氧舞蹈和有氧踏板单独列出来执行FIG的评分细则,并且随着经验的增加,分类越来越明确,使得全民健身操舞大赛越来越规范化和国际化。
街舞(HIP—HOP),是美国黑人由一种发泄情绪的运动演绎成的街边文化,特色是爆发力强,在舞动时,肢体所做的动作亦较其他舞蹈夸张,动作优美、随意,其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由表6可以看出出(健酷、时尚)街舞在每一版都存在异同,使不同时段的参赛者展现不一样的新姿态,新人生。
表6 街舞的比较
广场健身操(舞)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在广场上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徒手或轻器械用肢体表现出人的优美舞姿,以集体形式呈现的一种健身娱乐活动,其强度较低,动作简单易学,节奏感强,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的作用。由表7可以看出广场健身操(舞)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从数量上来看,自选动作明显超过规定动作的数量。内容越丰富,参与的人就越多,近几年以来,广场健身操舞在我国风靡于各州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可以容纳几千上万人的大广场,还是只能够站得下几个人的水泥地,都可成为健身者的饭后活动不二之选。
表7 广场健身操(舞)的比较
民族健身操(舞)在2012版、2103版和 2015—2017版中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值得一提的是其民族性特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特点和魅力,民族健身操(舞)表现出来的健身性、表演性、观赏性和娱乐性是其他舞蹈所不能相比的,因为其本身带有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和风采。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多数人满足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后,开始转向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体型外貌的高度重视,并且这种需求在快速的增长。而对于现代生活的超快节奏,人们承受着来自生活、工作、社会各方面巨大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长期在压抑的生存状态中,经常表现出烦闷、急躁等症状,生活中很难找到满足感、快乐感和幸福感,继而致使人们患上各种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后果严重。人们身体患上了疾病,通过医生的诊治和药物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而人们在心理上的疾病是难以治愈的,传统、单一的药物治疗方式根本无法满足有效治疗患者心理疾病的目的,而瑜伽是治疗心理疾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团课教练是团体操课教练的简称,团体操课大多都在室内的健身俱乐部进行,相对全国全民健身操舞的全民性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团课明星教练大赛加入到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之中,更有利于人们了解团体操课,进而加入到团体操课健身的行列之中,起到普及人们的健身意识和健身途径的作用。团体操课课程的涉及范畴比较广泛,种类繁多,包括瑜伽、综合有氧操、踏板操、搏击操、热力舞蹈、普拉提、感单车等等。作为一名优秀的团体操课教练,必须具备精深的专项素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广泛的相关知识。团课明星教练大赛的增设更有利于增加赛事的观赏性,同时使那些在台下指导工作的教练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
我国研究健身的专家们根据街舞的特点、内容,把大众的运动需要与强身健体相结合,创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身街舞。它很快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的健身操,从而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了解街舞运动。街舞PK大赛为街舞爱好者搭建了更大的展现舞台,使街舞运动广泛在全民健身中传播。
[1]李小娟.2009版与2005版健美操国际规则变化的对比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1):40-42.
[2]王辉,庞辉,况明亮.2009版与2013版竞技健美操国际竞赛规则对比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6-81.
[3]李洪波,刘浩.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5):94-100.
[4]张杏波,姚丽琴.竞技健美操国际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6):55-56.
[5]姚丽琴,章连娣,唐佩佩.竞技健美操新旧规则的对比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1(2):31-35+73.
[6]宁晶慧.竞技健美操新旧周期国际竞赛规则的比较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