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志
[摘要]以网络媒体为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社会拓展与辐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民社会群体所接受与认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空间的辐射和融入,对于克服网络媒体“双刃剑”效应中的负面影响,激发网络社会“正能量”,营造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空间 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据统计,中国目前的网民规模已经超过7亿之多,互联网的普及率超过了50%,半数以上的中国人已经接入了互联网,网络不但走入千家万户,深入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应用正塑造着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成为了党和国家上层建筑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重点关注的领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当前,以网络媒体为载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社会拓展与辐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民社会群体所接受与认同,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激发网络社会“正能量”,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与引领网络空间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网络”是强化党和政府舆论管控权的需要。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生成的网络舆论,不但凸显和放大了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差异陸、选择性、多变性,而且其天然的反中心,反主流,非意识形态化特点,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口水化,碎片化、民粹化、娱乐化的倾向,造成了网络社会虚拟的反主流集体无意识和无政府主义症候,却有着真实的舆论动能和社会效应,使得党和国家对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受到很大冲击。放纵“反主流”则会放任自流,以主流去反“反主流”则可以合理纠偏、拨乱反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网络”是守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新阵地的需要。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并没有终结也不可能终结,互联网信息不是中[生的,信息的传播过程和内容都打上了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西方某些国家,凭借网络霸权,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和渠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得一些网站和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政治谣言的发源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集散地和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引爆地,严重地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在互联网这个思想意识形态阵地如果我们守不住打不赢,不但会失去对当前的网络生态环境的管控权,甚至会危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及时有效地占领网络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网络防线,抵御和反制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网络”是提升网络社会“正能量”的需要。动态正向的网络舆论的形成,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网民良好的网络素养于以支撑,其中广大网民的思想政治素养、网络公德素养以及法律素养尤为重要。某些网民视网络空间为现实社会之外的“化外之地”,追求不受限制的网络“自由”和“权利”:以与政府唱反调或抹黑曝丑为主的所谓网络批判,违反公序良俗的网络炒作,以造谣、传谣来吸引网民眼球,以“人肉搜索”、“舆论审判”代替国家法律,甚至以网络为工具进行各种网络犯罪,这些现象的出现甚至泛滥,与部分网民网络素养的缺失直接相关,需要积极健康、正面向上价值观教育的介入、引导,使网络空间晴朗起来。
实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网络空间融入与引领的工作着眼点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的现实原因,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空间的融入和引领愈发凸显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为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入网络”工作,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掌握网络新媒体特陸及网络媒体传播规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激发了广大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社会舆论生成和走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新情况必然要求新的工作思路,只有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舆论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才能及时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管控工作的先机和主导权。各级党政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当前的网络舆论管理工作,紧紧抓住网络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工作主线,掌握网络新媒体特陸及运行规律,敏锐把握当前网络社会思潮热点,及时有效地回应网民关切,以积极良好的政府作为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最大限度克服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
开发契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内容要求的网络产品。网络宣传产品的制造和传播主体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网络”工作的主要抓手。党政宣传主管部门,网络运营商、网络产品开发商等主体应做好顶层设计,通力合作,开阔视野,开动脑筋,凡是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产品内容和形式,都可以以拿来主义的态度为我所用。应建设一批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子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网站,做好正面引导;网络运营商和产品开发商,要积极开发创新反映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同时为广大网民所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不但以多样化的形式、接地气的载体,方便迅捷的技术吸引网民,更以产品中包涵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意蕴影响网络大众。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媒体传播的有效度。好的形式是呈现好的内容的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成功“入网络”,探索有效的网络融入方式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应改变较为简单化、口号式、灌输式的传统网络宣传方式,积极探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取向的,具有通俗化、符号化、抽象化和趣味化创意的网络信息,并且以网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契合网民对信息包装、传播形式的审美要求以及网民群体间通行的网络语言形式,实现与各种网络通讯工具接入终端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间断陸的时间,以碎片化的信息,开展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隐性教育,实现对网民受众的浸润和熏陶。
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网络生态。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网络生态环境的好坏状况对于网民的网上表现甚至是网下表现都有重要影响。舆论主管部门应通过舆论宣传和社会教育,激发广大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生态环境的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积极培育既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又懂网络技术、网络心理学和熟练掌握繁简体中文和英文的复合型网络人才,充分发挥具有网络舆论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合作精神与正向作用;创建“网络精英——意見领袖——网民群体”的发散、多维、立体的网络格局;构建网络精英群体、网络大众群体间的联动机制,以重大事件为契机,以网络共议实现价值澄清,激发网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隋绪呼应与情感认同,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合唱,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强大的网络民意基础和文化氛围。
构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宣传与技术的融合机制。一方面要运用新技术加强网络阵地的前沿防卫,完善意识形态信息预测与研判环节建设,以高水平的网络技术如防火墙技术、信息识別技术等,对网络空间中海量涌动的网络信息进行有效地预警、过滤与监管,特别是对源自境外网站的有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害信息进行及时查毒、有效屏蔽;另一方面要建立网上网下宣传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融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于网络文化活动,结合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矛盾凸显的现实,对资本主义本质进行分析、解读和批判,削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构建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底蕴和特色的网络宣传话语体系和话语风格,积极展现和阐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者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方意识形态网络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项目编号:12CKS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张蕾 孙垚(见习)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