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课堂的课堂授课模式分析

2017-03-18 08:21梁春阳
关键词:能力课堂教学课堂

梁春阳

(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转动课堂的课堂授课模式分析

梁春阳

(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转动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转动课堂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成长的选择权和实践权交给学生,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通过阐释转动课堂的内涵和实践方式,并通过和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对比,得出转动课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符合当今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实践。

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改革

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促使教育教学理念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的高校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提出了转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并运用于实践。

一、转动课堂的内涵

转动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要正确理解“转”和“动”这两个核心字眼。

“转”有多层涵义,一是转型,“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授为中心转型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中心,就是要学生达到知行合一,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为内在能力,把知识传授、消化吸收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会用接受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和应用是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能够被应用的知识,才是具有价值和力量的知识源泉,当代的大学生力争做到学以实用。[1]”二是转法,主要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即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将传统的单纯讲授式、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为互动探究式、开放讨论式、案例分析式、参与观察式和实践演练式等。三是转体,一切以学生为核心,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认知过程、建构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中心,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围绕学生进行。转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根深蒂固的认为教师、教室、教材为主的传统封闭课堂转变为突破三个中心,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都拓宽的开放课堂转变。[2]”

“动”也有多层涵义,一是互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探讨学习内容。互动内容相对广泛,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探讨,讨论或争论课堂学习的内容,学生的疑惑和问题,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适时地设置思考题,以此来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地探索和学习知识,并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搜索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动手、动脑,就是让学生对已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动手动脑运用到实际生活,行动起来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转动课堂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包括课内课堂和课外课堂,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除见习、实习、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外,其他课程基本都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即第一课堂的课内课堂;而第一课堂的课外课堂是课内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转动课堂就是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上达到“转”和“动”的明确认识和完整探讨,并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转”与“动”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二、转动课堂的课堂实践方式

(一)课前布置任务,引发思考

为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又保留其的合理成分。必须强调和保证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力求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任课教师的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阶段,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组织和教学,课前教师针对授课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思考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阅读材料进行预习、准备、归纳要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授课前,任课教师可利用一些时间,检查学生的对思考题的查阅情况和完成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并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前的任务解决中,体现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搜索能力、思考能力、辨伪存真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课中精讲重点,互动探讨

课堂上主要采用“三点式”教学法,“即教师精讲一点,师生互动一点,学生动手练习一点。它是从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出发,彻底打破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形式,把知识讲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按照知识是什么,干什么用和怎么用,将知识分为讲、知、用三大部分。[3]”教师精讲一点,就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教师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研究教材和处理教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重新安排授课内容,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和深化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确定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教授知识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弄懂和弄透知识点。师生互动一点,就是紧扣课程内容,采用提问式、讨论式、案例式和研究式方法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争论和探讨,教师提出一些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会动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他们运用创新性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地教和友爱教学是获益最多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在知识的原理和事实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掌握原理和事实,那么启发式教学就可能受到严重阻碍。[4]”师生互动中,让学生知道知识干什么用,通过互动,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思考怎么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动手练习一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既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的能力,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动手实践的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怎么用。一方面,教师课下的问题设计要与课堂教授的内容贴切,紧扣知识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新知识并且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强化学生对实际生活所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课外课堂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创新地重建自己的学习框架,以便于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转动课堂的特征

转动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革新,也不同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有其自己的优势和特征。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就是教师的课堂讲授知识,知识内化就是学生在课后的实践和练习。翻转课堂就是通过课前的教学视频,在课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5]”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师张学新提出,简称为PAD课堂,“它把教学时间分为三个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强调教师先讲授课内容,学生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基础理论,特点是把讲授和讨论的时间分开,间隔一周讨论学习内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6]”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是通过课堂互动实现知识内化吸收。对于教学效率来说,是高效率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小觑的问题,翻转课堂的最大问题是,在知识讲授阶段,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和互助协作,学习进度可能会受限,还容易因难题让学生受挫,丧失学习动机。对分课堂实质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讨论环节。

而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二者的问题,是根据本校的客观实际,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创新实践,是达到“转”与“动”的完美结合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转动课堂的教学创新

(一)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转变

转动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它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即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的相结合,课堂内外之间的相互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精讲,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和搜索。把课堂教学从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主,课堂讲解重点难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互动交流,督促学生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促使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并学会运用到实际,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表1 转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各要素的对比表

(二)教师角色和教师任务的转变

转动课堂的教师角色发生巨大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者、促进者、服务者,课堂交流互动的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而是具有全方位角色的新型教师。教师力求做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所做的一切都是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教师引领学生动起来,改变学生学习习惯,变接受学习、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在感受讨论式教学价值过程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7]”随着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做出相应的转变,学习过程全部围绕学生进行,充分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完成一定的学习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查学生的互动探究结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的及时评测也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学生角色和学生能力的转变

转动课堂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管是课上学习还是课下学习,都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索。一方面,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记忆机器,而是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究疑问、解决问题,同时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互动以获得不同人对问题的见解,从而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转动课堂中课堂教学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把理论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也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转动课堂的合理性

(一)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学习主动性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对于课程内容讲解力求完整详细,学生只是被动者,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转动课堂上,任课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给予一定的引导,但并不穷尽内容,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知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课堂上教师讲授大纲设定的基础理论,在正式授课前,提出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定期培训,促使教师的专业进步和综合素质提高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校会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这样会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专业教师能制定恰当符合实际的备课和课堂教法研究,提高课程教育的创新研究实践。

(三)提升课堂互动频率和良好师生关系形成

传统课堂中,知识的讲授是课上的教师讲解,知识的内化是课后学生的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学生自己学习,比较枯燥无味,遇到问题也不易解决。转动课堂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下自己搜索材料,课上的交流互动能更好地借鉴他人视角,相互促进和启发,深化理解,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互动协作能力。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转动课堂把课堂授课时间进行6:4的分割,6成用于教师精讲,4成用于学生互动和练习。授课前的预习任务,促使同学课下动手阅读材料,收集资料,课堂上师生互动探讨,相互交流协作,这种形式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参与了问题研究,从而对问题的把握印象深刻。每一周,学生都会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课后进行练习和运用,加深理解。每一个月,教师布置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进行自学,整理读书笔记,在整理的过程中既包括对书中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包括个人对书中内容的独特见解和发展性、创新性的思考。

[1] 杨延东.我的大学观[M].沈阳:辽宁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4: 135.

[2] 李志义.推进十个转变 实现大学教学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 2012(17): 25-29.

[3] 杨延东.从知识传授到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适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61.

[4]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郑继伟,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102.

[5]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46-51.

[6]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5): 5-10.

[7] 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11): 166-168.

(责任编校:付春玲)

G641

:B

:1674-327X (2017)01-0120-04

10.15916/j.issn1674-327x.2017.01.036

2016-07-27

梁春阳(1991-),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生。

猜你喜欢
能力课堂教学课堂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