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欢容
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强调教师要通过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道德、学识、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收集一些关于“鸟的天堂”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教师备课时,考虑到地处南方的学生大部分应该没有去过“鸟的天堂”,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鸟的天堂”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网络上也收集了一些与《鸟的天堂》有关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结合我班学生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筛选、整理,重新制作成课件,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点拨等环节中,合理、适时地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维持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达到知识、技能学习与儿童智能情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感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中国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小学课文中的文字使用也是非常精妙,非常独到。其中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观潮》《桂林山水》《月光曲》等课文,都是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描写,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文章。在教这些课文时,我很喜欢利用信息技术,抓住课文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习《月光曲》一文时,我是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先用PPT出示研学问题:在美妙的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旋律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围绕研学问题,小组研学第8-10自然段。接着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时,适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月光曲》的音频,并配合课文ppt图片。学生通过听音频,观看图片,品读课文中文字的描写。在发出一声声惊叹同时,让学生通过感悟语言文字描写,展开想象,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与贝多芬产生共鸣,体会贝多芬如何进行《月光曲》创作情景。在教学《观潮》这一课前,通过形象的图片、录像等让每位学生对观潮情境增加了感性认识,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借助网络资源,感悟语言语文字表达意思。其中,在指导理解“逐渐拉长变粗”、“大潮……奔涌而来”、“声音……被震得颤动起来。”、“潮越来越近,犹如……飞奔而来。”学生通过“品读—交流—感知—品读”的形式来感受,学生边读、边看、边想、边感悟,学习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学习语言文字描写中,感受自然风光的美,感受大自然力量。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促使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研学后教”的理念体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由“师本”向“生本”根本转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设幸福课堂。创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教学《汉语拼音g k h》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直观形象的场景引入,先由学生进入画面,出现一个由拼音字母组成的拼音王国,一个个可爱的拼音字母在一起唱歌、跳舞等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并吸引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观潮》课堂教学上,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利用网络让学生看四幅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学生可选择一幅,组长带领组员运用“比喻、夸张”和学过的词练习说话,组内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给学生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思维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这样,学习的个别化和交互性相结合,将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由“先教后学”变成了“先研后教”,在课堂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研学”风气,使教师的教更为灵活,使学生的学更为主动,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掌握着自己学习的主动权, 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从而实现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学后教最终目的。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围绕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预设或当堂生成研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学习,并以讨论、质疑、汇报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交流看法,提出学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课中不同研习形式,当堂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让课堂成为学生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展示能力的舞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只是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通过点拨、引导和讲解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规律、方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少讲精讲,所有学习活动都以学生为主。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合理运用显得尤其重要。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各种条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何克抗教授指出: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要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使得语文教学信息的处理呈多维化、集成性和交互性,能大大丰富表现力。语文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在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中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