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晋语的舒声促化现象

2017-03-16 08:12
吕梁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晋语浆糊指头

王 利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本文中的晋东南晋语*本文关于晋东南晋语舒声促化的材料均来自笔者亲自调查。指山西省东南部16个有入声的方言,即长治市、长治县、屯留、长子、黎城、潞城、平顺、壶关、沁县、武乡、沁源、襄垣、高平、陵川、阳城、晋城(1996年,晋城又分为晋城市和泽州县,本文仍合称为晋城)。

舒声促化现象是指“一些古音系属于舒声的字,现代方言中读成了入声”[1]的现象。据郑张尚芳先生《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说略》,舒声促化现象分布较广,除存在于带[]尾的晋语以外,还存在于吴语、江淮官话乃至赣语和闽语。“众所周知,古汉语入声逐渐转化为舒声是汉语语音发展的基本趋向,上述舒声促化的逆向发展,犹如水流回旋”[2],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学者们都普遍认为舒声促化可能与轻读有关。比如温端政先生曾谈到,“这种‘舒声促变’,可能与急读或轻读有关,出现在前一个音节的一般是由于急读,出现在后一个音节的一般是由于轻读。”[2]郑张尚芳先生也认为,“促化跟音节轻读关系比较密切。经常轻读的音节常有弱化现象,引起声韵调的种种变化,如声母上的浊化、通音化,韵母上的元音央化,复元音单化等,在声调上就表现为轻声和促化。轻读音节多数表现为长度缩短,原有声调特征消失而中性化,在有入声的方言中就容易跟同具短促特征的入声相混。”[3]贺巍先生也曾谈到,“晋方言某些字的舒声促化是受舒声字轻读影响的结果。”[4]

与别的有舒声促化现象的方言相比,“晋语中这种现象比较显著”[4],但目前对山西晋语某个方言点的舒声促化字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的文章却很少,据笔者所见,只有三篇,分别为马文忠的《大同方言舒声字的促变》,李小平的《山西临县方言舒声促化现象分析》,张光明的《忻州方言的舒声促化现象》,这种研究现状对于认识和研究晋语舒声促化现象的特点是不利的。贺巍先生在《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中也谈到,“为了对晋语舒声促化字的性质作进一步研究,需要对本方言的舒声促化字作全面调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材料,很不完整也不齐全。”[4]因此,我们参照《方言调查字表》,酌选出2404个常用舒声字,对其在晋东南晋语16个方言中的读音情况作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试图对16个方言中的舒声促化字作一次比较彻底的清理,企望给整个晋语舒声促化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些较为翔实的材料。

一、各方言的舒声促化字

(一)各方言的舒促两读字

舒促两读字指的是古舒声字兼有舒入两种读音,在某些词语里读入声,在另一些词语里读舒声。下面分别列出各方言的舒促两读字。

沁源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424]如:指导[t32]如:指头取(遇合三上麌清)[ty424]如:争取[ty3]如:取灯子火柴 涂(遇合一平模定)[tu33]如:涂料[tu32]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33]如:浆糊[xu3]如:糊涂股(遇合一上姥见)[ku424]如:一股 [ku32]如:屁股泡(效开二去肴滂)[p53]如:泡衣裳[p3]如:泡茶可(果开一上哿溪)[ki424]表示程度减轻[k32]表示程度加重子(止开三上止精)[ts424]如:子女 [ts]①用于子尾,如孩子①子尾读轻声,其实际调值依前字调类而定,因此,这里未标出其调值,其他方言类似情况与此同。

①用于子尾,如孩子①子尾读轻声,其实际调值依前字调类而定,因此,这里未标出其调值,其他方言类似情况与此同。

沁县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213]如:指一指[ts4]如:指头取(遇合三上麌清)[ty213]如:争取[ty4]如:洋取火柴涂(遇合一平模定)[tu33]如:涂料[tu4]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33]如:浆糊[xu213]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o213]如:生火 [xu4]如:红火泡(效开二去肴滂)[p55]如:泡衣裳[p213]如:泡茶子(止开三上止精)[ts213]如:子女 [l]用于子尾,如孩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213]表示程度减轻[k4]表示程度加重死(止开三上旨心)[s213]如:人死了[s4]表示程度加深,如:气死了

武乡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213]如:指一指[ts3]如:指头取(遇合三上麌清)[ty213]如:争取[ty3]如:取灯子火柴股(遇合一上姥见)[ku213] 如:一股[ku423]如:屁股喉(流开一平侯匣)[xu33]如:咽喉[k3]如:喉咙火(果合一上果晓)[xu213] 如:火苗[xu423]如:红火子(止开三上止精)[ts213]如:子女[t]用于子尾,如锅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213]表示程度减轻[k3]表示程度加重死(止开三上旨心)[s213]如:人死了[s3]表示程度加深,如:气死了

襄垣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213]如:指导[ts3]如:指头取(遇合三上麌清)[ty213]如:争取[ty5]如:取灯子火柴火(果合一上果晓)[xuo213] 如:火苗[xu5]如:红火泡(效开二去肴滂)[p55]如:泡衣裳[p5]如:泡茶可(果开一上哿溪)[k213]表示程度减轻[k3]表示程度加重

黎城方言:

取(遇合三上麌清)[ty212]如:争取[ty2]如:取灯子火柴涂(遇合一平模定)[tu53]如:涂料[tu2]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53]如:浆糊[xu43]如:糊涂喉(流开一平侯匣)[xu53]如:咽喉[xu43]如:喉咙指(止开三上旨章)[ts212]如:指导[ts2]如:指头股(遇合一上姥见)[ku212]如:一股[ku43]如:屁股泡(效开二去肴滂)[p353]如:泡衣裳[p2]如:泡茶女(遇合三上语泥)[y212]如:男女[y2]如:女婿可(果开一上哿溪)[k212]表示程度减轻[k43]表示程度加重

平顺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424]如:指导[ts212]如:指头 取(遇合三上麌清)[tsy424]如:争取[tsy2]如:取灯子火柴涂(遇合一平模定)[tu22]如:涂料[tu212]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22]如:浆糊[xu2]如:糊涂喉(流开一平侯匣)[xu22]如:咽喉[x212]如:喉咙可(果开一上哿溪)[k424]表示程度减轻[k2]表示程度加重子(止开三上止精)[ts424]如:子女 [t]/[n]①用于子尾,如孩子①前一音节为鼻化韵和鼻尾韵时,子尾读[n],其余情况下,子尾读[t]。

①前一音节为鼻化韵和鼻尾韵时,子尾读[n],其余情况下,子尾读[t]。

潞城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434]如:指导[ts12]如:指头取(遇合三上麌清)[ty434]如:争取[ty43]如:取灯子火柴涂(遇合一平模定)[tu13]如:涂料[tu43]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343]如:浆糊[xu12]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434]如:火苗 [xu43]如:红火泡(效开二去肴滂)[p53]如:泡衣裳[p12]如:泡茶子(止开三上止精)[ts434]如:子女 [l]用于子尾,如孩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434]表示程度减轻[k12]表示程度加重

长治方言:

我(果开一上哿疑)[uo535]单用[n54]如:我家我们家(假开二平麻见)[ti213]如:家庭[ti54]如:人家/鹿家庄地名泡(效开二去肴滂)[p44]如:泡沫[p54]如:泡茶一泡尿巴(假开二平麻帮)[p213]如:巴结[p54]如:一巴掌指(止开三上旨章)[ts535]如:指导[ts54]如:指头股(遇合一上姥见)[ku535]如:一股 [ku54]如:屁股夫(遇合三平虞非)[fu213]如:姐夫[f54]如:妹夫子机(止开三平微见)[ti213]如:机关[ti54]如:机灵 掌(宕开三上养章)[ts535]如:掌握[ts54]如:一巴掌下(假开二上马匣)[i53]如:下面[i54]如:地下糊(遇合一平模匣)[xu53]如:浆糊 [xu54]如:糊涂喉(流开一平侯匣)[xu24]如:咽喉[xu54]如:喉咙子(止开三上止精)[ts535]如:子女[t]用于子尾可(果开一上哿溪)[k535]表示程度减轻,如:可点了好点了[k54]表示程度加重,如:可疼了特别疼

屯留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534]如:指一指[ts45]如:指头股(遇合一上姥见)[ku534]如:一股[ku45]如:屁股涂(遇合一平模定)[tu13]如:涂料[tu45]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13]如:浆糊[xu54]如:糊涂泡(效开二去肴滂)[p53]如:泡衣裳[p54]如:泡鸡蛋火(果合一上果晓)[xuo534]如:生火 [xu54]如:红火子(止开三上止精)[ts534]如:子女 [t45]用于子尾,如孩子

长子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s324]如:指导[ts212]如:指头糊(遇合一平模匣)[xu53]如:浆糊[xu4]如:糊涂涂(遇合一平模定)[tu24]如:涂料[tu212]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324]如:火柴 [xu4]如:红火取(遇合三上麌清)[ty324]如:争取[ty212]如:取灯子火柴子(止开三上止精)[ts324]如:子女[t4]用于子尾,如孩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324]表示程度减轻[k4]表示程度加重

长治县方言:

戒(蟹开二去怪见)[tie22]如:戒备[ti21]如:猪八戒例(蟹开三去祭来)[li42]如:举例子[li21]如:例外指(止开三上旨章)[ts535]如:指导[ts21]如:指头糊(遇合一平模匣)[xu42]如:浆糊[xu21]如:糊涂涂(遇合一平模定)[tu44]如:涂料[tu21]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o535]如:火台[xu21]如:红火子(止开三上止精)[ts535]如:子女 [t]用于子尾,如桌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535]表示程度减轻,如:可疼了不是很疼了[k21]表示程度加重,如:可厉害咧特别厉害

壶关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535]如:指导[t21]如:指头取(遇合三上麌清)[tsy535]如:争取[tsy2]如:取灯子火柴涂(遇合一平模定)[tu13]如:涂料[tu21]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13]如:浆糊[xu2]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535]如:单用[xu21]如:红火泡(效开二去肴滂)[p42]如:泡衣裳[p2]如:泡茶妇(流开三上有奉)[ny353]如:妇女[f2]如:媳妇子(止开三上止精)[t535]如:子女[t]用于子尾,如孩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535]表示程度减轻[k2]表示程度加重

陵川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213]如:指导[t3]如:指头涂(遇合一平模定)[tu53]如:涂料[tu23]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53]如:浆糊[xu3]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o213] 如:火苗[xu23]如:红火

高平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212]如:指导[t22]如:指头涂(遇合一平模定)[tu33]如:涂料[tu22]如:糊涂 糊(遇合一平模匣)[xu33]如:浆糊[xu22]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212]如:火柴[xu22]如:红火股(遇合一上姥见) [ku212]如:一股[ku22]如:屁股 子(止开三上止精)[t212]如:子女 [t22]用于子尾,如孩子可(果开一上哿溪)[k212]表示程度减轻[k22]表示程度加重

晋城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113]如:指导[t22]如:指头涂(遇合一平模定)[tu113]如:涂料[tu22]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113]如:浆糊[xu22]如:糊涂火(果合一上果晓)[xu113]如:火苗[xu22]如:红火泡(效开二去肴滂)[p53]如:泡衣裳[p22]如:泡茶可(果开一上哿溪)[k113]表示程度减轻[k22]表示程度加重

阳城方言:

指(止开三上旨章)[t31]如:指导[t12]如:指头涂(遇合一平模定)[tu13]如:涂料[tu12]如:糊涂糊(遇合一平模匣)[xu13]如:浆糊[xu12]如:糊涂股(遇合一上姥见)[ku31]如:一股[ku12]如:屁股

通过以上对各方言舒促两读字的描写,可以看出,各方言舒促两读字主要集中在“糊涂指子可喉取股火泡”等字上,而“我家巴夫机掌下戒例女妇死”等舒促两读字则不具有普遍性,仅分布在个别几个方言中。而且,从以上各方言舒促两读字的使用情况来看,其是有条件限制的,而不是自由两读的,主要与以下几个条件有关:

(1)与其词义的分化有关

一些舒促两读字的读音与其词义的分化有关,即有的意义读舒声,有的意义读入声。如:

指:在多数方言中都发生促化,当表示与“指头”有关的意义时都读入声,当表示“用手指头对着、指示、指导”等意义时都读舒声。如阳城方言中,“指”在“指头、一指厚”中都读入声[t12],而在“指导”中则读舒声[t31]。

(2)在意义相同的条件下,与其所构成的词语有关

在意义相同的条件下,一些舒入两读字的读音与其所构成的词语有关,即在某些词语中读舒声,在某些词语中读入声。如:

夫:长治方言中,用于“姐夫”一词时读舒声[fu213],用于“妹夫子”一词时读入声[f54],但其意义都是“丈夫”。

泡:在多数方言中,只在“泡茶、泡鸡蛋”等词组中读入声,在别的词组如“泡衣裳、泡药酒”等中则读舒声,但“泡”在这些词组中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浸泡”之义。

(3)与语法意义有关

一些舒入两读字的读音与其语法意义有关,即语法意义不同,其读音也不同,如:

可:长治方言中,当表示“程度减轻”的语法意义时则读舒声[k535],当表示“程度加重”的语法意义时则读入声[k54]。

(二) 各方言的完全促化字

完全促化字指的是古舒声字促化后只有入声一种读音,即在单念或词语中都读入声。下面分别列出各方言的完全促化字*“鼻咳厕”这三个字,在《切韵》系韵书中都为舒声,但在晋东南晋语中今都读入声。而且,这些字读入声的情况在其他方言中也十分普遍。“鼻”读入声在晋语、江淮官话、吴语、湘语、赣语、闽语中都有分布,“咳”读入声在晋语、江淮官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中都有分布,“厕”读入声在江淮官话、晋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和闽语中都有分布。并且,在入声已经消失的某些官话方言中,这些字也是按入声字归类的。比如在北京话中,“鼻”今读阳平不送气,符合全浊入归阳平的演变规律。(郉向东 2002)鉴于以上一些方言事实,李荣(1957)潘悟云(2004)等先生认为,这些字在古代就有去、入二读,在中原通语中入声一读丢失了,留下了去声一读,《切韵》等韵书反映了中原通语的读音,而在周边地区的许多方言中则是去声一读失去,留下了入声一读。因此,这些字虽然今也读入声,但不是舒声促化字。。

武乡方言:只只有[ts3]做[ts3]个[k423]去[ty3]厮[s423]谝[pi3]复复兴[f3]

襄垣方言:只只有[ts3]个[k3]塑[su5]唆[su3]做[tsu5]我[u5]啰[lu5]复复兴[f3]喉[x3]蟹[i3]驼[tu3]

观察以上各方言舒声促化字(包括舒促两读字)的读音,我们可以发现各方言的舒声字促化后声母一般都不发生变化,韵母和声调都要发生变化。韵母的变化规律是介音不变,韵母的韵基变为方言中已有的入声韵母,一般都变为[]。声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方言中只有一个入声调,那么,舒声字促化后声调就变成这个入声调,如果方言中有两个入声调,那么,舒声字促化后则无规律地分派到这两个入声调中。

二、各方言舒声促化字声韵调的中古来源考察

在对以上各方言舒声促化字全面调查描写的基础上,本部分主要考察舒声促化字(包括舒促两读字)在中古清浊声母、中古韵摄以及中古声调中的分布情况,对各方言舒声促化字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从而了解晋东南晋语舒声促化字声韵调的中古来源情况。

首先,从中古声母清浊的角度来看,舒声促化字中清声母字最多,其次是全浊声母字,次浊声母字最少。请见下表。

表1 舒声促化字总数及其在中古清浊声母中的分布数量表

其次,从舒声促化字的中古韵摄来源上看,主要来源于阴声韵,而且集中在果摄、遇摄和止摄上,蟹摄、效摄、流摄舒声促化字较少甚至没有,假摄、山摄、宕摄只在个别方言中有舒声促化字,其余韵摄中在各方言中都没有舒声促化字。请见下表。

表2 舒声促化字在中古各韵摄中的分布数量表

最后,从舒声促化字的中古声调来源上看,各方言的舒声促化字在古平声、上声和去声中都有分布,而且,在各调类中的分布数量差别不是很大。请见下表。

表3 舒声促化字在中古声调中的分布数量表

在晋东南晋语中不仅存在舒声促化的现象,还存在入声舒化的现象(见王利 2008),但这两种现象的发展并不均衡。如果考察一下未舒化的入声字、入声舒化字和舒声促化字分别在各方言中所占的比例,就更容易理解这一点。下面以16个重点方言为例,请见下表。

表4 未舒化的入声字、入声舒化字和舒声促化字的比例(%)

说明:表中未舒化的入声字比例为各方言未舒化的入声字在所调查的509个常用入声字中所占的比例,入声舒化字的比例为各方言入声舒化字在所调查的509个常用入声字中所占的比例,舒声促化字的比例为各方言舒声促化字在所调查的2404个常用舒声字中所占的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入声舒化字比例大,舒声促化字比例小。在晋东南晋语中,虽然存在舒声促化现象,但是其不足以阻碍入声的舒化,也就是说,入声的舒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与未舒化的入声字相比,入声舒化字所占的比例则还是相对较少,这体现出入声的舒化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正如温端政先生(1986)所说,“入声作为晋语的基本特点,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下去。”[2]

[1]钱曾怡.方言研究中的几种辨证关系[J].文史哲,2004(5).

[2]温端政.晋语区的形成和晋语入声的特点[J].山西师大学报,1997(4).

[3]郑张尚芳.方言中的舒声促化现象说略[J].语文研究,1990(2).

[4]贺巍.晋语舒声促化的类别[J].方言,1996(1).

猜你喜欢
晋语浆糊指头
老友“浆糊”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动动手指头
晋语“圪”词语研究
手指头
自制浆糊管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
初学裱画之感——浆糊的制作与应用
浆糊对印画